中國古代的皇帝向來都是後宮佳麗無數,妃嫔如雲,而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61年)的康熙皇帝自然也不例外。他的妃嫔中見于曆史記載的就有67位,而那些沒有名姓記載的身份低微的答應、常在等加起來據說有200多位。北韓史料中甚至說康熙皇帝後宮的女子最盛時達到三千人左右,其中年齡最小的僅12歲。
但是在見于記載的67位嫔妃中,隻有55位随葬于康熙景陵以及旁邊的妃園寝裡,其中康熙的景陵有4後1妃,景陵妃園寝裡有12妃、8嫔、10貴人、9常在、9答應共48位,旁邊雙妃園寝裡有2位,共計55位。那麼其餘的12位後妃是誰,有着怎樣的故事,最後又都去了哪裡。讓我們來一起探尋和了解。

康熙景陵妃園寝示意圖
12位後妃中,滿人6位,漢人6位。各占一半,倒是很符合康熙的平衡之道。
我們先來說說這6位滿人後妃。
敬嫔王佳氏
據考證敬嫔王佳氏實為鑲紅旗滿洲完顔氏,屬于東歸大系,他的族人最早提出自己這一支是金代完顔氏傳承而來,而王佳氏是家族被漢化後所才用的姓氏。敬嫔父親華善是正三品護軍參領,掌領護軍宿衛宮禁,屬于康熙近臣,敬嫔出身也算比較高的了。她和安嫔李氏一樣第一次出現都是在康熙十六年首次大封後宮時,敬嫔位居七嫔第二,此後再未有任何記錄,他的父親也未有任何事迹記載,後代也無考。
在講安嫔一文提到人們在東大櫃中發現了康熙安嫔、端嫔、和妃、成妃、慧妃及孝誠仁皇後(赫舍裡氏)孝恭仁皇後(烏雅氏,雍正之母)、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等人的畫像。嫔位中隻有安嫔和端嫔的畫像,當時敬嫔與僖嫔都處于嫔位,卻都沒有遺下畫像。有可能敬嫔王佳氏在僖嫔薨逝前,即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前已下落不明,以至未能留下畫像。也有可能在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壽皇殿部分繪畫、陳設被盜走,至今仍在海外收藏機構和私人手中。其中有康熙其他嫔妃包括敬嫔畫像也未可知。
《甄嬛傳》中敬嫔,當然不是同一人
貴人那拉氏2位、貴人郭絡羅氏
貴人那拉氏,骁騎校昭格之女,初封貴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月初八日生皇子萬黼,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廿九日卒,年五歲,未序齒,實際康熙第9子。而這一年的二月三十日,那拉氏又生下了胤禶,卒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月初二,隻活了14個月,未序齒,實際康熙第12子。連生下兩個皇子,卻都相繼夭折,這位那拉貴人肯定傷心不已,如果二子中成活一人,她的結局都會大不一樣。連失愛子的她後續也再沒有任何記載,最終下落不明。
另《清史稿》記載這兩個皇子生母是通嫔納喇氏,七品監生常素保之女,侍奉康熙時為貴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皇十女序齒為六公主,後封和碩純悫公主,下嫁喀爾喀郡王策棱。雍正二年六月,因其女婿有功,晉尊為皇考通嫔。乾隆九年(1744年)六月二十三日,通嫔逝世,第二天,乾隆曾命額驸策淩年節來京時祭拜。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十六日,奉安于景陵妃園寝。
但是在記載清朝皇家人口的譜牒《愛新覺羅宗譜》中則稱二人生母貴人納喇氏,骁騎校昭格之女,因從此說。
康熙還有一貴人那拉氏,無所出,事迹無考。隻在《愛新覺羅宗譜》中留下了一句:貴人那拉氏,那丹珠之女。
貴人郭絡羅氏,《清史稿》記載為宜妃之妹。也有一些内務府滿文檔案記載,這位郭貴人名納蘭珠,“愛戀”的意思,是以寡婦的身份後來入宮的,應當是宜妃的姐姐。兩種說法尚未有定論,待考。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五月二十七日寅時貴人郭絡羅氏生皇六女,序齒為四公主。同年十二月初四,宜妃生下了皇五子胤祺(實際康熙第13子)。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二十七日,宜妃生皇九子胤禟(實際康熙第17子),十月十一日,溫僖貴妃生皇十子胤䄉(實際康熙第18子),十一月二十三貴人郭絡羅氏生皇子胤䄔,康熙二十三年六月殇,未序齒(實際為康熙第19子)。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初七,宜妃又生下皇十一子胤禌(11歲夭折,實際為康熙第20子)。
鄧婕飾演宜妃
姐妹倆同時受寵,又連續兩次在同一年相繼為康熙生下子女,宜妃更是連續生了三個兒子,這對姐妹花在當時的後宮中一定是無限風光,也是以肯定會受到其他後妃的嫉恨和妒忌。
自貴人郭絡羅氏生下皇子胤䄔後,關于她再無任何記錄。她之前生的女兒,後封和碩恪靖公主,下嫁漠北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郡王敦多布多爾濟。
在這之前有位布貴人,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序齒為三公主
。而就在三天前,康熙第一任皇後赫舍裡氏生下太子胤礽難産而死,這位布貴人雖說生了個女兒,卻有點沒挑對時候,是以一生都不怎麼得寵,後來她的女兒封和碩端靜公主,下嫁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烏梁罕氏噶爾臧。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布貴人去世時,康熙念她是三公主生母,命照“嫔”例辦理喪事,後來入葬景陵妃園寝,但身份還是布貴人。
雖然貴人郭絡羅氏生的皇子胤䄔早早夭折,但是她的女兒四公主是非常出衆的,下嫁之後甚至在蒙古參與議政、監國。成為曆史上有名的“海蚌公主”(海蚌是滿語,漢語意思是參謀、議事),權傾蒙古漠南、漠北。雍正元年二月,晉封固倫恪靖公主。女兒如此優秀,又是康熙寵妃宜妃的姐妹,按理說她的結局應該比布貴人要好的多,但在康熙二十四年至康熙六十一年的近40年裡,卻找不到任何記錄,甚至在康熙三十六年她的女兒恪靖公主出嫁時都沒有她隻言片語的記錄。她就像憑空消失一般,下落不明,卒年不詳,更不知最後葬于何處。
幾年前曾在某貼吧裡看到一個文章,說相傳郭絡羅家族的墓葬中有一位皇妃,不知道是否與這位貴人郭絡羅氏有關。
清•固倫恪靖公主府
庶妃 鈕祜祿氏
庶妃鈕祜祿氏,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十二月殇。這位鈕祜祿氏雖然姓是滿洲第一大姓家族的人,估計家世不高,她在宮内位分也比較低,雖然很幸運被康熙看上了,一朝臨幸,珠胎暗結,原以為生下個皇子自己能夠飛黃騰達,沒想到最後生了個女兒,而且還偏偏生的特别不是時候。
這一年八月時,康熙特别疼愛的皇十八子胤玠得急病死了,年僅8歲,康熙很是傷心,認為是自己沒照顧好他。十一月時,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黜,并拘禁于鹹安宮,皇長子胤褆、皇八子胤禩也是以被此受到牽連,被問罪幽禁。其他皇子也是戰戰兢兢,一個月後太子胤礽和皇八子胤禩相繼被釋放,第二年三月太子複立。
在這場廢立太子的風波中,宮内人人自危,惶恐不安,誰還在乎這位位份比較低的庶妃鈕祜祿氏生了個女兒又夭折了,大概也隻有她自己默默自苦,郁郁而終,什麼也沒留下,隻有《清史稿》中冷冰冰的一句記錄:庶妃鈕祜祿氏,女一,殇。
格格 紮魯特博爾濟吉特氏
康熙朝的滿文底檔曾記載說康熙的後宮中曾有一位紮魯特博爾濟吉特氏格格,居住在西六宮但未被冊封為妃嫔,後來被康熙送回了蒙古娘家。
這位紮魯特博爾濟吉特氏生平無考,能入選滿清後宮的蒙古後妃,一般蒙古貴族家的女兒,她可能是犯了什麼錯,康熙考慮到滿蒙關系的影響,沒有直接處置,而是直接把她送回了娘家。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傳說中順治第一位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孟古青被廢,降為靜妃,是有可能像北韓史料中所說的,被送回了娘家蒙古科爾沁。
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