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身尊貴,卻遭遇兩立兩廢”,康熙為何要狠心對他?1670年1月4日,清聖祖康熙帝皇二子、嫡長子(排名未序齒)——愛新覺羅·承祜出生于紫禁城坤甯宮。生母孝誠仁皇後赫舍裡·芳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670年1月4日,清聖祖康熙帝皇二子、嫡長子(排名未序齒)——愛新覺羅·承祜出生于紫禁城坤甯宮。生母孝誠仁皇後赫舍裡·芳儀。</h1>

作為康熙帝和孝誠仁皇後的嫡長子,亦是後來皇太子胤礽(皇七子、嫡次子,排名未序齒)的嫡親哥哥,曾被康熙帝視為掌上明珠,隻可惜天不假年,過早去世。為了不再留下遺憾,也為了履行對已故孝誠仁皇後的承諾,康熙帝在胤礽滿周歲時,就正式诏告天下,宣布冊立胤礽為皇太子。

“出身尊貴,卻遭遇兩立兩廢”,康熙為何要狠心對他?1670年1月4日,清聖祖康熙帝皇二子、嫡長子(排名未序齒)——愛新覺羅·承祜出生于紫禁城坤甯宮。生母孝誠仁皇後赫舍裡·芳儀。

胤礽出生時候正值吳三桂叛亂,皇帝殺了建甯的丈夫兒子,甯靜演的建甯哭着說(胤礽)真是可憐的孩子,哪兒不好去啊非要投生在這帝王家,可憐啊可憐你我都生在帝王家啊。

康熙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愛新覺羅玄烨,公元1662年~1722年在位。他八歲繼位,在當時的情況相當嚴峻,首先他還不到親政年齡,保守的貴族鳌拜等輔助專政,繼續推行圈地運動,強行把當時漢族地區的先進生産力納入滿足落後的生産關系中,緻使廣大農民流離失所,被迫流亡。經過數十年的農民起義和清朝的統一戰争,被嚴重破壞的社會經濟有待恢複。其次,清朝入關前,投降的吳三桂等三番已經形成割據勢力和中央政權嚴重對立,沙皇俄國直接威脅黑龍江流域,在伊犁河流域的準噶爾部逐漸強盛起來,,成為為清朝西北邊疆的勁敵,西方初期殖民主義國家西班牙和荷蘭的侵略勢力也達到東海岸。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年輕的康熙帝已經在考慮和籌劃之中。他年僅16歲時斷然逮捕鳌拜,拘禁定罪并誅砂,其黨羽親自掌握政權。在一些親信大臣輔佐下,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的積極措施。

他停止圈地,獎勵墾荒,先後完成削藩、統一台灣,擊敗準葛爾丹,平定回疆和青藏,完成了祖國統一。對沙俄進行自衛反擊戰,迫使沙俄簽訂協定,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裡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内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大規模的治理黃河,使得經常泛濫決口的黃河水歸故道漕運無阻。康熙的種種做法,使得中國成為一個疆域遼闊,民族衆多且是一個牢固統一的國家。在他統治期間,他的積極活動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并推進了它的程序,是有利于中國曆史發展的。應該說,康熙帝是我國封建社會晚期的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但是身為每一任皇帝都不可避免地在繼承人問題上,他一再猶豫。對胤礽進行了兩廢兩立。

“出身尊貴,卻遭遇兩立兩廢”,康熙為何要狠心對他?1670年1月4日,清聖祖康熙帝皇二子、嫡長子(排名未序齒)——愛新覺羅·承祜出生于紫禁城坤甯宮。生母孝誠仁皇後赫舍裡·芳儀。

康熙四十二年,皇太子胤礽結黨營私,父子關系變得日益緊張,5年後,皇太子第一次宣布被廢除,此時,康熙已老,太子之位空缺,衆阿哥開始觊觎皇位,于是開始了九子奪嫡的過程,而這場鬥争最後以四爺黨的勝出結束。

胤礽被廢,沒有絲毫值得惋惜之處。康熙終歸是心疼太子的,畢竟,是赫舍裡皇後所生。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也給他請了最厲害的老師,但是,胤礽辦事兒,真是樁樁件件不如乃父之眼。胤禛奪嫡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邬思道真是一個助力劑,畢竟,後期邬思道半隐于社稷,雍正沒有了邬思道的點撥,仍然是一個好帝王。

“出身尊貴,卻遭遇兩立兩廢”,康熙為何要狠心對他?1670年1月4日,清聖祖康熙帝皇二子、嫡長子(排名未序齒)——愛新覺羅·承祜出生于紫禁城坤甯宮。生母孝誠仁皇後赫舍裡·芳儀。

我一直不覺得 是邬思道"順應天命"的一番話才讓胤禛下定決心正式開始奪嫡其實在他知道胤祥其實粗中有細 且手裡拿捏了那麼多胤禩和胤礽的把柄之後立馬給胤祥送去康熙賞賜的鑲寶石兵器的孤品時 奪嫡的心思就已經快要藏不住了隻是礙于自己一直是"太子黨" 而在太子失勢時站出來自立門戶 定會被兄弟臣工和百姓指責 是以一直沒說 表面上也仍是"太子黨"邬思道"康熙仁育 雍親王治世 順應天命"的這番話卻可以幫他完美地越過這個道德綁架 順水推舟 何樂而不為呢?

那他奪嫡的心思是在哪開始萌生的呢?我猜是在一廢太子之前 他發現自己和胤祥做了勞心苦力這麼多年 為他人做嫁衣 甚至成為了"孤臣" 就這樣還不被領情 多年的積怨和對社會時弊的清楚認知 才讓他萌生了這種救天下于水火的"責任感"吧

索額圖是胤礽忠實的擁護者,明珠審訊索額圖,索額圖謀逆被審,李光地參與審訊,結果沒有任何審訊結果,畢竟,索額圖作為幾十年的中流砥柱,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然,也犯下了累累罪行,當然,所有的罪行目的,是為了優護太子胤礽。

最後,康熙令明珠審訊索額圖,然後,索額圖所有罪行,昭然若揭,畢竟,都是多年的老狐狸,深谙各種鬥争之道。索額圖和明珠,是互相依附 的生存關系。康熙廢太子胤礽的墓園,已經蕩然無存了,隻有到處散落的綠瓦好像還在記錄着它們主人的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