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視訊加載中...

金秋時節,這座名叫蝦子的小鎮上椒香四溢。近到方圓幾十公裡、遠至一千多公裡外出産的辣椒,都集中在這裡交易。小鎮所在的貴州,是全國辣椒産銷規模大省。

從忙着采椒的椒農,到滿負荷開動的烘幹流水線,從電話不斷的辣椒經紀人,到企穩向上的辣椒指數,各方彙總來好消息:又是一個辣椒豐收年,收購價穩中有升,平均每公斤3.4元,畝均收入4000元以上。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收購辣椒的小貨車行駛在貴州省湄潭縣梭塘村的鄉間小路上(8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一片土地因辣而興

辣椒,這種紅色辣味果實,在以綠色為底色的貴州大山裡茁壯成長,用一抹抹豔紅點亮鄉野。

在距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20多公裡的湄潭縣梭塘村,42歲的合作社負責人李偉總是騎着機車穿梭在田間地頭。

從過去在房前屋後種點辣椒自家食用,到2018年開始一個人種50畝辣椒,到今年流轉500畝土地種辣椒,李偉帶領梭塘人把辣椒生意越做越大。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李偉在貴州省湄潭縣梭塘村采收辣椒(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今年幹椒賣到8元一斤,相當于鮮椒2元一斤,其中每斤支付給采摘人0.4元。”李偉說:“覆膜、栽種、除草、采收,每天一個工100多元,今年支付了20多萬元報酬。”

李偉的支出,正是村民的收入。辣椒收獲時,梭塘村采收辣椒的大多是中老年婦女,既沒耽誤壯勞力務工賺錢,又增加了家庭收入,還盤活了過去種玉米和撂荒的坡耕地。

村裡人都知道,能年入幾十上百萬元,是李偉風吹日曬扛出來的。之前不懂覆膜技術,每年要除草4次,天氣太幹了他還要背着噴霧器在地裡轉。“咱辣都吃得,吃點苦算哪樣?”李偉常跟村民說。

貴州有一大批像梭塘這樣的辣椒專業村。這是近年來貴州按照“一個重點産業、一個工作專班、一個技術團隊”機制,成立一系列産業專班助力特色農業發展、推進産業結構調整的縮影。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當地村民在貴陽農投集團花溪蔬菜基地将采收好的柿子椒裝車(7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農業農村部鄉村産業發展司今年印發了《全國鄉村重點産業指導目錄(2021年版)》,指導各地強化鄉村産業與财政、金融、人才、土地等相關政策銜接,按照縣域邊界、鄉村資源、農民為主、三産融合的原則,确定鄉村重點産業指導目錄。

今年貴州種植辣椒570萬畝,預計鮮椒産量780萬噸,産值超270億元。展望“十四五”,貴州确立辣椒産業每年“一産産值300億元以上,二産産值200億元以上,三産産值500億元以上”的目标。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在貴州省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幸福食品加工廠,村民在晾曬辣椒(2020年8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一座城市為辣而生

46歲的陳順國是土生土長的蝦子鎮人,從18歲學做生意至今,做了28年辣椒生意。

“最早我背着背篼去鄉下趕場,收了辣椒回到蝦子鎮擺地攤賣。那時外地人一次能收兩三千斤辣椒用火車發貨。”陳順國回憶說。

後來,陳順國在農貿市場租了100平方米的門面,一年賺4萬至5萬元。現在,他的公司在杭瑞高速蝦子站出口附近的中國辣椒城承租700多平方米物業,涵蓋加工區、交易區、庫房、辦公區,每年經手的辣椒超過2000噸,帶動發展6萬畝辣椒基地,其中在甘肅省有1.2萬畝。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勞工在遵義市新蒲新區中國辣椒城将辣椒裝袋(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像陳順國這樣入駐中國辣椒城的各地商戶有兩三百家。每年4月,貴州本地辣椒還沒上市,來自海南、雲南等地的鮮椒一車車拉到這裡,到處洋溢着烘幹辣椒的香辣氣息。

作為國家級辣椒市場,中國辣椒城持續完善交易、加工包裝、冷鍊倉儲、物流配送、金融服務、綜合配套等服務功能,目前已具備辣椒期貨交割庫的條件。

“辣椒城最重要的作用,一是緩沖,二是杠杆。”開發營運中國辣椒城的貴州交投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付陸說,幹辣椒在冷庫中可儲存3年以上,辣椒城的2萬噸冷庫成為市場需求驟變時的緩沖倉;依托辣椒城的倉單質押等金融服務,存儲在冷庫裡的辣椒作為貸款質押物,成為商戶拓展銷路和延伸産業鍊的杠杆。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勞工在遵義市新蒲新區中國辣椒城搬運辣椒進行裝車(2020年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貴州正打造全國唯一的朝天椒優勢特色産業叢集。從走出國門的老幹媽,到數以萬計的辣椒小作坊和上百萬自制辣椒産品的家庭,這裡是名副其實的全國辣椒制品第一大省,生産9大系列70多種辣椒産品,其中油辣椒制品占國内7成份額。

黔南州貴定縣處在多條鐵路和高速公路幹線上,聚集了包括老幹媽、布依姑娘等在内的13家辣椒加工企業。貴定縣綠源食品廠負責人賈登平說,他的辣椒廠很小,每天也要消耗500斤幹辣椒,從作坊式的小微企業起步,如今有化驗室和臭氧消毒包裝線,發展了一批線上線下經銷商。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人們在遵義市新蒲新區中國辣椒城品嘗辣椒醬(2020年8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通過發展規模種植基地,統一品種、統一育苗,上中下遊關聯,辣椒産業從點上開花到叢集發展,創新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不斷提高。”貴定縣副縣長張紅靈說。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一支指數聞辣而起

辣椒品種繁多,有以形劃分的指椒、珠子椒、線椒、子彈頭、燈籠椒、二荊條、滿天星等,有以色澤劃分的豔椒,有按果實指向劃分的朝天椒。近年來貴州選育“黔辣”“黔椒”等系列辣椒就有183個新品種,還引進篩選了120餘個品種。

“品種多,價格亂,種辣椒心裡就沒底。”李偉說,作為種植戶他最惦記的就是來年價格穩不穩。

2018年底,農業農村部資訊中心、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等發起中國遵義朝天椒(幹椒)批發價格指數。作為全國首支省部共建的特色農産品價格指數,它上線後反映辣椒市場價格走勢,讓交易逐漸實作“心中有數”。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貴州省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的村民在采摘用作生産糟辣椒的鮮辣椒(2020年8月12日攝) 。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2020年,經過充分論證,在遵義辣椒指數基礎上又增加三支産地辣椒的批發價格指數,豐富完善産地、銷地指數品種,共同構成中國幹辣椒系列價格指數,目前基本實作國内重要辣椒品種的覆寫,在全國各大辣椒市場,定期取樣采集價格。

2020年春節後,中國幹辣椒系列價格指數迎來一波急速下跌。業内分析師認為,這是因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餐飲業采購辣椒很謹慎,有貿易商沒預料到疫情持續時間按慣例備貨,全國各地辣椒又有增産。由于國内疫情管控較好,終端辣椒需求逐漸恢複,今年以來辣椒指數不斷震蕩上行。

現在,辣椒城不定期舉辦針對辣椒經紀人的指數、期貨、金融等知識教育訓練,提高他們根據市場資訊變化避險的能力。陳順國說,有了辣椒指數,交易各方有價可依、按價論質、按質論價。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經銷商在遵義市新蒲新區中國辣椒城挑選辣椒(2020年8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辣椒價格指數是辣椒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載體,根據市場資訊變化,為政府監管、貿易決策提供風向标和晴雨表。”中國辣椒城平台營運部主管汪建說,參照價格指數辣椒城已實作多種金融性延伸業務,并通過訂單種植、倉儲物流代運代銷等服務椒農椒商椒企。

“瞄準幹辣椒‘遵義定價,集散全球’的目标,我們不斷給經紀人說,隻賺低買高賣的差價是不行的,要合力打造标準産品和知名品牌,把鄉村串聯到金融、網際網路和大資料的廣闊天地中。”付陸說。

貴州大地,從幾百年前因缺鹽而“以椒代鹽”的辣椒輸入地,到辣椒産品遠銷川湘渝、珠三角、長三角和海外108個國家和地區,輸出“香辣天下”文化,成為影響辣椒貿易和指數的重要一環,各方共識是:鄉村振興就要找準優勢,找準路子,一竿子插到底。

漂洋過海的辣子,在這裡找到新路子——從辣椒指數看貴州鄉村振興

文字記者:齊健

視訊記者:齊健 肖豔 吳斯洋

海報設計:錢程

新媒體編輯:馮筱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