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小時候過年吃過的雜包嗎?
詩哥先來問問
你們那,管這個叫什麼?

這東西,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落口消(落果消、蘿蔔消)、泡果、炮筒、米抛、泡杆、康樂果、麻杆兒、米花筒、米棍……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2">怪味胡豆</h1>
怪味胡豆絕對是我小時候最愛的雜包
哎呀!好吃慘了!
香香脆脆一口咬下去胡豆殼殼都不吐~
越吃越香,老漢晚上喝酒最愛的下酒菜!
要說唯一不好的地方
就是吃多了容易上火……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0">桃酥</h1>
記得小時候吧唧吧唧嘴吃着桃酥的樣子嗎?
盯着父母從塑膠口袋頭
掏出一塊熱活的桃酥
三下五除二的消滅!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7">花生糖</h1>
花生糖在那時候是非常奢侈的零食
除了春節平時很難吃到
媽媽也不許小朋友吃太多,怕會蛀牙
吃進嘴裡的那種甜
幾乎能在嘴裡停留整一天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36">七個小矮人</h1>
說起要散給小夥伴的零食
還有個“七個小矮人”
花一包的錢,可以買七個冰糕
這在當時覺得好劃得着哦
而且五顔六色的
可以滿足自己一次嘗個遍的心理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6">爆米花</h1>
老式爆米花機器
那聲“砰”的巨響
是許多重慶人的童年回憶
這個是最适合拿來招待兄弟夥的
一大包散完了還剩一大包
自己沒得錢買的
看到别人買了的時候就趕快跑過去站到
啷個都分得到一把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57">麻糖</h1>
“當當當”清脆悅耳的金屬敲擊聲響起
一邊敲一邊喊:
“家裡不要的涼鞋、瓶子、臉盆什麼都可以換麻糖啰!”
仿佛天籁之音
一聽就曉得敲麻糖的老爺爺來了
爺爺一把小鐵錘
一把前面彎曲铛亮的小鏟子
要好多,丈量一下
一錘下去
糖塊就遞到你手中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71">詩仙太白酒</h1>
不瞞你們說
小的時候在課本上了解到詩人李白後
感覺非常佩服
總幻想着自己可以像李白那樣
喝酒以後可以作出很多詩
肯定會得到長輩的表揚
于是,有一天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
偷偷的打開家裡的詩仙太白酒
淺淺的“啜”了一口
學着大人的樣子咂巴一聲
等着自己詩性大發
當然,最後詩确實沒有作出來
卻理所當然的嘗到了竹筍炒肉~
現在,每每看到詩仙太白
都會想到童年天真爛漫的歲月
詩仙太白也陪伴着許多重慶人長大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92">麻花</h1>
不會吧,不會有重慶人小時候沒有吃過麻花吧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看别人炸麻花
一條條金黃金黃的麻花
剛一出鍋,就迫不及待捏起一根
嘎嘣嘎嘣的自然酥脆聲
那個味道簡直不擺了
現在麻花的口味更豐富了
原味、黑芝麻、椒鹽、黑米、玉米
冰糖糯米、麻辣、海苔、
巧克力、蜂蜜那些詩哥都搞不清楚了
不過,還是少了童年那時候的感覺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07">華生園傳統糕點</h1>
華生園糕點
承載着重慶人早餐童年回憶的面包!
當年的冬瓜餅、糯米糕、麻辣花生塊
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沒有聽說過
更别說品嘗過了!
每個躺在面包房裡的面包
心裡面都隻有一個願望
那就是被大家夾在托盤上帶走再好好的吃掉
那大概就是面包的一生吧
時光推動着我們不斷前行,那些童年的味道與我們漸行漸遠,或許它們不再是記憶中的味道,但其實我們追憶的不一定是零食本身,我們更懷念的是與零食捆綁的往事,每一種雜包串起的都是一份回憶,記錄着成長中的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