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小时候过年吃过的杂包吗?
诗哥先来问问
你们那,管这个叫什么?

这东西,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落口消(落果消、萝卜消)、泡果、炮筒、米抛、泡杆、康乐果、麻杆儿、米花筒、米棍……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2">怪味胡豆</h1>
怪味胡豆绝对是我小时候最爱的杂包
哎呀!好吃惨了!
香香脆脆一口咬下去胡豆壳壳都不吐~
越吃越香,老汉晚上喝酒最爱的下酒菜!
要说唯一不好的地方
就是吃多了容易上火……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0">桃酥</h1>
记得小时候吧唧吧唧嘴吃着桃酥的样子吗?
盯着父母从塑料口袋头
掏出一块热活的桃酥
三下五除二的消灭!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7">花生糖</h1>
花生糖在那时候是非常奢侈的零食
除了春节平时很难吃到
妈妈也不许小朋友吃太多,怕会蛀牙
吃进嘴里的那种甜
几乎能在嘴里停留整一天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36">七个小矮人</h1>
说起要散给小伙伴的零食
还有个“七个小矮人”
花一包的钱,可以买七个冰糕
这在当时觉得好划得着哦
而且五颜六色的
可以满足自己一次尝个遍的心理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6">爆米花</h1>
老式爆米花机器
那声“砰”的巨响
是许多重庆人的童年回忆
这个是最适合拿来招待兄弟伙的
一大包散完了还剩一大包
自己没得钱买的
看到别人买了的时候就赶快跑过去站到
啷个都分得到一把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57">麻糖</h1>
“当当当”清脆悦耳的金属敲击声响起
一边敲一边喊:
“家里不要的凉鞋、瓶子、脸盆什么都可以换麻糖啰!”
仿佛天籁之音
一听就晓得敲麻糖的老爷爷来了
爷爷一把小铁锤
一把前面弯曲铛亮的小铲子
要好多,丈量一下
一锤下去
糖块就递到你手中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71">诗仙太白酒</h1>
不瞒你们说
小的时候在课本上了解到诗人李白后
感觉非常佩服
总幻想着自己可以像李白那样
喝酒以后可以作出很多诗
肯定会得到长辈的表扬
于是,有一天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
偷偷的打开家里的诗仙太白酒
浅浅的“啜”了一口
学着大人的样子咂巴一声
等着自己诗性大发
当然,最后诗确实没有作出来
却理所当然的尝到了竹笋炒肉~
现在,每每看到诗仙太白
都会想到童年天真烂漫的岁月
诗仙太白也陪伴着许多重庆人长大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92">麻花</h1>
不会吧,不会有重庆人小时候没有吃过麻花吧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别人炸麻花
一条条金黄金黄的麻花
刚一出锅,就迫不及待捏起一根
嘎嘣嘎嘣的自然酥脆声
那个味道简直不摆了
现在麻花的口味更丰富了
原味、黑芝麻、椒盐、黑米、玉米
冰糖糯米、麻辣、海苔、
巧克力、蜂蜜那些诗哥都搞不清楚了
不过,还是少了童年那时候的感觉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07">华生园传统糕点</h1>
华生园糕点
承载着重庆人早餐童年回忆的面包!
当年的冬瓜饼、糯米糕、麻辣花生块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没有听说过
更别说品尝过了!
每个躺在面包房里的面包
心里面都只有一个愿望
那就是被大家夹在托盘上带走再好好的吃掉
那大概就是面包的一生吧
时光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那些童年的味道与我们渐行渐远,或许它们不再是记忆中的味道,但其实我们追忆的不一定是零食本身,我们更怀念的是与零食捆绑的往事,每一种杂包串起的都是一份回忆,记录着成长中的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