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曆史上兩個愛國的牧羊人:蘇武和蔔式

作者:優雅高山0c

在我國曆史上,有兩個和漢武帝有關的牧羊人,即蘇武和蔔式。

蘇武牧羊,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愛國故事。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派蘇武出使兇奴,被單于扣壓,派人誘降,許以高官厚祿,但蘇武盡忠守節,不辱使命,雖然被打發到北海牧羊,仍胸懷祖國,曆經19年磨難,終于回國。這個故事,不知感染了多少國人的愛國心:我是中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在司馬光《資治通鑒》中,單于派兩個叛徒勸說蘇武投降的細節,更讓人對蘇武誓死不降的民族氣節生發敬佩之情。

先是叛使衛律誘降。衛律曾為漢使出使兇奴,因朋友獲罪怕被牽連而投降,被單于封為靈王。他勸蘇武:“我背叛漢朝,歸順兇奴,單于對我非常好,封我為王,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你願意歸降,就和我一樣,不歸降,死路一條!” 而蘇武罵道:“你身為漢朝臣子,不顧朝廷恩惠,背叛皇上,還有臉來勸我?”

後是叛将李陵勸降。李陵曾與蘇武同朝為官,他用親情勸說蘇武:“你一個人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沒有人知道……你兩個兄弟之前畏罪自殺;我來的時候,你母親也去世了;聽說你夫人也改嫁了;家中隻有你妹妹和女兒,十幾年了,不知死活。皇上年紀大了,喜怒無常,很多大臣都被抄家滅門,你這樣堅持有什麼意義?”蘇武卻說:“我無德無能,是皇上的賞識讓我身居高位,我一直不知道該怎樣報答,如今有這個機會,我心甘情願,你不要再勸我了!”

兩個叛徒勸降,一個以高官誘惑,一個以親情感染,結果全都落空。由此,蘇武的愛國情懷和兩個叛國之徒的卑屈嘴臉高下立判。愛國者留英名,叛國者得罵名,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我國曆史上兩個愛國的牧羊人:蘇武和蔔式

蘇武牧羊郵票

蔔式,乃河南一介農民,以種地牧羊為生,卻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博大胸懷。蔔式聽說國家與匈奴打仗,就上書朝廷,願捐一半家産為國分憂。漢武帝便派使者問蔔式“想不想當官?”“有沒有冤屈要申訴?”都被蔔式回絕了,使者又問:你為什麼捐一半家産?蔔式說,國家抗擊匈奴,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匈奴就能戰勝了。

鬧水災時,難民湧入河南,政府無力赈濟,蔔式就拿出20萬錢交給河南太守,漢武帝從捐獻簿上看到蔔式的名字,又想起捐家産的事,便賜他400人的更賦錢,他卻全部交公。那時富豪為逃避賦稅都隐匿家産,唯蔔式為國分憂。漢武帝為樹蔔式為榜樣,就拜他為郎官。蔔式不願當官,漢武帝就讓他去上林苑牧羊,在他經營下,羊愈益肥壯,還繁殖許多,當受到漢武帝點贊時,蔔式說:“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也。以時起居,惡者辄去,毋令敗群。”漢武帝很吃驚:一個牧羊人竟能說出治國理政的大道理!便封蔔式為缑氏令,在其治理下,缑氏百姓安居樂業;又調任成臯令,經其管理的漕運又漸入曆史最佳狀态。漢武帝認為蔔式是個人才,又忠厚樸實,就拜他為齊王太傅,後轉為丞相。

更可貴的是,當南越國丞相呂嘉造反時,蔔式又上書漢武帝,要求帶兒子和齊地會架船的人去攻打南越。這使漢武帝很感動,便頒诏書說:蔔式種田放牧出身,有多餘的錢财就捐給國家;現在國家有難,又主動請纓參戰,他對國家的忠誠,是大家的榜樣,是以封他為關内侯,賞黃金60斤,良田10頃。漢武帝原以為诏書一下,天下諸侯都會響應,沒成想百餘個諸侯沒一個參軍的!漢武帝很郁悶!僅削去侯位的就達106人。

我國曆史上兩個愛國的牧羊人:蘇武和蔔式

牧羊人

這件件善舉,境界之高,令人刮目相看!當時的諸侯,哪個又能與之媲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