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小人”不容易,那得有智慧!叔孫通支一招,讓劉邦重賞了他

作者:郵票收藏博物館

叔孫通是“小人”!搜頭條,百度,甚或知乎,“叔孫通是小人!”,赫然在目。

何謂“小人”?道德上有瑕疵,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道德不能支撐夢想,卻要想方設法謀求非分利益之人。

當“小人”不容易,那得有智慧!叔孫通支一招,讓劉邦重賞了他

後人評價叔孫通是“小人”,源于司馬遷《史記》裡的一段記載:

秦二世之時,大澤鄉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胡亥每天聽到這些奏報,不勝其煩,于是召來博士詢問。

這些憨直的博士們在秦二世面前喋喋不休,中心話題隻有一個:這些家夥竟敢謀反,趕緊派兵去剿滅了他們,否則養虎成患!

秦二世聽了,簡直煩死了,心想,那麼大一個帝國就能被幾個手無寸鐵的農民撼動了!于是臉色非常難看。

叔孫通也位居博士之列,有向皇帝進言的義務,但是此人心思缜密,善于察言觀色,他看秦二世臉色難看,知道秦二世非常讨厭這些言過其實的書生,于是他上前陳奏:

“現在天下一統,并且各地連鐵器都被收集到鹹陽,熔鑄成銅人,他們沒有武器拿什麼造反!隻是一些小毛賊罷了,派幾個衙役捕快就能抓了他們,何必勞師動衆!”

然後,叔孫通還不忘恭維秦二世一番:“陛下英明神武,受天下萬民擁戴,說人謀反簡直就是誇大其辭,邀賞獻媚!”

秦二世一聽,果然龍顔大悅,重重地賞了叔孫通。

當“小人”不容易,那得有智慧!叔孫通支一招,讓劉邦重賞了他

陳勝吳廣起義塑像

叔孫通回家之後,連夜化裝逃跑了!

這應該就是人們評論叔孫通為“小人”的依據吧!從道理上講,叔孫通食君之祿,就應當為君分憂;叔孫通即使沒有勇氣和膽量仗義執言,也起碼不應指鹿為馬,颠倒黑白,混淆視聽啊!

其實,這還真不能怪叔孫通。君明臣直,君暗,臣隻能明哲保身。是以說叔孫通是小人,真冤枉他了!

司馬遷為叔孫通作傳,真正的用意在文末用“太史公曰”的方式表明了。司馬遷說他“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從叔孫通的人生經曆中,司馬遷還總結出一條人生感悟:

大真若诎,道固委蛇!

司馬遷從叔孫通身上總結的這個感悟應當滲透了自己的一把辛酸淚。

司馬遷身上就有一種正直的品質,因為這種正直的品質,于是讓他認為做臣子,直言就是忠于職守,是以他因李陵讓漢武帝下不了台,最後,漢武帝動用宮刑,讓司馬遷成了太監!

當“小人”不容易,那得有智慧!叔孫通支一招,讓劉邦重賞了他

叔孫通無疑是通達之人,見微知著,聰明之極,他哪裡是一個“小人”呢!

叔孫通特别善于審時度勢,他見秦二世聽不進铮言,就知道此人必亡,後來,秦國發展的态勢果然如其所料。

他陰差陽錯投降了劉邦;在劉邦攻城略地之時,他不時地向劉邦推薦“地痞無賴亡命之徒”!這些人到劉邦手下,屢立軍功,加官進爵,立功受賞,連叔孫通的學生都看得眼紅心跳,紛紛批評叔孫通不推薦自己!

叔孫通此時并沒有因為學生的不滿而将就他們,而是耐心地勸說他們:“現在漢王打天下,你們難道能夠冒着那些矢石嗎?不要急,我不會忘了你們的!”

你看叔孫通多麼通達智慧,怎麼能說他是小人呢!叔孫通的神來之筆是在劉邦做了皇帝之後的錦上添花之舉!

當“小人”不容易,那得有智慧!叔孫通支一招,讓劉邦重賞了他

劉邦打敗了項羽,做了皇帝,但是那些驕兵悍将并不把劉邦放在眼裡,喝醉酒之後,就大喊大叫,還用劍砍屋裡的柱子。

時位移人,劉邦對将帥的粗魯之舉非常不爽,這個時候叔孫通粉墨登場了,他對皇帝說:

“我們這些儒生雖然不能和大王打天下,但卻能幫助大王坐穩天下,感受權力的滋味!”

劉邦對叔孫通隻有一個要求,隻要不太繁瑣就行!

叔孫通搞了一套禮儀之後,劉邦果然龍顔大悅,當着文武群臣說:“我今天才真正體會到做皇帝的尊貴!”

叔孫通從此官運亨通,一直做到太子太傅。呂氏當政,漢惠帝接掌江山,叔孫通不僅毫發無損,還照樣活得很滋潤,這就是智慧的力量!

當“小人”不容易,那得有智慧!叔孫通支一招,讓劉邦重賞了他

君明臣直,秦二世自己作死,身死國滅,實在怨不得别人!叔孫通的智慧一個是審時度勢,一個是善于等待,這兩個原則在今天依然非常有價值,非常值得借鑒,并且毫不過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