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幹擾、生态無破壞、以遊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遊形式。
随着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改頭換面”的鄉村以其獨特的景觀和人文風情吸引着人們前往。近年來,随着鄉村旅遊業的發展,鄉村旅遊的形式逐漸變得多樣化,縱觀全閩北,就有不少鄉村“玩”出了自己的特色:武夷山市五夫鎮以朱子文化為抓手,為人們體驗朱子文化提供更多物化載體。延平區巨口鄉以“古厝風情”為主題特色,打造全區旅遊格局。邵武市和平古鎮推出“沉浸式複古遊”,新玩法與千年文化相結合,開創文旅融合新局面……
鄉村旅遊發展越發紅火,但是其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在許多方面還不成熟,難以長期且穩定地吸引遊客群體。鄉村遊還存在哪些發展短闆?如何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鄉村旅遊該往哪些方面實作更新?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記者看到,在松溪縣茶平鄉吳屯村,村頭大片的蓮花池雖然秀美依舊,但是蓮池上的木棧道卻已逐漸被風雨侵蝕,看上去頗為“弱不禁風”。而一些偏遠鄉村主打的古道,也是“芳草碧連天”,讓有心遊玩一番的旅客心生退意。
毋庸置疑,景區年久失修的問題都需要人來解決。鄉村旅遊景點的維護,需要有專門的人群去長期打理、經營,不能任由村民将之視為“家門口”。
鄉村的主體是村民,要将鄉村旅遊規劃與原住民相結合,将他們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民俗等當地特色的鄉土文化融入景觀。
鄉村當地的建築也要有自身的特色。閩北鄉村多為黃色的泥土牆,而鄉村房屋一旦重建,則容易往“白牆黑瓦”的徽派建築上靠近,鄉村建築變得千篇一律,則造成地域特色的缺失。要創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鄉土建築才能讓旅遊者找到不同的鄉村體驗,鄉村旅遊才能發揮它獨特的魅力。
增加旅遊業态,豐富遊客體驗,也是鄉村遊的突破口。比如武夷山市推出岩骨花香漫遊道,将茶文化與旅遊相結合。順昌縣的現代化農業也讓遊客有更豐富的遊玩體驗。鄉村遊,還需要更多的了解和更詳細的産業規劃。
實際上,鄉村遊在如今已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對于除節假日外,隻有周末可以休息的家庭而言,短距離的鄉村遊是家庭出遊的首要選擇,休閑放松、親近自然、休養生息是遊客出行的主要目的。而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大背景下,短途、短期的鄉村遊也更受人青睐。
鄉村遊的市場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發展潛力巨大,隻有合理規劃、适度開發、積極創新,才能促進鄉村旅遊業長久健康地發展。
☉李思敏
【來源:閩北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