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種子植物·莼菜。

莼菜
Brasenia schreberi
種子植物,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睡蓮目,莼菜科,又名馬蹄菜、湖菜、水案闆。生長于池塘、河湖或沼澤,國内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雲南等地。照片攝于保山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
莼菜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也是第三紀植物區系的珍貴孑遺物種。其根狀莖會生長出匍匐枝與葉片。碧翠的橢圓葉片,仿佛無牽無挂般漂浮在水面上,實際上葉片互生,葉柄藏于水下,長25—40厘米,與花梗均有柔毛。
6月,正是莼菜開花時,此時它們美得帶了幾分仙氣,暗紅色的花以及稍淡的萼片呈條形。開花第一天,花瓣展開,淡粉色的雌蕊與深紅色的雄蕊露出來,此時雌蕊比雄蕊長,而到了第二天,雄蕊便會突然發力,開始“抽條”,将雌蕊環抱其中。10—11月便到了其果期,堅果呈卵形。
莼菜在我國算得上是“享有盛名”,它最早出現于《詩經》中,“思樂泮水,薄采其茆”,對于這句詩,《詩傳》中解釋道:“茆,凫葵也。”陸機考證後說:“茆與荇菜相似,江東人謂之莼菜。”
因其體态優美,加之味道鮮美,古人一直對其贊譽有加。《晉書》中記載有:“莼菜鲈脍,王爵慕之”,把莼菜的地位拔高了不少。唐朝文學家元稹也不吝給予其筆墨:“莼菜銀絲嫩,鲈魚雪片肥”;蘇東坡亦寫道:“若問三吳勝事,不唯千裡莼羹”……
不過最為誇張的還是晉朝的張翰因為思念家鄉的莼菜和鲈魚,竟然辭官回鄉,可謂是吃貨的最高境界了。
如果看到這裡,你想要品嘗莼菜,我們不得不提醒你,由于野生莼菜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随着人類的開發,其栖息地越來越少,數量也大大減少,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以吃野生莼菜是違法行為。
不過近些年來,不少地方都已對其進行人工栽培,如今因為栽培種植莼菜,讓不少農民走上了緻富路。
小科普
保山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東城區,總面積1363公頃。青華海處于怒山山脈保山盆地内、怒江水系勐波羅河上遊,中亞和東亞-澳大利西亞兩條國際候鳥遷徙路線的交叉重合區域,生态區位非常重要。
近年來,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與恢複,濕地的各項功能逐漸顯現,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已成為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栖息地。目前共記錄有鳥類241種,其中國家Ⅰ、II級重點保護鳥類如玉帶海雕、黑鹳、黑頸長尾雉、灰鶴、白腹鹞等25種。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的生物多樣性,與雲南其他同類型濕地公園相比,屬于較為豐富的區域之一。
統籌、文字整理:連惠玲
海報設計:鄭弼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