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宋史來看,第一,嶽飛被捕并不是自己有謀反的嫌疑,而是張憲被誣告謀反,嶽飛作證。但之後就被誣告跟張憲謀反一事有關,而且是謀反主謀,但是并沒有實際的證據。當時就有很多人給嶽飛作證,但這些人大多數都被搞了。第二,貌似秦相爺獨相以後,想殺誰殺誰。

剛開始想搞韓世忠,就是因為韓世忠忤逆秦相爺,而之前的政治對手一個個都被整得很慘,跟是秦桧殺的沒啥差別。第三,嶽飛與秦相爺的沖突就是戰與和,在大将都跟金國死磕的時候,秦相爺已經想好了雙方議和的國界在哪裡。嶽飛最後一次北伐,被12道金字牌召回之前有很大的戰果,但是為了你能召回嶽飛,先把北伐隊友劉琦和張俊召回了,嶽飛孤立無援,孤軍奮戰肯定不能繼續作戰。但是在北伐過程中,嶽飛還能騰出手支援友軍,可見其對這次北伐信心十足。
但這也正是秦相爺忌憚的。北伐成功了,功勞都是武将的,廢了好多腦細胞想出來的和議計劃就泡湯了,不但老臉沒了,烏紗都可能沒了,相爺政敵不是一般的多。第四,嶽飛被殺的時間跟議和的時間基本一緻。和議的大政策一定,四月就交兵權,八月被罷免官職,十月張憲被告謀反,嶽飛父子和張憲被捕,十一月和議成,而在之前的十月份,宋金雙方還有交戰記錄,十二月被殺。可以推測,嶽飛被殺肯定與和議談判有關系。以上時間是宋史高宗本紀的記載。
第五,四月到八月間,嶽飛還以樞密副使的官職幹了些事情,淚雨春痕的回答中引用了鄧廣銘先生的說法,辭掉樞密副使以後就回了廬山,而淚雨推測是為了聯系嶽家軍。個人感覺,以嶽飛的政治覺悟,他不太可能主動聯系嶽家軍。但是從軍隊角度來說,原上司去中央任職,四個月的時間足以讓他們認清形勢了,中央就是要收兵權,有劉光世前車之鑒。
去廬山為了聯系嶽家軍,應該是淚雨的腦洞,史書聰明如秦相爺及其爪牙都沒有找到證據,最後是秦相爺無奈給監獄傳了小紙條,先弄死再說。有這樣的腦洞,可能是他忽略了宋史中嶽飛事母至孝的描寫。而且他并沒有解釋為什麼嶽飛前兩次回廬山都沒事,因為每次到廬山之前,嶽飛都會交兵權,第三次就有事了;也沒有解釋為什麼嶽飛被殺和和議的過程時間這麼湊巧。
第六,關于淚雨推測軍制改革,其實是秦相爺毀掉南宋部分進攻能力的陰謀以達到和議的目的。一個正常的皇帝,一個正常的宰相,不可能因為要調整軍隊建設同時毀掉軍隊戰鬥力的,況且外有強敵。邏輯說不通,有哪個強人可以跟答主解釋一下,而且在和議的節點上這麼幹,好像是為了跟金人示好?對兩宋軍制不了解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