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春果斷放棄林黛玉,是王夫人指使?“花媚玉堂人”:扯下遮羞布

作者:二三裡資訊

<h3>元春果斷放棄林黛玉,是王夫人指使?省親宴上一首詩:以下犯上?</h3>

自從薛寶钗母女透露出金玉良緣後,以林黛玉為代表的木石前盟和以薛寶钗為代表的金玉良緣兩方就勢同水火。

作為兩方的實權人物,賈母是榮國府的老祖宗,形如太上皇,淩駕于榮國府之上;而王夫人是現任管家人,俗話說的,縣官不如現管,王夫人此時,正如正中午的太陽,後勁十足。

龍戰于野,其血玄黃,賈母和王夫人掰手腕,處于勢均力敵的狀态,恰巧碰上元春被封賢德妃。

元春省親後不久的端午節,襲人指着一堆禮物對寶玉介紹:“你的同寶姑娘的一樣;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隻單有扇同數珠兒。”

元春果斷放棄林黛玉,是王夫人指使?“花媚玉堂人”:扯下遮羞布

元春用一些小巧禮物,表達了對寶玉婚事的态度——支援金玉良緣,放棄黛玉做寶玉嫡妻。

元春放棄林黛玉,很多讀者認為是接受了母親王夫人的授意,筆者認為未必,至少不全是。元春放棄黛玉實際在省親宴上就有了較量:黛玉的一首詩《世外仙源》,你看仔細點,竟是揭露元春真實身份的一首罵人詩,你看絕不絕?

<h3>“花媚玉堂人”:黛玉明褒實貶,元春是怎麼上位的?</h3>

在省親宴上,元春讓家裡的姊妹們“再各賦五言律一首,使我當面試過……”

“賦”,實際就是歌詠的意思,省親宴上賦詩,歌頌的對象當然是元春、皇家和省親别墅了。

元春此舉,實際就是讓娘家的弟弟、妹妹們贊揚自己的尊貴和才德,其他人也确實中規中矩,從不同角度歌頌元春:

迎春作一首《曠性神怡》,“奉命羞題額曠怡”:我雖奉命題詩,但以我之才,羞于題寫這麼好的省親别墅。

元春果斷放棄林黛玉,是王夫人指使?“花媚玉堂人”:扯下遮羞布

一個“羞”字,以自己之粗鄙,襯托元春之尊貴。筆雖拙劣,但心意元春是看到了。

探春題寫《萬象争輝》,“名園築出勢巍巍,奉命何慚學淺微”,一個“何慚”,一個“淺微”,也是以己襯托元春。

餘下惜春、李纨、寶钗,全都是歌功頌德,“珠玉自應傳盛世,神仙何早下瑤台”,“睿藻仙才盈彩筆,自慚何敢再為辭。”一句句自貶,擡高元春。

想那元春在宮中熬煎了這麼多年,仍然稱宮裡是“不得見人的去處”,她活着的意義,其實就在此刻:她的娘家人對她歌功頌德。

但誰能想到,就在元春享受這種歌頌時,林黛玉給她來了意想不到。

黛玉題名《世外仙源》,這題目也算中規中矩,但往下看:

“名園築何處?仙境别紅塵。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

這兩句還算了,說省親别墅如同仙境。接下來就過分了: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元春果斷放棄林黛玉,是王夫人指使?“花媚玉堂人”:扯下遮羞布

這兩句,實際是套了一個魏晉時期的一個典故,“金谷”,實際就是金谷園,是西晉時大富翁石崇修的金谷别墅,别稱金谷園,裡面養了大量的姬妾和美貌婢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絕世美人綠珠。

黛玉把省親别墅,比喻成金谷别墅,其實就是貶低元春是以媚惑人的角色,直指元春如同綠珠,靠美惑主登上妃位。

這句詩,說到底還是說得比較隐晦的,接下來一句更過分,更露骨:“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啥意思?就是說元春是靠邀得恩寵,才換來宮車來賈府省親的榮寵,你說這黛玉是不是往槍口上撞?

曹翁在第四回中曾說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那麼,黛玉真的孤高到如此不知深淺的地步嗎?

<h3>“怡紅快綠”:元春對黛玉就改詞,換來歌姬身份。</h3>

黛玉對元春有如此大的成見,其實并非空穴來風,你看元春在省親宴上對黛玉做了啥?

元春來到大觀園,先後見了賈母、王夫人及寶玉、黛玉、寶钗、迎春等姊妹,啥也沒說就把寶玉後來的住所的匾額“紅香綠玉”,改成了“怡紅快綠”。

元春果斷放棄林黛玉,是王夫人指使?“花媚玉堂人”:扯下遮羞布

“紅香綠玉”本是寶玉題的匾額,當時題此四字,是因為怡紅院裡種着“數本芭蕉”和“一棵西府海棠”,寶玉說道:“有‘蕉’無‘棠’不可,有‘棠’無‘蕉’更不可……依我,題‘紅香綠玉’四字,方兩全其妙。”

在寶玉看來,“紅”和“綠”是一樣重要的,是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的,這其實正是美好的、勢均力敵的愛情的模樣,這其實也是黛玉對寶黛婚姻的态度。

誰知元春上來就将“紅香綠玉”改成了“怡紅快綠”,啥意思?就是怡弄“紅”,使“綠”高興,這實際就是讓女子淪為男子的玩物的意思。

一向眼睛裡不揉沙子的黛玉,忍不住作詩《世外仙源》揶揄元春:你不讓“紅香綠玉”,偏偏要當金谷園裡綠珠一樣的女子,以美事人,邀得恩寵就算了,還要人人都像你一樣嗎?

元春和黛玉,其實在婚戀觀上就不合,元春更不想自己疼愛的弟弟寶玉,娶一個和他平起平坐的女子,更加不想自己辛苦熬煎了數年,卻落了一場揶揄。

元春不喜歡寶玉将男子比成“綠玉”,襯托“紅香”,是以寶钗在寶玉做《怡紅快綠》這首詩時,提點他把“綠玉春猶卷”裡的“綠玉”,改成“綠蠟”。

為啥用“綠蠟”呢?寶钗說出于唐錢翊的一句詩”:“冷燭無煙綠蠟幹”。

元春果斷放棄林黛玉,是王夫人指使?“花媚玉堂人”:扯下遮羞布

這句詩也是形容芭蕉的,但此詩裡卻把芭蕉比作一個未嫁少女,猶如綠蠟一樣,葉子還未展開。

更重要的是此詩的後兩句:“ 一緘書劄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說的是這芭蕉等待東風“暗拆看”,東風實際就是少女心儀的男子,“暗拆看”,意味深長。

在寶钗指導下,寶玉把“怡紅快綠”又作了新的解釋,把黛玉貶低成很不堪的“綠蠟”,難怪賈妃看後“喜之不盡”,極口誇贊寶玉:“果然進益了。”

從“綠玉”,到“綠珠”,再到“綠蠟”的轉變,如同啞謎一樣,元春、黛玉、寶钗你來我往地博弈。

黛玉此人,樣樣都好,但唯一的缺點就是在愛情上寸步不讓,“孤高自許、目下無塵”,是竹子的高潔,但也造成了她甯折不彎的下場:她用一首詩一把扯下了元春的遮羞布,最後落得個“玉帶林中挂”的下場……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來源:李少俠已入江湖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