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文
顧生,金陵人,博于材藝,而家綦貧。又以母老不忍離膝下。惟日為人書畫,受贽以自給。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猶虛。
顧生,一個姓顧的書生。在過去,讀書人是受人尊敬的,就是因為過去讀書識字的人不多。
就像八十年代的大學生,稱為天之驕子,那時候一個村兒出個大學生,那是值得驕傲的事,不像現在,每年多少萬的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
金陵人,住在今天的南京。過去很多名字,到現在都改名字了。以至于現在出了首歌,最後一句就是:吾乃石家莊趙子龍。
顧生學問挺好,可家裡太窮了。原文寫綦貧,就是太窮了。看來這是窮到一定份上了。看來光是有身份也不行,也難怪古人在無奈的時候,說出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窮得吃不上飯,科技再是第一生産力也沒用了。
顧生又因為家裡的媽上了歲數了,沒法離開。看來顧生住的地方不是市中心。過去講父母在,不遠遊。顧生這家裡窮,可因為老娘上了年紀,沒辦法出去打工。
可見顧生生活的地方,經濟不是特别發達。就像現在的農民工一樣,家裡種地掙錢少,都出門去打工了。
顧生沒辦法,自己就在家裡,靠着給人寫寫畫畫的,掙點錢養活老娘。估計這個生活品質就不會太好了,可也過得下去。
娘倆個能吃得上飯,可沒有多餘的錢。以至于顧生到了二十五歲,還沒結婚。過去清朝,不講究晚婚。按現在說,二十五歲不是事,還年輕呢。可過去不行,男人十五六就結婚了。
2原文
對戶舊有空第,一老妪及少女稅居其中,以其家無男子,故未問其誰何。一日偶自外入,見女郎自母房中出,年約十八九,秀曼都雅,世罕其匹,見生不甚避,而意凜如也。
顧生家對面,有一間空房子,有一個老太太帶着一個姑娘,租住在那個房子裡,那家裡也沒個男人,雖然是住着鄰居,也沒去問問她們叫什麼。
過去有句話,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過去住平房的時候,鄰居這個關系是走得很近的。互相都有個照顧。不像現在,都住樓房,一關上門,都不知道對門裡有沒有人住。
顧生這邊每天出來進去的,也好奇,對門住的到底是什麼人。這天顧生從外面回來,看從自己家屋裡出來個姑娘,年齡大概十八九歲,長得還挺漂亮,挺有氣質的。絕對的美人,而且是他長這麼大,沒見過的。
過去姑娘講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受過點教育的家庭,大姑娘都不出門,出門也是坐車坐轎的。一般有氣質的姑娘也見不着。
顧生看見個漂亮姑娘,就一愣,就站那了。這姑娘從屋裡出來,也看見顧生,按說這姑娘得一低頭,一走就完了。可這姑娘沒有,看見顧生沒低頭,也不是刻意地躲避,很自然的就這麼看着,迎着就過去了。可是一臉的不苟言笑,按現在說,這姑娘挺高冷。
3原文
生入問母。母曰:“是對戶女郎,就吾乞刀尺,适言其家亦止一母。此女不似貧家産。問其何為不字,則以母老為辭。明日當往拜其母,便風以意,倘所望不著,兒可代養其老。”
這邊姑娘走了,顧生就進屋,問他媽:這麼漂亮的姑娘,這是誰啊,?上咱家幹嘛來了?
他媽說:這就是對門住的那個姑娘,上咱家來借刀尺,這就是做女紅的工具。過去的女人不能出門工作,就在家裡做點女紅針織來消磨時光。
記得小時候,我媽在家裡沒事,還納鞋底子呢。估計跟現在的孩子們說鞋樣子,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了。
過來借東西,肯定得聊幾句閑白,鄉下老太太呗,家長裡短的,這也是她們的一種生活習慣。
無非也就是問姑娘家裡幾口人啊,這麼大了怎麼還不結婚啊,按現在說,就是搞沒搞對象啊,我給你介紹一個啊。估計現在的姑娘,但凡到了年齡的都深受其害。
姑娘說家裡就一個老娘,娘倆個生活度日。這姑娘這個氣質,看着不像是生長在貧苦人家的。
這人身上帶的氣質,是真能帶得出來的。從言談話語間,能帶出這個人的品味,生活環境等等很多資訊。
這也就是按現在說,同樣是面粉,做成饅頭就五毛錢一個,做成精緻的蛋糕,就好幾十塊一個的差別吧。
老太太問這姑娘,怎麼還沒結婚啊。過去女人結婚也是十五六,跟男人一樣。過去沒有規定多大結婚,都是到了日子就結了,有的甚至結得更早,不像現在,咱們國家規定了,男的22歲,女的20歲。
姑娘回答的理由是家裡窮,而且還有個身體不好的老太太。是以沒結婚。過去這個理由是成立的,因為一結婚,就去别人家生活了,當然也有倒插門的,少。
老太太跟顧生說,她今天也來了,明天我也去她們家去串個門,聊聊,也順便透露出點想提親的意思。看看那姑娘什麼意思。
要是那姑娘要求不高呢,你也能替她養活她媽。這就是老太太自己想好事呢,自己家兒子搞不上對象,這是碰上了一個,不管買不買得起,先試試再說。萬一成了呢,也去自己一塊心病。
4原文
明日造其室,其母一聾媪耳。視其室并無隔宿糧,問所業則仰女十指。徐以同食之謀試之,媪意似納,而轉商其女;女默然,意殊不樂。
轉天,顧母上對面串門來了。也不知道顧生這頭天看見個這麼漂亮有氣質的高冷禦姐,晚上睡沒睡好覺。
到對門,敲門進來一看,屋裡就一個聾老太太,再看那屋裡,比自己家還窮。窮得不是一點,沒有隔宿糧。就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這個情景是我們現在想象不到的,現在的家裡,再窮,也有糧食吃,出去撿幾個飲料瓶子,也能換饅頭吃。
跟聾老太太聊天,說點閑話,問她們平時怎麼生活啊。這意思就是你們娘倆個平時吃什麼啊。
老太太回答說:就靠着姑娘給人家做點手工活,這個比自己家的生活,就困難多了。因為女人不能抛頭露面。
顧母跟聾老太太商量,我們家能不能娶你們家這姑娘啊,這樣以後我兒子養活你們娘倆個。
這老太太一聽這話,挺高興。心裡就樂意了,是啊,不用天天挨餓了。别管吃誰,有飯吃就行啊,而且自己跟姑娘都不用挨餓了。
聾老太太跟那個高冷的女兒商量這事,你看行不行啊。過去說這事,沒有當事人坐那說的,不象現在,都是男女雙方當事人坐在那聊。
聾老太太跟女兒一商量,姑娘不說話,這意思就是不同意啊。看着就不高興的樣子。
這個到現在還是這樣,家大人給自己孩子找對象,都是從實際的角度出發,先看對方經濟條件怎麼樣。
什麼工作,有沒有車,有沒有房子。然後覺得好了,就說合适不合适,好像不那麼在意雙方當事人的感受。
5原文
母乃歸。詳其狀而疑之曰:“女子得非嫌吾貧乎?為人不言亦不笑,豔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母子猜歎而罷。
顧母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就回家了。兒子還在家等着結果呢。老太太就跟兒子詳細地描述了自己去對門的情況。
這娘倆就在家分析,這個事情成功的機率大概有多大。顧母說:看那姑娘那樣是不同意,她是不是嫌咱家窮啊。
可看她那樣子,不說話,也不笑的,就是長得挺好看,挺高冷的,真是個奇怪的人。
娘倆個猜了半天,也沒想出是以然來,也就這麼放下了,是啊,生活還是要繼續的。不能因為一個想不明白的事,就耽誤别的事啊。
(未完待續)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