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隻要開始,一切都為時不晚

作者: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隻要開始,一切都為時不晚

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

但别忘了,天才永遠是少數。下面九位作家有些人很晚才開始文學創作,有些人在晚年創作出經典的文學作品。

漫長而豐富的人生經曆給了他們創作的養料,筆耕不辍的刻苦與堅持也是大器晚成的關鍵。

丹尼爾·笛福

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隻要開始,一切都為時不晚

丹尼爾·笛福,1660年生于英國,20歲後開始從商,但屢遭失敗,59歲時才開始文學創作。

1719年,笛福根據水手亞曆山大·塞爾柯克的一部分經曆和自己構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魯濱遜漂流記》,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被稱作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笛福也是以被視為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雷蒙德·錢德勒

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隻要開始,一切都為時不晚

雷蒙德·錢德勒,美國著名推理小說家。他對現代推理小說有深遠的影響,尤其是他的寫作風格和看法,在過去六十年間為相當多的同行采用。

錢德勒早期曾寫過一段時間廉價小說。直到1955年,他的長篇小說《漫長的告别》獲得愛倫·坡獎的最佳長篇小說獎,錢德勒的文學才華才真正被衆人所知。

錢德勒的所有小說都被改編成電影,他的小說改編電影對美國的黑色電影有着重要的影響。

羅伯特·M·波西格

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隻要開始,一切都為時不晚

羅伯特·M·波西格是美國作家、哲學家,1928年出生于美國。他最著名的作品是1974年所著的《禅與機車維修藝術》,《紐約時報》書評周刊評價這本書真摯、無邪、質樸而可信——它是小說、遊記、追索、一組演講和非宗教性的告白。

羅伯特·M·波西格46歲完成這本著作,最初被121家出版商拒絕,被稱為“世界上被拒稿次數最多的暢銷書”。這本書面世後,在全世界售出1000萬本,被《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70年代十本最有影響力的書之一。波西格也憑借他的哲學小說被公認為美國文學的文化偶像。

赫拉巴爾

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隻要開始,一切都為時不晚

赫拉巴爾,1914年生于捷克,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捷克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大都描寫普通平凡、默默無聞、被時代抛棄在“垃圾堆上的人”。他的一生都同這些人在一起,同情他們,愛着他們,把自己與他們等同,發掘他們心靈深處的美,收集了他們成千上萬的語言精華及故事,創造出一群平凡而又奇特、光芒四射的人物形象。

赫拉巴爾是一位酒場主的繼子,他從事過各種行業,曾經在鋼鐵廠做勞工,甚至做過廢品資源回收筒的打包工。

他在51歲時寫下了最著名的作品《嚴密監視的列車》,由捷克導演攝制的同名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克裡斯多夫·雅歌塔

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隻要開始,一切都為時不晚

克裡斯多夫·雅歌塔,匈牙利裔女作家。1956年因匈牙利反共革命随前夫避難至瑞士,在瑞士,她從鐘表工廠的勞工做起,後來嘗試以法語寫作。

1992年,雅歌塔以《第三謊言》獲得法國圖書文學獎,其作品已被譯為三十五種語言以上。

雅歌塔51歲時創作了她的處女作小說《惡童日記》,在法國一出版即受注目,與續集《二人證據》《第三謊言》結合為《惡童三部曲》。

雅歌塔本人曾說,《惡童三部曲》内容取材自1944年她在匈牙利塞格德市的真實經曆,雙胞胎的原型就是她和她的哥哥。

理查德·喬治·亞當斯

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隻要開始,一切都為時不晚

理查德·喬治·亞當斯,英國奇幻小說作家。亞當斯大學時就讀現代曆史,其後當兵參與二次大戰,戰事結束後從事公務工作。

在兩名女兒的鼓勵下,他在50歲那年開始文學創作,并以兩年時間寫成小說《沃特希普荒原》,于1972年出版。

接下來的數年間,《沃特希普荒原》在全球售出了數百萬本,成為經典的奇幻著作之一。自此,亞當斯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知名作家。

金宇澄

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隻要開始,一切都為時不晚

金宇澄,1952年出生,由于60歲才出版成名作,被稱為小說界的“潛伏者”。

他早年赴黑龍江農場務農,1977年回到上海,并于1988年起在《上海文學》擔任編輯。

2012年,60歲得金宇澄以滿紙滬語完成了一部描寫上海市民生活的長篇小說《繁花》,一問世就反響強烈,一舉摘得中國小說學會評選的2012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2013年憑借《繁花》獲得第11屆華國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第二屆施耐庵文學獎和第一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獎。

馬利奧·普佐

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隻要開始,一切都為時不晚

馬利奧·普佐,美國小說家。

1920年出生于紐約曼哈頓一個冷漠的家庭,12歲時父親棄家不顧。長大後,他曾在紐約火車總站工作,二戰時前往德國服役,退役後在大學聽課,喜歡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1969年,49歲的馬利奧·普佐發表小說《教父》,該小說描述了在西西裡赴美的黑手黨教父維托·柯裡昂與柯裡昂家族發展和江湖鬥争的曆史。此書讓普佐一舉成名,被西方評論界稱為現代通俗小說傑作。

普佐與法蘭西斯·柯波拉合作,将《教父》改編成電影劇本搬上銀幕,由馬龍·白蘭度主演,以《教父》及其續集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亨利·米勒

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隻要開始,一切都為時不晚

亨利·米勒,1891年生于紐約布魯克林,是20世紀美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極富個性,一生也極具争議。

他的代表作《北回歸線》與《南回歸線》的寫作風格形成了一種對傳統觀念的挑戰與反叛,給歐洲文學先鋒派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亨利·米勒年輕時從事過許多不同的工作,在他第二位夫人瓊的鼓勵下才開始嘗試寫作。遷居巴黎後的十年裡,他同一些窮困潦倒的僑民和放蕩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獲得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亨利·米勒在43歲時創作了《北回歸線》,五年後又創作《南回歸線》。但他當時一直被當做寫“下流作品”的作家,是以作品不能在美國出版。

1961年,經過一場具有曆史意義的訴訟,《北回歸線》終于在美國出版,米勒在70歲時才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

如果你有夢想,就勇敢地為之努力吧!

不要擔心才華被埋沒,一切都為時不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