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荊南,五代十國最無賴的政權,君王外号高賴子

作者:李難封

荊南,又稱北楚或者南平,很小但很肥。

五代時期南方九國之一,是高季興建立的區域性割據政權。 自高季興任荊南節度使,曆經四世五帥,奉行朝貢中原王朝、睦鄰友好的自保政策,努力發展經濟與修築軍事防禦,使荊南這個南方最小政權延續至乾德元年才歸降宋朝,曆時57年,也算是國酢綿長。

中國曆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

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這片大地上經過了許多次的朝代的變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并最終形成了如今的疆土。而在曆史發展程序中,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特點,強大如唐朝,保守如清朝,孱弱如宋朝,暴虐如元朝。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奇葩的割據政權,他們靠着偷奸耍滑左右逢源保持屹立不倒,而這就是南平國。

南平武信王高季興(公元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孫,陝州峽石(今河南三門峽)人,南平開國國君。

荊南,五代十國最無賴的政權,君王外号高賴子

高季興

高季興的起點很低,早年不過是朱溫義子朱友讓的家奴,後在朱溫安排下被朱友讓收為義子,成為朱溫的親随牙将。後因破鳳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稱号,遷宋州刺史,這個時期的高季興開始平步青雲。其後随朱溫蕩平青州,戰功卓著,累功升至颍州防禦使。

公元907年,朱溫稱帝,國号梁,任命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當時荊南所轄的10州為鄰道侵奪,隻有江陵一城。高季興到任後,招集流亡,民漸複業,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輔佐,暗中準備割據。

914年,後唐滅後梁後,高季興向後唐稱臣,并親自入朝觐見,被封為渤海王。

924年,後唐莊宗封其為南平王,建都荊州(今湖北荊州市荊州區),史稱“南平”。又以方鎮名為“荊南”,後世以此稱之。南平都城為荊州,轄荊、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三州,是個地域狹小的國家。最為關鍵的是,它的地理位置還比較尴尬,處于中間位置,終日需要為滅國所擔憂。

荊南,五代十國最無賴的政權,君王外号高賴子

荊南軍隊

高季興在位期間,南方諸國每年都需要前往後梁朝貢,而南平則成為必經之地。高季興每每假裝熱情款待,然後截取财物。據宋史記載:“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但是當大家開始譴責他,并且準備發兵攻打他的時候,他就開始認罪還錢,毫不猶豫而且心裡一點也不以為意。對此,史書是這樣介紹的:“諸道以書責诮,或發兵加讨,即複還之而無愧”。

高季興不僅僅搶劫貢品,還直接打劫過後唐。後唐強大起來的時候,滅掉了前蜀國,并取走了他們的國庫金銀珠寶等運往汴梁。這些财富需要從水路經過南平,而高季興自然是跟以前一樣,一點都不客氣地就打劫了。最巧的是,李存瑁剛好在兵變中被殺,後唐陷入混亂,是以高季興得以将這筆财富據為己有。

926年,高季興截獲蜀地入朝貢物,又向後唐索地,妄圖擴大地盤。後唐明宗罷黜高季興官爵,發兵征讨。高季興不敵,轄地日蹙,遂向南吳稱臣,被封為秦王。

高氏對南北稱帝諸國,上表稱臣,以擷取賞賜和維持商貿往來,由是被諸國視為“高賴子”。

荊南,五代十國最無賴的政權,君王外号高賴子

五代十國

929年,高季興病死,其子高從誨繼位,重新向後唐稱臣,是以後唐追封高季興為楚王,谥号武信。

高季興的兒子高從誨繼承皇位之後,南平國的國力還是十分弱小,他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和大國相抗衡,于是便開始裝起了孫子。高從誨為了保命,當有一個大國産生的時候,他都會向對方稱臣,比如南漢、閩、後蜀、楚、南唐等。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高從誨還是有收獲的,他獲得了不少的封賞。

高從誨的對外政策以“事大”為核心,輔以交好四鄰的原則,确實比其父的政策更為理性和務實,也更加靈活和開放。這種政策的執行,大大解除了長久以來籠罩在荊南之上的戰争陰雲,帶來了較長時期的和平穩定局面,為荊南政權的延續确立了良好的基調。高從誨的後繼者,莫不踵行其策,以保其國。高保融、高保勖、高繼沖在位時期,與之前兩位相比已經遜色許多,荊南呈現衰退之勢。導緻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荊南後三位國主的才幹、智識不及前兩位國主以外,後周和宋朝初期,中原王朝日漸強大,統一趨勢的增長,也是關鍵性的要素。高保融等人的無所作為,單純保守也是必然的。總得來說,三主統治期間,高保融在位時,荊南勉強可以正常運轉有序。其後,荊南的政治局勢一年不如一年。

或許正是因為南平國的國王們都太過于無恥無賴并且沒有多大的能力和野心,是以中原王朝在進取中原的時候,都沒有搭理它。是以,南平國就這樣順利的在亂世之中生存了下來。

荊南,五代十國最無賴的政權,君王外号高賴子

荊南政權

建隆四年(963年)二月,宋軍以假道之計順便降服荊南,高繼沖歸降于宋,高氏荊南國除。高氏以無賴起家,也成為被趙宋消滅的第一個割據政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