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唐遭逢遽變,南平王卻從中得利,搶了四十萬金帛更要了荊南六州

作者:大溪水内沙中土

高季興思來想去,最終沒有聽從梁震的建議,還是決定入洛陽見莊宗李存勖。

高季興留下兩個兒子鎮守江陵,自己帶了三百護衛一路徑直來到洛陽。

後唐遭逢遽變,南平王卻從中得利,搶了四十萬金帛更要了荊南六州

莊宗見高季興前來朝見,就殿上與高季興說:“如今大梁在吾手中覆滅,天下所剩者,唯吳,蜀而已,吾有意出兵此二國,卿家建議哪國為先才好?”

高季興當年在夔州一戰損兵折将,更是險些把自己的性命丢到夷陵江上。是以始終對此事耿耿有懷,對那夔,萬,忠,涪四洲更有觊觎之心,當年一戰敗北,此時忽然被天子問及,自然不假思索,直接便應對道:“自然是先伐蜀,微臣更願意率本部兵馬為先鋒,替陛下打開通路。”

莊宗聽高季興說得認真,不由龍顔大悅,當即走下龍椅,以手輕拍高季興的後背,更是封高季興為中書令。

高季興下殿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一個手工精巧的織匠,模仿當時莊宗手迹,把那手印秀于衣背之上,以彰顯榮耀。

高季興于驿館之中越想越是高興,這一趟沒有白來,不但承蒙陛下恩賜,還要出兵蜀國,有天子大軍做後盾,蜀國的夔,忠,萬,涪四洲還不手到擒來。

另一邊莊宗李存勖雖然欣慰高季興前來朝見,但轉念卻想,江陵府乃是水路重地,諸省樞紐,而高季興畢竟是梁氏舊臣,此人手握重兵,把控要塞,若是任其回到駐地豈不是難于控制,不若就留在身邊。

這個消息傳到高季興耳中,高季興立時心驚肉跳,眼前發黑,蛟龍離開了水面便隻能盤着,老虎出了山崗就隻能卧着,如今我要是留在皇帝的身邊,豈不是身不由己,要殺要剮任其所為,無論如何也須回到我的江陵府。

後唐遭逢遽變,南平王卻從中得利,搶了四十萬金帛更要了荊南六州

高季興聽說朝中重臣郭崇韬權傾朝野,即便是當今天子也要予他數分薄面,急忙連夜讓人以重禮獻給郭崇韬,希望郭崇韬能夠在天子面前為他求情,允他回歸駐地。

郭崇韬後唐重臣,與莊宗親密無間,獲莊宗所賜免死鐵卷,更免于十死,其所獲殊榮可謂是震古爍今。

郭崇韬對于高季興所送禮品并不在意,但是依然照單全收,他對手下人說:“後梁本有送禮之風,高季興又是後梁舊臣,我若不收,隻怕會讓後梁之臣都心有不安。”

郭崇韬此時深受莊宗信任,是以躊躇滿志,一心要開創出一番宏圖偉業,是以他從大局考慮,面見莊宗,向莊宗建議:“主上以摧枯拉朽之勢除掉朱氏,此時當以大度誠信示人。而今四方諸侯紛紛入朝上貢,所遣的人卻都是他們的子弟,将吏,近臣,卻無一人親自來見,唯獨高季興親身而來。這分明是一個敬我王室的重臣,而且給其他人做了表率,帶了個好頭!我們不但不應該留難,反而要重重的封賞才對,否則的話,隻會讓四方諸侯心存芥蒂,絕了來朝之心!”

後唐遭逢遽變,南平王卻從中得利,搶了四十萬金帛更要了荊南六州

莊宗李存勖此時對于郭崇韬深信不疑,所說之話,無有不從,是以對高季興賜以厚禮,讓他傳回駐地。

高季興可謂是滿載而歸,一路行到襄州,尋了驿館,剛剛住下,忽然心頭擾動,不由皺眉沉思片刻,蓦然起身跟随行親衛說道:“我突然間心中方寸大亂,似乎有什麼要事即将發生,莫非當真是讓梁先生說着了,朝廷欲派人追殺我等。與其被他們帶回朝中窩囊的活着,不如就此離開,即便是死,也要死在我的江陵府。”

高季興此刻雷厲風行,說走便走,舍棄了大部分辎重,他與自己帶來的三百親衛,直奔南面而行,連夜趕到鳳林關。

鳳林關關門緊閉,大家一商議,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賺開城門,斬了鳳林關守将,一路破關而去。

恰好在當日夜間三更之時,朝廷的加急信件送到襄州劉訓的手中。

原來莊宗李存勖經過連日的思慮,還是想留住高季興,是以急忙下诏給襄州節度使劉訓,命他就近留下高季興,等候發落。

劉訓接到消息,連忙帶人追趕高季興,直到鳳林關,見關門已破,料到高季興已經跑得遠了,便停了追擊,空手而返。

高季興回到江陵府,尚且心有餘悸,連呼好險。

後唐遭逢遽變,南平王卻從中得利,搶了四十萬金帛更要了荊南六州

當日與大家宴飲,高季興向梁震說道:“先生高智,事情果然被您料中。我不聽先生所言,險些不能幸免。”

接下來,高季興又伸出兩個手指跟大家說道:“這一次出行,一共有兩方面的失誤,第一嗎,就是我不聽先生之言,執意前去洛陽。這第二嗎,就是當今主上任我離開洛陽。再有這位主上好大喜功,他以百戰方才取得河南,卻對功臣誇耀皆是他自己手抄《春秋》之力,說成是于手指上得天下。如此來說功勞都在他天子一人身上,置其手下将左于何處?而且喜歡四處打獵,數日不歸,朝中政事,棄置不顧,如此看來這位天子不過如此,我當可高枕無憂了!”

高季興整頓數日,心中對于莊宗所行念念不忘,不由漸生憤恨,當下出兵複州,奪了監利,玉沙二縣。

得了二縣,高季興心中氣憤未平,又讓梁震起草,要與朝廷以江為界。

梁震連忙勸道:“這樣不妥,此信一發,朝廷必然派兵來攻。”

高季興心頭餘怒未消,聽不進勸阻,隻是逼着梁震寫了奏表。

奏表發出,沒過多久,果不其然,朝廷派了夏魯奇,房知溫二将領兵前來讨伐。

高季興一面驚訝梁震的神機妙算,一面出城觀望,一見之下,不由開懷大笑,對諸将說道,:“這位天子果然不曉政事,我這荊南雖小,卻也被我苦心經營多年,如今隻派區區些許兵将,就想讨伐荊南,卻也太小瞧我渤海王了。來啊,開城門,迎戰。”

後唐遭逢遽變,南平王卻從中得利,搶了四十萬金帛更要了荊南六州

梁震在一旁,慌忙阻止道:“大王切莫心急,大王須知,禮樂征伐皆出自朝廷,象征着華夏正統,你别看此次所來兵少,其實背後的勢大,我們終究是做臣子的,是以與其相比勢小。更何況,當今天下雖為一統,四方諸侯卻仍是以互相吞噬為目的,隻是沒有特别好的借口而已。大王出兵一戰,若是一戰而勝,那麼接下來朝廷就會向四方征兵,到時候其他諸強則借機順勢而起,前來攻取大王的土地。那樣一來,咱們成了衆矢之的,則社稷難保啊!”

高季興露出遲疑之色,看向梁震。

梁震接着又道:“為今之計,莫如大王修書一封,緻對方主帥,向其示好,并且準備牛肉美酒以獻,讓他們賓至如歸,不當真與我們開戰。然後還要向當今天子上表自責,如此這般,社稷或許還可儲存。”

高季興或許從梁震的臉色中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一次他終于聽從了梁震的建議。

不久,一直在城下好吃好喝的朝廷軍隊接到聖旨,退兵!并且诏封高季興為南平王。

高季興躲過一劫之後,一面增築西面的羅牆,加強防禦,一面廣撒言論,招收四處流散的梁朝舊軍,許已重金相待。

果然那些無處立足的梁朝兵士紛紛投奔高季興,高季興自此之後兵衆增多,便自認為有了與天下豪強分庭抗禮之力。

後唐出兵伐蜀,高季興見機上奏說要向莊宗實踐諾言,以自己本部兵馬,自取夔、忠、萬、歸、峽等州,為朝廷出力。

朝廷就此封高季興為峽路東南面招讨使。

高季興探得朝廷大軍由郭崇韬,魏王李繼岌一同率領,其聲勢之大,蜀國實難相比,不由按兵不動,坐岸觀望。

魏王李繼笈率軍在蜀國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攻破蜀國,并且得到蜀地金帛四十餘萬,自三峽順流而下。

後唐遭逢遽變,南平王卻從中得利,搶了四十萬金帛更要了荊南六州

高季興卻在荊南聽說朝廷突生變故,先是魏王在蜀國突然斬了權傾朝野的重臣郭崇韬,緊接着,莊宗李存勖又于京城遇弑。一下子,本就暗流洶湧的後唐朝廷更是混亂不疊。

高季興借此時機,率兵西來,把後唐使者韓珙等十餘人殺個精光,不留一個活口。同時卻把魏王從蜀國帶出的金銀寶物,盡數收入自己囊中。

高季興未費一兵一卒就收了魏王打下的戰果,更是向剛剛上位的後唐明宗李嗣源提出,要夔,忠等州重回自己荊南屬郡。

後唐大臣知道高季興無賴成性,出戰蜀國,他根本就按兵未動,是以都不贊成把那幾個州鎮給他。

高季興卻是一而再,再而三向明宗力谏,請求歸複諸州,明宗李嗣源新皇登基,操心朝内政事,不得已答應高季興所請。

沒過多久,朝廷再次下旨,派遣刺史去管理那幾個州鎮。

高季興覺得自己今非昔比,已經羽翼豐滿,是以連忙上奏,請求朝廷不要再派刺史前去,因為已經讓自家子弟掌管了幾州的事務。

明宗見高季興飛揚跋扈,不将朝廷瞧在眼中,大怒,當時就剝奪了他的官爵。

天成初年,明宗李嗣源派西方邺起兵去攻打夔,忠,萬三州,另一面以襄州刺史劉訓為招讨使去攻打荊南。

後唐遭逢遽變,南平王卻從中得利,搶了四十萬金帛更要了荊南六州

朝廷兩路出兵,讓高季興隻得主保荊南,劉訓兵圍荊南卻趕上連日大雨,兵衆水土不服,加上道路泥濘,劉訓隻得退兵。

西方邺卻出兵順利,分别攻下夔,萬,忠三州。

高季興一見到手的鴨子飛了,心頭大怒,于是以荊,歸,峽三州投靠了吳國,吳國樂得撿了個現成的便宜,欣然同意,并冊封高季興為秦王。

天成三年七十一歲的高季興已然垂垂老矣,加上患上了嚴重的腳氣病,于冬季的一天撒手人寰。

高季興雖然死了,但是他一手建立的南平王國尚未滅亡,高家的故事還在延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