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法 | 明 沈周:《行書贈漢文詩》

作者:聞是文化
書法 | 明 沈周:《行書贈漢文詩》

行書贈漢文詩

Poem for Hanwen

書法 | 明 沈周:《行書贈漢文詩》

行書贈漢文詩

作品:行書贈漢文詩 扇頁

書家:沈周 (1427-1509)

期間:明朝(1368-1644)

創作:1493年

尺寸:16.5 x 47厘米

信用:小約翰·克勞福德的遺産,1988年

藏地:大都會博物館

書法 | 明 沈周:《行書贈漢文詩》

這幅作品是沈周仿黃庭堅(1045-1105)的行楷而書;沈周的書法以宋四家為主,晚年更傾心學黃庭堅。盡管這把扇子上的文字很小,但布局緊湊,結體的舒展大度,點畫結字,可展至尋丈不失。達到了“小字如大字”的高度藝術造就。筆畫細長,長撇大捺,這是黃庭堅風格的标志。在沈周的解釋中,黃庭堅的筆法強調了骨感的一面:筆法簡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少了早期書家筆下豐富的小動作①和筆觸細節。

作品細節Details of artwork

書法 | 明 沈周:《行書贈漢文詩》

入城常厭路迢迢,野水孤舟且寐寥。清話喜若今共酒,曠懷須我更吹箫。菱花白處參差叢,楓葉紅時逐漸凋。

書法 | 明 沈周:《行書贈漢文詩》

注:

①小動作:古人的“小動作”并非故意造作賣弄,而是合理用鋒、發力、調整節奏等動作帶出的不可避免的副産品。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高超的用筆(用鋒)、合理的發力技巧,你就帶不出這些合理的、美輪美奂的“小動作”。

是以,視這些“小動作”為弊病者未免對古人用筆之道認識粗淺!

客觀地說,“小動作”也是構成墨迹之美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但是必須在臨帖時充分地了解到這些“小動作”的緣由,不能就是以刻意地去營造“小動作”,讓人覺得技術眩人,那就成了故意賣弄,須知小動作的“本乎心而發之理”——杜伊

書法 | 明 沈周:《行書贈漢文詩》

沈周

(1427-1509)

字啟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世稱“石田先生”。長州相城(江蘇吳縣)人。是明中葉畫壇上四大藝術家(另三人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人稱江南“吳門畫派”的班首,在畫史上影響深遠。

書法 | 明 沈周:《行書贈漢文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