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永貴擔任副總理後不領工資,無法承擔夥食費,每月給120元補助

作者:悟空談曆史

新中國有一位“農民副總理”,他就是陳永貴。陳永貴身上的故事很多,尤其是建國後,他擔任了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大隊支部書記,帶領大寨的社員們不怕苦不怕累,戰勝了非常惡劣、被石山包圍的自然環境,極大提高了大寨的糧食産量。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大寨的糧食畝産量僅僅237公斤,但在陳永貴的帶領下,1962年已經達到774公斤。

陳永貴擔任副總理後不領工資,無法承擔夥食費,每月給120元補助

1963年,毛主席号召全國範圍内“農業學大寨”,“大寨模式”迅速在全國走紅,陳永貴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也是這一年,大寨遭遇特大暴雨,沖垮了很多基礎的農業設施,很多水渠已經無法使用。大寨自然環境非常惡劣,沒有水渠,意味着隻能靠天吃飯。面對這樣的天災,大寨人民沒有放棄,在陳永貴的帶領下,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翻身,并且還向國家上交了一百多萬斤糧食。

陳永貴擔任副總理後不領工資,無法承擔夥食費,每月給120元補助

農民出身的陳永貴就這樣帶領大寨人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他也深得信任與賞識,地位不斷提高。1975年,陳永貴被任命為副總理,成為新中國的副國級幹部。按照當時的工資标準,副國級幹部每月的工資有400多元。大家可别小瞧這400多元,那個年代,一個男人一個月幾十元的工資可以養活一家人,對一般人來說,400元的工資絕對是天文數字。

陳永貴擔任副總理後不領工資,無法承擔夥食費,每月給120元補助

陳永貴雖然是副國級幹部,但是他卻不領副國級的工資,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陳永貴主動提出來的,陳永貴是大寨的老百姓,他在大寨拿“工分”,到北京後,陳永貴覺得自己再領工資,豈不是多領了一份工資?是以他主動提出不領取副總理的工資,雖然擔任副國級幹部,但還是隻領大寨的“工分”。

陳永貴擔任副總理後不領工資,無法承擔夥食費,每月給120元補助

北京是首都,也是大城市,與陳永貴所在的大寨不同。農村以前是典型的自給自足,是以在大寨的陳永貴隻需要拿“工分”就能生活,到了北京後,陳永貴還是拿“工分”,不過,大寨的“工分”卻不能在北京買東西,是以不領工資的陳永貴生活陷入困境,甚至無法承擔自己的夥食費。

陳永貴擔任副總理後不領工資,無法承擔夥食費,每月給120元補助

尤其是出國通路時,生活更是捉襟見肘。陳永貴曾經有過三次出國經曆,作為副國級幹部,很多人認為他們出差會有專門的費用,其實不然,夥食費等支出依然是統計到個人頭上的,是以每次陳永貴出國通路時,他都要自己支付自己的夥食費。國外的支出又高,陳永貴也不領工資,一開始還可以用自己的積蓄,但時間長了,陳永貴就有點吃不消了。

陳永貴擔任副總理後不領工資,無法承擔夥食費,每月給120元補助

很多人都勸陳永貴領取副國級幹部的那份工資,400多元不是小數目,按照這個标準,陳永貴完全不用擔心夥食費的問題。但陳永貴卻拒絕了,他說自己是一個農民,不能忘本。雖然當上了副總理,但還是得領“工分”,這樣也是提醒自己不要忘掉農民的身份。最終,為了讓陳永貴能更好地工作,相關部門提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給陳永貴一定的生活補助,每個月120元。

相對副國級幹部的工資來說,120元雖然不多,但卻解了陳永貴的燃眉之急,此後陳永貴有了固定補助,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夥食費問題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