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永貴葬禮僅一位高層前來,三鞠躬後含淚繞棺一圈,之後匆匆離開!

一些人出生後注定不平凡,大部分人還是普通身份,雖然不能選擇出身,但是可以自己選擇未來的路怎麼走。

"我作為一個農民,成為政治局委員,誰能想到呢?我敢說,我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個農民。"陳永貴的人生經曆曲折而又傳奇,但不管身處何種職位,他都始終為人民着想,這樣一位前輩值得我們銘記。

1915年陳永貴出生,他是西陽縣人,除了他家裡還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由于家庭條件實在太差,父親陳志如将妻子、女兒和小兒子都賣了,帶着陳永貴到大寨村謀生。本來二人也可以相依為命生活下去,陳永貴那一年5歲,第二年父親就不堪壓力自殺了。

第二年,陳永貴開始幫地主放牛以此謀生,11歲的時候回老家找到了母親,但是母親也沒有條件照顧他,于是他又回去開始做長工。

陳永貴葬禮僅一位高層前來,三鞠躬後含淚繞棺一圈,之後匆匆離開!

1941年,陳永貴有了妻子。二人婚後生活依舊貧窮,但是互相扶持也算幸福溫馨。但是此時日軍來到村子,要求陳永貴做代表管理當地百姓,陳永貴表面答應,暗中與八路軍取得聯系。

陳永貴葬禮僅一位高層前來,三鞠躬後含淚繞棺一圈,之後匆匆離開!

1944年事情暴露,陳永貴被抓,但是很快昔陽就解放了,陳永貴出獄,而且因為在“正太戰役”中表現突出,受到上級表彰。此後他帶領互助小組勤懇耕地,農作物産量達到畝産75公斤。

1948年12月,陳永貴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大寨村生産委員。他任職期間工作進步、親近群衆,成績很好,此後升任黨支部書記、農業社主任。

升任後的他沒有驕傲,反而因為受到鼓舞工作更加認真。大寨村實際可利用的土地不算多,陳永貴想到好辦法,他帶領村民運土鋪地,這些土地就是梯田。他還自己琢磨,創新提出了“包工評工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以及“四不專種三不空”的種田方法。

在他的帶領下,農業社畝産達到130多公斤,僅僅一年大寨村就被評為生産模範先進機關。這樣的表現讓他受到國家的重視,陳勇貴登上建國十周年觀禮台。

陳永貴葬禮僅一位高層前來,三鞠躬後含淚繞棺一圈,之後匆匆離開!

1963年是大寨的“七災八難”年:特大洪水、兩次風災,一次雹災,一次霜凍,加上洪災前的一段幹旱,春播時的澇災,大寨被蹂躏得慘不忍睹。大家一度被打擊的失去鬥志,但是即使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陳永貴也沒有被擊垮,他号召村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園。

在這樣困難的一年大寨還達成26萬斤的總産量,不僅沒申請補助,還給國家繳納了24萬斤商品糧。全國還流行起這樣一句口号:“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陳永貴也是以被任命為山西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陳永貴上司能力突出,在分享會上進行演講時口才也極佳,這樣優秀的人才到哪都會發光。

著名作家趙樹理聽了他的講話後,馬上跑到山西省委書記陶魯笳的辦公室說:“陶書記,我今天發現了一個人才!”陶書記問:“是誰?”“陳永貴!他沒有一處講到偉人,卻處處都是他的思想,沒有一處提到哲學,卻處處都是辯證法,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人才啊!陳永貴了不起!”

陳永貴葬禮僅一位高層前來,三鞠躬後含淚繞棺一圈,之後匆匆離開!

1963年底,中南局書記處書記李一清來大寨參觀,非常動情地說:“陳永貴身上有一股強大的魅力,他在複雜的環境中表現出了非凡的指揮才能,從他身上我看到了農民之外的東西。”

是以他開始被高層注意到,此後一路升職,1975年就擔任了國務院副總理,分管農業部。

最初他不願意任職,因為自己沒文化,但是總理态度堅決,說:“你是不是黨員?黨員必須服從安排”,于是他就這樣成了第一位農民副總理。

當時文化基礎差的人升任上司也是有的,但是他是當時那一批進入中央上司層的人中文化水準最低的。偉人知道後也說:“不可輕視大老粗。”

雖然文化水準低,陳永貴工作卻克勤克儉。身居高職,但他卻從不要工資,也不收禮,依然一副農民打扮,每天隻吃粗茶淡飯,還到田裡一起工作,大家都親切地叫他“永貴叔”。

陳永貴當了大國的副總理,始終兩袖清風,是一位廉潔的上司。

陳永貴葬禮僅一位高層前來,三鞠躬後含淚繞棺一圈,之後匆匆離開!

但是人無完人,改革開放後陳永貴堅持原先的管理方式,工作開始陷入僵局。随後安徽省包産到戶的聯産承包制度受到肯定,一夜之間風向改變,陳永貴受到批評,才突然知道自己的那一套過時了。

陳永貴此時選擇放手,1980年他辭去副總理職位,并申請免去其他職務。兩年後他受到他人非議。這位67歲的老人就這樣從榜樣變為新制度的墊腳石。

回家後他沒有着急辯解,而是回家繼續做農民。在家中呆了三年,他實在閑不住,就申請希望可以再次投入農業中去。

中央同意後他到北京東郊的農場擔任農場顧問,在這裡他又重新投入工作中,成績優秀,周圍的同僚也很喜歡他,由此可見他是真的熱愛這份事業。

1986年,陳永貴因病去世,終年72歲。在當時的背景下,很少有人來參加他的葬禮,但是唯獨他的好友——前任國家主席華國鋒依舊前來吊唁他,他對着遺體三鞠躬,再擡頭時已是滿臉淚水,接着他仔細圍着遺體繞了一圈後就匆匆離開了。

陳永貴的骨灰安葬在大寨,是以他得以親眼見證村子的發展、時代的進步。

陳永貴葬禮僅一位高層前來,三鞠躬後含淚繞棺一圈,之後匆匆離開!

一個驚天動地的偉人,不在于為他送葬的人物是誰及人數的多寡。 雨果死時,從英國送回故國,在凄風苦雨中送葬的人屈指可數,但是對于後來的世界,他永遠都是法蘭西文壇上及歐洲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他的名字為全世界所熟知。

而陳永貴也是如此,他是中國農民永遠的驕傲,農業學大寨是一個時代閃光的篇章。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他的故事也将載入史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