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永貴葬禮上,隻一位高層來送别,三鞠躬後轉一圈,淚流滿面離去

新中國之前,農民雖然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群體,但是始終不能掌握的自己的命運,一直過着慘兮兮的日子,更談不上什麼尊嚴不尊嚴的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包括農民在内的中國人民,都打了一個翻身仗,成為中國這片熱土上的主人。

新中國非常重視農民問題,一直着力于解決農民的生計問題,讓農民不愁吃穿、不用擔驚受怕,有尊嚴地活着。農民的地位也一下子提高了不少,而到了六七十年代,中國甚至誕生了一個地道地道農民出身的副總理。他就是陳永貴。

陳永貴葬禮上,隻一位高層來送别,三鞠躬後轉一圈,淚流滿面離去

陳永貴,1914年出生,山西昔陽人。他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到了他這一代,自然也是農民。他五歲那年,父親受生活所迫,不得不将妻子女兒及小兒子賣了出去,隻有陳永貴被留了下來。此後,陳永貴跟随父親前往山西昔陽的大寨村讨飯吃,并在大寨村生活了下來。

幾年之後,陳永貴的父親因為不堪忍受貧窮困苦的折磨,終結了自己的人生,丢下了孤苦無依的陳永貴。為了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年少時的陳永貴去給富農家當了長工。

新中國成立後,陳永貴加入了共産黨,同時他也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貴人,也就是時任大寨村黨支部書記賈進才。當時賈進才非常看重陳永貴,覺得陳永貴各方面的表現都超過常人,在賈進才的提議下,陳永貴當選為大寨村黨支部委員,四年之後,賈進才卸任,陳永貴接任大寨村黨支部書記。

陳永貴葬禮上,隻一位高層來送别,三鞠躬後轉一圈,淚流滿面離去

陳永貴上任以後,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開墾荒地,修建水渠。他與村民一起把泥土從山下挑到山上,一段時間後,大寨村的山上出現了層層疊疊的梯田。這種梯田非常适合大寨村的自然環境,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梯田開辟成功後,陳永貴又着手解決梯田的灌溉問題,在陳永貴的帶領之下,大寨村實作了可蓄水保肥的農田。此後,陳永貴又推出了大寨村治山治水十年規劃。

在陳永貴的努力之下,大寨村的面貌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糧食産量明顯上升,有力解決了大寨村當時的饑荒問題,而且還上交了24萬斤商品糧。很快,大寨村成為了全國聞名的村,陳永貴也成為當時轟動一時的名人。

陳永貴在大寨村的先進事迹,在新聞媒體的宣傳下,很快被大衆熟知。全國掀起了“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熱潮,陳永貴也引起了中央的注意。

陳永貴葬禮上,隻一位高層來送别,三鞠躬後轉一圈,淚流滿面離去

1964年12月,陳永貴去北京開會,受到了主席和總理的親切接見。此後,陳永貴的仕途越走越廣闊,簡直是一片坦途,先後在山西擔任各種要職。1975年,在主席的提議下,陳永貴離開山西,赴北京擔任副總理,分管農業工作。

一開始陳永貴覺得自己的文化修養和工作能力,不足以勝任這麼重要的職務,是以不同意就任。後來還是總理親自做他的說服,他才就職的。

盡管陳永貴位居高位,但是依然保持農民本色,始終以農民身份自居,從來沒有以副國級上司人自居,對自己的子女也是家教甚嚴,沒有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為子女搞特殊化。他的戶口也一直在在大寨村,并沒有前往北京。

陳永貴葬禮上,隻一位高層來送别,三鞠躬後轉一圈,淚流滿面離去

改革開放後,陳永貴對此抱以抵制的态度,仍然堅持自己過去的那一套做法,這讓他在當時的一衆上司人之中,顯得格格不入。1980年8月,在中央的建議下,陳永貴自行辭去副總理職務,辭職後的陳永貴擔任北京東郊農場顧問,繼續和農業打交道。

1985年夏,陳永貴不幸被查出罹患癌症,時日無多。随後被送往醫院治療。1986年3月26日,陳永貴在北京去世,享年72歲。

在陳永貴追悼會舉行之前,他的家人接到了一個奇怪的電話,打電話的人沒說是誰,隻是問有沒有中央的上司參加,在得到了否定的答複後,便挂斷了電話。

陳永貴葬禮上,隻一位高層來送别,三鞠躬後轉一圈,淚流滿面離去

這個打電話的人就是和陳永貴有相當不錯交情的華主席。在陳永貴的葬禮上,有上百人前來送他最後一程,但絕大多數是親朋好友,中央高層中隻有華主席一人出席。

華主席一言不發地走進告别室,在陳永貴的遺體前三鞠躬,又一言不發地呆呆望着陳永貴的遺體,淚如雨下。在場的人靜靜的,有的人哭泣起來。他沒說一句話,淚流滿面地繞着陳永貴遺體走了一圈,随後默默地與陳永貴的親屬一一握手,最後還是一言不發地走出告别室,匆匆離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