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州關帝廟與關公信俗

要問在全國範圍内最有名的山西曆史名人是誰?人們可能會各有各的意見,諸如荀子、衛青、霍去病、武則天、司馬光等等,莫衷一是。但要問在全世界最有名的山西人是誰?人們會不約而同地脫口而出——是關公!

不論是在唐人街的小店鋪,還是在大企業的正廳、大堂;不管是尋常百姓家的小小神龛,還是遍布世界各地的關帝廟,關公像前永遠是煙霧缭繞,香火鼎盛。人們所求的不僅是自身的幸福财運,更是一種民族的認同,一種精神的傳承。

關公的形象滲透了社會的各個階層,成為古代中國社會教化群眾、激勵上進、主持正義、懲惡揚善的精神支撐。宋元以後,關廟已經“祀遍天下”。明代文學家徐渭曾說:“關侯之神,與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孔子者止郡縣而已,而侯則居九州之廣,上自都城,下至墟落,……以比事孔子者,殆若過之。”“廟宇盈寰中,姓名走婦孺”,關公的崇拜者從帝王将相到巷陌婦孺,從政要富商到平民百姓,信衆範圍涵蓋之廣可見一斑。

到了近代随着華僑們漂洋過海,信仰關公的習俗也被帶到了全球各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廟,就有對關公信仰的傳播,關公又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甚至是不同國籍的華人們的共同代表,成為了炎黃子孫凝聚在一起的精神紐帶。

在今天“關公”這一專有名稱所指的,已經不僅僅是那位蜀漢名将關羽了。在上千年的曆史文化傳承中,在全世界崇敬關公的人民心中,“關公”已經逐漸演進成了一種文化、一種信俗、一種精神象征!

那麼關公究竟是如何從一名蜀漢将軍逐漸成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的?關帝廟究竟有何魔力能夠在數量上超越“至聖先師”孔夫子的孔廟呢?關公又是因何能從無數的中國曆史文化名人中脫穎而出得到全世界華人的崇拜呢?

這一切想要找到答案必須要到關公的家鄉解良縣故地去看一看。因為那裡有着被稱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的全球最大的關帝廟——山西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與關公信俗

位于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的解州鎮,東臨浩瀚的鹽池,正南為巍巍中條山脈,這“山與海”之間相傳就是關公的家鄉——曾經的解良縣,而解州關帝廟就位于解州鎮西部,那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築群。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達22萬平方米,房舍共200餘間,前朝後寝,形制完備,極具組合之美。這座始建于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的武廟,後來經過宋、金、元、明、清等諸多朝代不斷地修葺、擴建,方有今日之規模。曆朝曆代無論官方民間都對解州關帝廟極為重視,曆代修葺都集結了全省乃至全國的能工巧匠,使其營造技法和細節布置都顯得極為卓越,就算是在山西這個全國古建儲存最多的文物大省,像解州關帝廟這樣熔建築、牌匾、楹聯、雕刻、壁畫、文記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爐的宮殿式建築群也無有出其右者。康熙禦筆的“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的“神勇”、鹹豐禦書的“萬世人極”、慈禧太後的“威靈震疊”等等,都讓其獨特的曆史人文價值超越了全球任何一座關帝廟。這座早在1988年就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的“天下第一關廟”,直到今天仍然不斷吸引着全世界的華人前來參觀、朝拜。

解州關帝廟作為巨型宮殿式建築群,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泰安岱廟等其他巨型宮殿式建築群有着明顯的差別,遠沒有其餘三者那種望之令人心生敬畏的感覺,少了些肅穆,多了些情趣,少了些莊嚴,多了些安逸,顯得極為親民。這與關公的信衆群體有很大關系,與皇家和孔子不同,關公從古代開始就有巨大的民間信衆群體,除了官方的祭祀外,坊間闾裡、販夫走卒中有着更多關公崇拜者。他們對于祭祀關公、修葺關帝廟的熱情遠勝于官方,其結果就是關帝廟大都成為官方與民間風格相融合的建築群。這點在解州關帝廟的建築風格上有着明顯的展現。首先,建築群在整體色彩上采用了綠色的琉璃,而非皇家專用的黃色;其次,廟前還修有一座結義園,園内的池塘、假山、牌坊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廟宇的肅穆氣氛,而這種“先園後廟”的格局在全國範圍内都是絕無僅有的;第三,解州關帝廟内數量繁多的雕刻、壁畫、楹聯,讓這座祭祀神明的廟宇更像是一座工藝美術博物館。

結義園始建于明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是仿照當年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意境而興建的,總占地面積55畝,由時任解州州守張起龍主持修建。結義園是一處典型明清時期風格的北方園林,園内建築包括結義亭、君子亭、結義坊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結義坊,此坊與其他改擴建的建築不同,是與結義園同時興建的,這座氣勢宏偉的牌坊已然在風雨中矗立了近400年的時光。在結義坊的四面繪有大量精美的彩繪,不僅有山水、花鳥、風景,還有很多的三國人物故事。諸如桃園三結義、古城斬蔡陽、月下斬貂蟬等等,讓人眼花缭亂。這些工筆彩繪色彩豔麗、生動細膩、形态傳神、栩栩如生。結義坊正面橫額為“萬古綱常”,展現了古人對于綱常的恪守。而背面提額上書“山雄水闊”,則是對結義園景色的精妙概括。結義坊與關廟的正門——端門遙遙相望,當我們仰望兩者時,那斑駁清寒的外觀,似乎顯現出了一絲曆史的厚重力量。

在端門前的官道中央有三根粗大鐵柱交叉斜豎而立,這叫做“梐枑”,俗稱“擋衆”。此物的作用相當于下馬樁,是提醒人們拜祭關公的程式正式開始了,武官下馬,文官下轎,就連皇帝也要自此開始徒步行進,以顯示對關公的尊敬。解州關帝廟門前的梐枑鑄造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見證了不知多少懷着崇敬心情前來拜谒關公的帝王将相。

端門是關帝廟的正門,也是第一道門。端門本是帝王居所之門的專用名稱,在北京故宮的天安門與午門之間的那道門就叫做端門。關帝廟的端門自然遠不能和故宮相比,此門的規模不大,為牌樓式門,純磚結建構築,造型古樸厚重,僅辟有三門,中門較高,兩側門較低。中門正面提額為“關帝廟”,背面上書“扶漢人物”,兩側門前後提額一緻,右門為“精忠貫日”,左門為“大義參天”。端門之上的提額不僅書法遒勁,字迹端正,内容更是對關公一生的高度概括,“扶漢”是關公畢生為之奮鬥的事業,“忠”、“義”更是關公立身處世之本,提額巧妙的将其融于聯語之中,讓人眼前一亮。

由端門進入,經過一段狹長的甬道之後,就來到了關帝廟的第二道門——雉門。“雉”實際上就是野雞,在大陸古代是一種象征富貴吉祥的瑞鳥,是以“雉門”也就成了《周禮》中“天子五門”的一種,古時候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雉門也由此得名。雉門在古代是專供帝王出入的,一般情況下是不開啟的。在雉門的兩側還有兩道對稱的大門,被稱為“文經門”和“武緯門”。這兩道門與故宮太和門兩側的昭德門、貞度門形制相同,都是供文武大臣進出使用的,以“經緯”二字命名,意思是指文武官員好比經緯一般,縱橫交織,治理國家,缺一不可。當年明神宗萬曆皇帝、清朝康熙皇帝前來解州關帝廟拜祭時,便由雉門進入,而随行的文武兩班官員也都按規則從文經門與武緯門進入拜祭。

進入雉門之後,能夠遙遙望見的高大建築就是午門,這是解州關帝廟的第三道門,也是最後一道門。午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庑殿頂,七架梁,梁架結構合理巧妙,雖然是民國初年重建,然其建築手法古風濃郁應當是出自名匠之手。午門在古代是帝王宮殿的正門,普通的廟宇是不允許有午門的,在這裡設立高大的午門一方面是展現關公“封帝成聖”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是說明解州關帝廟“關廟之祖”的特殊地位。

登上午門,就可以看到門内兩側牆壁上的巨幅彩繪畫像,左為廖化,右為周倉。他們二人都是關公的忠實部屬,放在午門來為關公做“門神”自然是再合适不過了。除了兩位“門神”外,兩側牆壁上還繪有“左青龍,右白虎”,這兩種神獸實際上是道教“四靈神君”中的兩個方位神,讓這兩位與廖化、周倉一起為關公“守門”,足見道教對關公的重視。由于在很長的曆史時期裡,解州關帝廟都是一座道教管理的廟宇,關公的道教神職一路從“崇甯真君”“升遷”到“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也就不奇怪了。當然,後來發展到了儒家把“喜讀《春秋》”的關公奉為“關夫子”、“武聖人”,與“文聖”孔夫子相提并論;佛家把關公奉為“伽藍菩薩”、“護法明王佛”。儒、釋、道三家的共同推崇與重視,足見關公的影響力之大之廣。

穿過午門,就能看到一座氣勢不凡的牌坊,這就是“山海鐘靈”坊。此坊建在基台之上,四柱三樓,檐下鬥拱協調密布,極為華美。牌坊是大陸獨有的一種紀念性建築形式,現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也建起了越來越多的牌坊,彰顯着民族文化的獨特與華美。

根據徐渭所言至少在明代中期以後,中華民族就已經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的文化格局。關公因其忠義、誠信、正直、果敢、有原則、肯擔當的精神品格,逐漸成為民間與官方共同認可的“精神偶像”。據統計,曆朝曆代有16位皇帝共23次為關公加封,使其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聖,由聖而神。在《文史參考》的統計中,關公信俗最昌盛的清朝中期,全國範圍内的關帝廟超過了30萬座,其數量之多居于各類廟宇之首。

在民間關公不僅是戰神、道德之神,同時也是商業之神、财富之神。關公之是以會成為商業之神、财富之神,有三個原因。其一,傳說關公離開曹營重新投奔劉備時,發明了一種簡明的記賬法,将曹操所賞賜的财物全數歸還。這種記賬法記載清楚,十分好用,于是商人們原封不動的照搬使用,并将這種方法稱之為“商用薄記法”,關公也由此被認定為原始财會的創始者。其二,商人們做買賣談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和義氣。《論語》有雲:“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而在西方價值觀中也有類似的觀點,他們認為做生意是一種契約關系,其首要原則就是誠信。關公信、義兼備,而且忠誠無雙,是以深得商人們的崇拜。其三,關公的武将形象和一身正氣,在神話傳說中最能鎮邪惡、防小人,守護安甯。有了安甯,才能守得住錢,留得住财,是以不論是商人還是普通百姓都對關公極為推崇,把關公推舉到了“武财神”地位。

在國内,每年農曆正月初五都有“接财神”習俗,而在老百姓敬奉的所有财神中,關公這位“武财神”毫無疑問是影響力最大,信奉地域最廣的。從明清時期開始,每年的正月初五,各大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鳴響,爆竹鳴放,牲醴畢陳,以接财神,祈求關聖帝君保佑新的一年财運亨通。

直到今天我還記得,小時候的每年正月初五,天還未亮的淩晨四五點鐘,父母都要叫醒一家人,一起去院子裡放鞭炮、擺祭品、接财神,而鄰居們也不約而同的放起了鞭炮,在這鞭炮聲中孩子們歡呼打鬧,接财神的活動成了歡樂的海洋……

在海外,華人華僑作為少數族裔,想要更好的生産生活就更加需要團結友愛,守望相助,于是海外華人就把興建關廟,敬拜關公作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約定俗成的方式,而關帝廟也成為了各國華人祭先祖、睦族群、叙鄉誼、通商事、議民情的重要場所。

遍布全球各地的關帝廟,承載的是漂洋過海的華人先輩們筚路藍縷的曆史記憶,展現的是飄零四海的“葉”對華夏大地這個“根”的眷戀。而關公信俗是中華民族特殊的生活習慣、倫理規範的集中展現,是華夏子孫浩然大氣、彪炳日月的道德靈魂。

(轉載自:聞闊《解州關帝廟與關公信俗》)

來源:關公文化旅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