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州关帝庙与关公信俗

要问在全国范围内最有名的山西历史名人是谁?人们可能会各有各的意见,诸如荀子、卫青、霍去病、武则天、司马光等等,莫衷一是。但要问在全世界最有名的山西人是谁?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是关公!

不论是在唐人街的小店铺,还是在大企业的正厅、大堂;不管是寻常百姓家的小小神龛,还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关帝庙,关公像前永远是烟雾缭绕,香火鼎盛。人们所求的不仅是自身的幸福财运,更是一种民族的认同,一种精神的传承。

关公的形象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为古代中国社会教化民众、激励上进、主持正义、惩恶扬善的精神支撑。宋元以后,关庙已经“祀遍天下”。明代文学家徐渭曾说:“关侯之神,与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孔子者止郡县而已,而侯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以比事孔子者,殆若过之。”“庙宇盈寰中,姓名走妇孺”,关公的崇拜者从帝王将相到巷陌妇孺,从政要富商到平民百姓,信众范围涵盖之广可见一斑。

到了近代随着华侨们漂洋过海,信仰关公的习俗也被带到了全球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就有对关公信仰的传播,关公又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甚至是不同国籍的华人们的共同代表,成为了炎黄子孙凝聚在一起的精神纽带。

在今天“关公”这一专有名称所指的,已经不仅仅是那位蜀汉名将关羽了。在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在全世界崇敬关公的人民心中,“关公”已经逐渐演进成了一种文化、一种信俗、一种精神象征!

那么关公究竟是如何从一名蜀汉将军逐渐成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的?关帝庙究竟有何魔力能够在数量上超越“至圣先师”孔夫子的孔庙呢?关公又是因何能从无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中脱颖而出得到全世界华人的崇拜呢?

这一切想要找到答案必须要到关公的家乡解良县故地去看一看。因为那里有着被称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的全球最大的关帝庙——山西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与关公信俗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解州镇,东临浩瀚的盐池,正南为巍巍中条山脉,这“山与海”之间相传就是关公的家乡——曾经的解良县,而解州关帝庙就位于解州镇西部,那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解州关帝庙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房舍共200余间,前朝后寝,形制完备,极具组合之美。这座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的武庙,后来经过宋、金、元、明、清等诸多朝代不断地修葺、扩建,方有今日之规模。历朝历代无论官方民间都对解州关帝庙极为重视,历代修葺都集结了全省乃至全国的能工巧匠,使其营造技法和细节布置都显得极为卓越,就算是在山西这个全国古建保存最多的文物大省,像解州关帝庙这样熔建筑、牌匾、楹联、雕刻、壁画、文记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炉的宫殿式建筑群也无有出其右者。康熙御筆的“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的“神勇”、咸丰御书的“万世人极”、慈禧太后的“威灵震叠”等等,都让其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超越了全球任何一座关帝庙。这座早在1988年就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天下第一关庙”,直到今天仍然不断吸引着全世界的华人前来参观、朝拜。

解州关帝庙作为巨型宫殿式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曲阜孔庙、泰安岱庙等其他巨型宫殿式建筑群有着明显的区别,远没有其余三者那种望之令人心生敬畏的感觉,少了些肃穆,多了些情趣,少了些庄严,多了些安逸,显得极为亲民。这与关公的信众群体有很大关系,与皇家和孔子不同,关公从古代开始就有巨大的民间信众群体,除了官方的祭祀外,坊间闾里、贩夫走卒中有着更多关公崇拜者。他们对于祭祀关公、修葺关帝庙的热情远胜于官方,其结果就是关帝庙大都成为官方与民间风格相融合的建筑群。这点在解州关帝庙的建筑风格上有着明显的体现。首先,建筑群在整体色彩上采用了绿色的琉璃,而非皇家专用的黄色;其次,庙前还修有一座结义园,园内的池塘、假山、牌坊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庙宇的肃穆气氛,而这种“先园后庙”的格局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第三,解州关帝庙内数量繁多的雕刻、壁画、楹联,让这座祭祀神明的庙宇更像是一座工艺美术博物馆。

结义园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是仿照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意境而兴建的,总占地面积55亩,由时任解州州守张起龙主持修建。结义园是一处典型明清时期风格的北方园林,园内建筑包括结义亭、君子亭、结义坊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结义坊,此坊与其他改扩建的建筑不同,是与结义园同时兴建的,这座气势宏伟的牌坊已然在风雨中矗立了近400年的时光。在结义坊的四面绘有大量精美的彩绘,不仅有山水、花鸟、风景,还有很多的三国人物故事。诸如桃园三结义、古城斩蔡阳、月下斩貂蝉等等,让人眼花缭乱。这些工笔彩绘色彩艳丽、生动细腻、形态传神、栩栩如生。结义坊正面横额为“万古纲常”,体现了古人对于纲常的恪守。而背面提额上书“山雄水阔”,则是对结义园景色的精妙概括。结义坊与关庙的正门——端门遥遥相望,当我们仰望两者时,那斑驳清寒的外观,似乎显现出了一丝历史的厚重力量。

在端门前的官道中央有三根粗大铁柱交叉斜竖而立,这叫做“梐枑”,俗称“挡众”。此物的作用相当于下马桩,是提醒人们拜祭关公的程序正式开始了,武官下马,文官下轿,就连皇帝也要自此开始徒步行进,以显示对关公的尊敬。解州关帝庙门前的梐枑铸造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见证了不知多少怀着崇敬心情前来拜谒关公的帝王将相。

端门是关帝庙的正门,也是第一道门。端门本是帝王居所之门的专用名称,在北京故宫的天安门与午门之间的那道门就叫做端门。关帝庙的端门自然远不能和故宫相比,此门的规模不大,为牌楼式门,纯砖结构建筑,造型古朴厚重,仅辟有三门,中门较高,两侧门较低。中门正面提额为“关帝庙”,背面上书“扶汉人物”,两侧门前后提额一致,右门为“精忠贯日”,左门为“大义参天”。端门之上的提额不仅书法遒劲,字迹端正,内容更是对关公一生的高度概括,“扶汉”是关公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忠”、“义”更是关公立身处世之本,提额巧妙的将其融于联语之中,让人眼前一亮。

由端门进入,经过一段狭长的甬道之后,就来到了关帝庙的第二道门——雉门。“雉”实际上就是野鸡,在大陆古代是一种象征富贵吉祥的瑞鸟,因此“雉门”也就成了《周礼》中“天子五门”的一种,古时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雉门也由此得名。雉门在古代是专供帝王出入的,一般情况下是不开启的。在雉门的两侧还有两道对称的大门,被称为“文经门”和“武纬门”。这两道门与故宫太和门两侧的昭德门、贞度门形制相同,都是供文武大臣进出使用的,以“经纬”二字命名,意思是指文武官员好比经纬一般,纵横交织,治理国家,缺一不可。当年明神宗万历皇帝、清朝康熙皇帝前来解州关帝庙拜祭时,便由雉门进入,而随行的文武两班官员也都按规则从文经门与武纬门进入拜祭。

进入雉门之后,能够遥遥望见的高大建筑就是午门,这是解州关帝庙的第三道门,也是最后一道门。午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庑殿顶,七架梁,梁架结构合理巧妙,虽然是民国初年重建,然其建筑手法古風浓郁应当是出自名匠之手。午门在古代是帝王宫殿的正门,普通的庙宇是不允许有午门的,在这里设立高大的午门一方面是体现关公“封帝成圣”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是说明解州关帝庙“关庙之祖”的特殊地位。

登上午门,就可以看到门内两侧墙壁上的巨幅彩绘画像,左为廖化,右为周仓。他们二人都是关公的忠实部属,放在午门来为关公做“门神”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除了两位“门神”外,两侧墙壁上还绘有“左青龙,右白虎”,这两种神兽实际上是道教“四灵神君”中的两个方位神,让这两位与廖化、周仓一起为关公“守门”,足见道教对关公的重视。由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解州关帝庙都是一座道教管理的庙宇,关公的道教神职一路从“崇宁真君”“升迁”到“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后来发展到了儒家把“喜读《春秋》”的关公奉为“关夫子”、“武圣人”,与“文圣”孔夫子相提并论;佛家把关公奉为“伽蓝菩萨”、“护法明王佛”。儒、释、道三家的共同推崇与重视,足见关公的影响力之大之广。

穿过午门,就能看到一座气势不凡的牌坊,这就是“山海钟灵”坊。此坊建在基台之上,四柱三楼,檐下斗拱协调密布,极为华美。牌坊是大陆独有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形式,现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也建起了越来越多的牌坊,彰显着民族文化的独特与华美。

根据徐渭所言至少在明代中期以后,中华民族就已经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文化格局。关公因其忠义、诚信、正直、果敢、有原则、肯担当的精神品格,逐渐成为民间与官方共同认可的“精神偶像”。据统计,历朝历代有16位皇帝共23次为关公加封,使其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由圣而神。在《文史参考》的统计中,关公信俗最昌盛的清朝中期,全国范围内的关帝庙超过了30万座,其数量之多居于各类庙宇之首。

在民间关公不仅是战神、道德之神,同时也是商业之神、财富之神。关公之所以会成为商业之神、财富之神,有三个原因。其一,传说关公离开曹营重新投奔刘备时,发明了一种简明的记账法,将曹操所赏赐的财物全数归还。这种记账法记载清楚,十分好用,于是商人们原封不动的照搬使用,并将这种方法称之为“商用薄记法”,关公也由此被认定为原始财会的创始者。其二,商人们做买卖谈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和义气。《论语》有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在西方价值观中也有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做生意是一种契约关系,其首要原则就是诚信。关公信、义兼备,而且忠诚无双,因此深得商人们的崇拜。其三,关公的武将形象和一身正气,在神话传说中最能镇邪恶、防小人,守护安宁。有了安宁,才能守得住钱,留得住财,所以不论是商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对关公极为推崇,把关公推举到了“武财神”地位。

在国内,每年农历正月初五都有“接财神”习俗,而在老百姓敬奉的所有财神中,关公这位“武财神”毫无疑问是影响力最大,信奉地域最广的。从明清时期开始,每年的正月初五,各大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鸣响,爆竹鸣放,牲醴毕陈,以接财神,祈求关圣帝君保佑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小时候的每年正月初五,天还未亮的凌晨四五点钟,父母都要叫醒一家人,一起去院子里放鞭炮、摆祭品、接财神,而邻居们也不约而同的放起了鞭炮,在这鞭炮声中孩子们欢呼打闹,接财神的活动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海外,华人华侨作为少数族裔,想要更好的生产生活就更加需要团结友爱,守望相助,于是海外华人就把兴建关庙,敬拜关公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而关帝庙也成为了各国华人祭先祖、睦族群、叙乡谊、通商事、议民情的重要场所。

遍布全球各地的关帝庙,承载的是漂洋过海的华人先辈们筚路蓝缕的历史记忆,体现的是飘零四海的“叶”对华夏大地这个“根”的眷恋。而关公信俗是中华民族特殊的生活习惯、伦理规范的集中体现,是华夏子孙浩然大气、彪炳日月的道德灵魂。

(转载自:闻阔《解州关帝庙与关公信俗》)

来源:关公文化旅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