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子《春秋》对关公的影响

导 读

孔子当然不会预想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639年后,一个与自己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圣人的人,诞生在华夏大地上。他就是关羽。

刊发于2020年第9期

孔子《春秋》对关公的影响
孔子《春秋》对关公的影响

一、孔子著《春秋》

经尧舜禹,历夏商和西周,入东周,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

春秋时代,按史学家划分,一般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为开始。其时,中国社会低水平的有序而平静的局面发生了巨变。春秋时代的时代特征,是侵略和政变——外部侵略,内部政变。别的封国的侵略,封国内部的政变。泱泱天下,到处是混乱和不安,到处是分裂和内乱。整个春秋时代,在华夏大地上,如果算上所有的封国,可以说每年都在发生或酝酿着内乱和政变,都在发生或酝酿着吞并和反吞并、侵略和反侵略。

社会已经失去了它的基本秩序。

任何形式的内乱和侵略都是要流血的,真正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广大民众。二百多年中,民众都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都在血泊中苦苦挣扎。春秋无义战。这样的情形,竟然延续了整个春秋时代。这是人类进化为高级动物之后的人性大倒退。这是初级社会形态形成后的低水平和谐秩序的全面颠覆。

这一切,在没有产生唯物史观的当时,大家认定的原因,都是因为周王室的衰落。

到了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战祸连连,民不聊生。神州陆沉,长夜漫漫。

公元前551年,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圣人——孔子诞生了。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后人尊称他为孔子。他的先辈原是宋国人,是殷商王朝末期最贤良的王子微子的后裔,五世祖时候迁到了鲁国,于是成为鲁国人。鲁国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却是周公的封国。鲁国收藏和保存周王朝的典籍和文献最多,文化水准也最高。当时全国就只有鲁国把周王朝的政治文化礼仪继承下来。

孔子就生长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孔子的父亲、祖父都是品质优秀的国家官员。孔子父亲死得早,他在母亲的抚养和教育下长大,在鲁国的礼俗环境中长大。他从小就勤学好问,特别注意学习礼仪制度,小时候玩耍,也用泥巴制成礼器和祭品模仿大人的祭祀活动。他对“礼”“乐”那一套别人看来复杂烦难的规范和程序却感到亲切和向往,立志要学习它,掌握它,为维护和恢复国家的礼制和正常秩序作出贡献。

怀抱克己复礼、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怀抱传先王之道,授礼乐之术,育天下之才,步周公之后尘的良好愿望,孔子兴办私学,筑设讲坛,收徒授课,打破了平民不能接受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千年惯例,有教无类,开创了大陆古代民间教育的先河,实现了人人可以受教育的历史性进步。他的弟子累计达三千多人,其中成就最大的有七十二贤人,后来大都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文化专家。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学派——儒家学派,由孔子创立了。

但是,鲁国国君并不能真正实施孔子的治世之道,贵族们也都抵制孔子限制贵族利益的政策,孔子的治政方略受到了冷落和打击。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道德理想,他遗憾地但也是坚决地离开了鲁国,带领了一些学生,走上了周游列国的道路。经历了漫长的十四年时间,先后在卫国、宋国、曹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等七个国家居留。总的来说,他的政治理想和救世宏愿未能实现,他的政治主张未能得到推行。他只能将自己修复社会秩序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和宏愿升华为一种文化著述和理论学说,只能寄希望于后人,寄希望于后人对自己学说的继承和实践,也许还需要英勇的斗争和前赴后继的牺牲。

孔子主要的整理典籍工作,是编撰删订这样五部著作:《易经》《诗经》《书经》《礼经》《春秋》。孔子晚年最主要的工作,是著述《春秋》。

《春秋》本来是鲁国的史书,记载零乱,历史观点也很混乱,在战乱中也损毁失散了许多。孔子对这部史书,进行了重新撰写。这是大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根据年代顺序依次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7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重要历史事件。于是,一些学者也把这一个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时期。

孔子在这部书中倾注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立场,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都用“微言大义”的笔法表达了褒贬的态度。

“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孟子语)不论对当时还是对以后,孔子都为社会设立了一条正义的准绳,一把衡量是非的标尺,一个合乎天理人情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

通过这些著作和言论,我们理解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和社会宏愿,主要是这样一些思想和主张:

——大一统天下,大同世界。大道通行,国家统一,天下一统。分裂就会天下大乱,就会纷争不断,战乱频仍,血流成河,人民就会流离失所,就没有平安日子。

——敬天法祖。敬畏天道,顺应自然,要尊重、效法祖先和前辈的社会智慧与人生经验,不违背自然规律,不过分满足私欲。

——“和”与“中庸”。注重和解,追求和平、和睦、和谐;注重调和,追求谐和、协和、平和。不极端,不偏激,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立,中肯,中和,中行。不惹争端,天下太平。

——实行德政,仁者爱人。民为国本,君主要施仁政,爱百姓;国家要以百姓为念,简政安民,薄赋富民。

——忠孝仁义,遵守礼仪,安分守己,克己复礼。事君以忠,事父以孝,对别人以仁,对朋友以义。君臣父子,不可逾越尊卑;处人行事,不可违背礼仪;克制私欲,恢复周礼规定的秩序,不合礼的事不做,不守礼的利益不要。

这一切,就是春秋大义。

一部部蕴含着华夏民族(而且也是整个人类的)早期的伟大思想和终极真理的著作完成了。它们光照古今,如同北斗在夜空,如同彗星般闪亮,如同西方神话中盗来天火照亮人间的普罗米修斯。

孔子当然不会预想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639年后,一个与自己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圣人的人,诞生在华夏大地上。他就是关羽。

孔子《春秋》对关公的影响

关公故里圣像

孔子《春秋》对关公的影响

解州关帝庙春秋楼里的关公读《春秋》塑像

二、关公读《春秋》

说起古今中外的著名战将,无论行军布阵还是武艺战功,关羽都不能说是天下第一。相对于前朝,他并没有建立韩信、卫青那样的功业。相对于后世,他也没有像岳飞那样抗击外侮战果辉煌。即使相对于本朝,他也没有取得他的战友诸葛亮那样“文可安邦、武能定国”的成就。单就个人武艺而论,他恐怕打不过吕布,《三国演义》中写虎牢关战吕布,要他们桃园弟兄三个一起上才行——虽然是文学虚构,但可以说明作家对他的武艺的评价。一吕二赵三典韦,民间的排名他只是第四;战庞德也是久战不下,反而被庞德射了一箭,他毕竟年纪老了;但是与比他年老的黄忠鏖战长沙——史书也没有正式记载,即使是真的——他也不完全是凭着武艺取胜;而斩华雄,斩蔡阳,甚至斩文丑,则肯定不是关羽,那本是孙坚、刘备和曹操的战绩。

而所有的英雄战将都在历史的长河里湮没了。中华战神,毫无疑义的是关羽。无论哪一个骁将勇将,在他的面前都只能叨陪末座。

因为,中国人民看重他的是那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浩然正气,是他传承和延续中华古国传统道德与民族大义的使命自觉,是他为了国家之道、民族之义、大众之利而牺牲个人名利、功业甚至生命也无怨无悔的高尚境界。

因为,中国人更看重的是精神。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只有精神,才证明着进化的伟大和人的至高无上的生命级别。

精神不只是意识活动,精神是思想、信仰、人格、品行、操守的综合,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是一种至伟的高度,是一种贵重的品质。

中国是一个崇尚精神的国度;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具有精神崇拜情结的族群。与西方人崇拜上帝不同的是,中国人崇拜的,不仅是传说中超自然的神灵。中国人更崇拜的,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那些用自己的高尚行为感天地泣鬼神的人。

关羽就是一位这样的人物。

关羽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之魂,就是中华民族史源远流长的全部精神积淀,就是春秋大义。

这是所有忠臣良将都难以企及的,这是关羽对于所有忠臣良将的形而上的超越。相对于所有忠臣良将,关羽对追求春秋大义,有着一生的自觉。春秋大义,即是忠义二字,这是关羽终其一生的精神表现。

而孔子的《春秋》一书,是儒家学说的载体,是春秋大义的载体。

“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关羽熟读《春秋》,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到了基本可以背诵的程度。

正如清代张琴为湖北阳新县关帝庙撰写的楹联:

作圣有何奇,认真忠义两个字;

慕公无别法,熟读春秋一部书。

关公读《春秋》,这在古代名将中是十分独特的,这也正是他恪守信义始终不渝的精神来源。他匡汉兴刘的政治信念,是对春秋大义的自觉追求;他凛然不屈的高贵品质,是追求春秋大义的必然结果。

运城解州关帝庙最后边的一座建筑是春秋楼,关公一生读《春秋》,在关帝庙中建春秋楼,那是题中应有之义。历代宫殿也有专供帝王读书的地方,但不会叫春秋楼,只有关帝庙中关圣读书的地方才配有这样的命名。进入春秋楼,迎面神龛中是关圣坐像,帝王装束,神色端庄。上得楼去,那神像便不再是帝王正襟危坐的样子,而是幞头长袍,目光专注,案头展开的,当然是他一生喜读的《春秋》,身后的壁板上,刻着《春秋》原文,字迹密集文字古奥,遥想当初关公行军作战之暇在军帐挑灯夜读,实在叫人肃然起敬。

全世界有多少关庙?又有多少关圣读《春秋》的塑像?恐无法统计。

孔子《春秋》对关公的影响
孔子《春秋》对关公的影响

解州关帝庙春秋楼

孔子《春秋》对关公的影响

许昌春秋楼里大成殿

孔子《春秋》对关公的影响

湖北当阳关陵关羽墓

孔子《春秋》对关公的影响

洛阳关林墓冢

孔子《春秋》对关公的影响

山西运城第30届国际关公文化旅游节

三、关公精神的现代体现和现实力量

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代表大陆历史文化精髓的儒家经典,是一场热潮。有关孔子、有关《论语》、有关儒家经典著作的出版物已经是出版界的热门选题,更是读书市场的畅销书。这说明社会普遍的文化关注和道德自觉,也说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心理调整和理性回归。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道统”的长远意义,越来越认识到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教化功能。儒家的礼乐精神、和谐思想,被世界更多的人视为消弭争端实现和平的福音;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是人类共同的道德规范,将会不断发挥提升人们道德素质的重要作用;儒家的中庸与包容思想,是异族文明睦邻相处、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桥梁与纽带。

关公,这个继承和实践了儒家思想和道德理想的历史人物,这个儒家思想和道德典范的活的灵魂,这个代表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仍旧是我们的道德楷模和人格标范。关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形象化和普及化,在大陆社会和全世界普遍关注儒家经典学说和民族传统美德的今天,关公形象和关公精神还将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它虽然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信仰,但它的向心力和感召力,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教化作用,将会匡正和启迪世道人心,对我们现实社会和整个人类社会,都将产生重大的和深远的影响。

我们欣慰地看到,就在今天,就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的今天,我们身边仍然涌现着令人感动的人物,仍然发生着令人感动的事件。

——河南滑县,就是当年关羽斩颜良的地方,有一位刘延信,是一个老实得近乎木讷的农民,结婚一年后妻子患了产后风,四十多天后离开人世。刘延信在妻子病危期间,向她承诺一定照顾好她的家人。几年后岳父患病,谢延信在医院尽心照看,出院后又长期为瘫痪的岳父做护理,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八年。岳父临终时,谢延信又向岳父承诺,要照顾好年迈的岳母及其弟弟。他的一生,就这样为当初的承诺辛勤劳作了一生,默默奉献了一生。千金一诺,守信一生。一个最普通的职工,用自己一生的贫困和辛劳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彰显了中国人信义如山的传统美德,感动了十多亿中国人民,也感动了全世界。

——还有让我们更为感动的故事。2006年11月14日,空军某部上校飞行员、正团职领航主任李剑英按计划在某地上空进行训练飞行。快要结束飞行时,飞机在下降的过程中突然撞上鸽群,机身突然急剧抖动,发动机转速陡然减慢,飞机快速下降,平均每秒下降十一米,眼看就要机毁人亡。这时候,时间是12时04分09秒。飞行经验十分丰富的上校飞行员知道,只要立即跳伞,自己就没有生命危险,而飞行条例规定,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采取跳伞措施。然而,李剑英更熟悉自己飞行区域的情况,他知道在飞机的下方,分布着七个村庄、一个加油站和一个砖瓦厂,有着成千上万的人口。跳伞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但飞机失去控制,自然坠毁,可能就要落到这些村庄等等之中,就会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李剑英选择了牺牲自己保护人民,他果断决定实施迫降。飞机越过公路加油站,越过砖瓦厂,越过三个村庄,急速着陆到机场,冲出跑道,撞上一道高出地面三米的水渠护坡,轰然爆炸,时间定格在12时04分25秒。李剑英牺牲了,从决定迫降到飞机坠毁,只有短短的十六秒时间。在这十六秒里,李剑英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之歌,血洒长天,魂归大地。为了更多的人的生命,他慷慨赴死,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李剑英不愧为新时代的英雄。

忠诚与英勇,良知与信义,无疑是新时代倡导的道德风尚,属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范畴。但它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发展而来,既有着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内核,又有新时代道德风尚的特征,两者之间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大义凛然的英雄壮举和千金一诺的诚信行为,分明有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和影响,有着我们与民族先辈血脉相连的沿续和继承,甚至可以说,都有着对关公精神的延续和继承。这一切英雄壮举和诚信行为,都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关公的影子。

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关公精神的现代体现。

关公,是社会教化的永远不需改版的全民教材,不分学龄高低,不分学校内外,不分语言种类,不分居住区域。尊奉关公,崇尚关公精神,是全体中国人的社会必修课,是中国人个人道德准则和社会伦理意识的公共教材,是每个中国人修身齐家安身立命的祖传秘方。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政治信仰和社会理想,这也就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但是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是人们道德人格大厦都不可或缺的基本构件。有了这个基本构件,我们就会坚持正义,就会崇尚英雄。危难时刻,我们就会挺身而出;义利面前,我们就会正气凛然。处人,我们会深明大义;处事,我们会光明磊落。我们堂堂一表,我们凛凛一躯,我们人生天地间,就会用我们的头颅和身躯,站立成一个刚刚正正的“人”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地球上最多的人口,有着偌大面积的尚未回归的宝岛,有着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有着大相径庭的语言文字,有着五花八门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思想信仰和心理状态,政治观点和生活态度,都是难以完全统一的,也是没必要完全统一的。但是,至于国家利益、民族大义,又不能不集聚在祖国的旗帜下,不能不团结在华夏民族的大家庭里。否则,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离散,人民就会陷进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几千年中华古国和华夏民族的历史反复证明了的,这也是我们的民族先知和民族英雄用自己的奋斗和牺牲证明了的。

关公无所不在,关公活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关公精神,与我们同在。 PICS

(部分图片由解州关帝庙文管所资料室提供)

09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