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公開的繪畫手稿中,卡夫卡畫了“在傻傻散步的長腿小醜”,“像卓别林一樣戴着圓頂禮帽的男人”。據卡夫卡繪本的圖書編輯安德烈亞斯·基爾徹 (Andreas Kilcher) 表示,這些畫作顯示出卡夫卡對“視覺藝術精湛的了解”。據介紹,卡夫卡在1901-1906年于布拉格大學學習法律時,就已經對繪畫産生興趣,常常為同學畫一些插畫。

卡夫卡
基爾徹表示,卡夫卡曾讓朋友馬克斯·布羅德 (Max Brod) 在他去世後燒掉包括這些畫作在内的手稿,但很顯然,布羅德沒有照做。1924年卡夫卡去世後,他的小說、日記在布羅德的籌劃出版下面世,廣受好評。1939年,納粹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布羅德帶着卡夫卡的作品和繪畫流亡巴勒斯坦。在他1968年去世前,他将這些手稿交給秘書,希望其轉交給“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特拉維夫市立圖書館或以色列或國外的其他組織”。
卡夫卡畫作手稿,圖源:衛報/Ardon Bar-Hama
不過,秘書同樣違背了布羅德的意願。這些手稿最終被封存于以色列和瑞士的銀行保險櫃中。直到以色列最高法院于2016年裁定這些手稿應為以色列國家圖書館的财産。這些文檔如今都可以通過以色列國家圖書館的網站公開通路。
“卡夫卡的繪畫與現實描繪常常相去甚遠”,基爾徹表示。卡夫卡的作品擅于通過用荒誕怪異的情境與形象表達人的存在主義困境,這些特點也經常反映在他的畫作裡,它們“通常都有抽象的元素”。很多人認為卡夫卡對于繪畫這種形象藝術其實充滿了敵意,他曾經反對出版商為他的短篇小說《斯托克》繪制一幅木刻畫。1915年,他甚至曾在一封信中囑咐,在他最負盛名的作品《變形記》中,“昆蟲不要畫出來”
不過,此次公開的這些畫作似乎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卡夫卡,他對待視覺藝術的态度,似乎也遠比人們所知的複雜。在基爾徹看來,如果說人們閱讀卡夫卡的小說常常有“如墜冰窟”的感受,那麼這些畫作的内容卻會讓人感到“陽光”。
參考連結:
rgb(65,119,193)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1/oct/29/franz-kafka-drawings-reveal-sunny-side-to-bleak-bohemian-novelist
記者 | 劉亞光
編輯 | 徐悅東
校對 |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