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月是全劇中真正有病(恐曠症)的那一個,也是僞裝最少的那一個,而她寫的小說裡卻藏着通向真相的鑰匙。新京報記者日前專訪了這位曾跟孟京輝合作多部話劇,近年來開始涉足影視劇的演員。

角色檔案:吳明月
身份:作家
年齡:32歲
住址:曼城的摩天大樓,C棟2004室。鐘美寶的隔壁鄰居,互相有對方家的備用鑰匙。
作品:玄幻小說《祥雲幻影錄》,第一部、第二部已出版。但她甯願違約也不打算出版大結局的第三部。而《祥雲幻影錄》,正是解開鐘美寶死亡之謎的鑰匙。
演員檔案:孔雁
年齡:34歲
代表作:
話劇《空中花園謀殺案》《琥珀》《如夢之夢》
電視劇《摩天大樓》《動物管理局》
電影《冬去春又來》
短片《一隻藍色的蝦》
選擇&合作:
“好導演都是雌雄同體”
《摩天大樓》是孔雁與導演陳正道的第二次合作。之前她在陳正道執導的電影《秘密訪客》(待映)中飾演“一名比較傳統意義上的職業律師”,幹練周正,跟神經質又波西米亞風的吳明月相去甚遠。《摩天大樓》籌備期間,陳正道的選角團隊找孔雁來演吳明月,覺得她身上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挖掘。
《摩天大樓》的劇作結構對孔雁頗具吸引力,每個配角在各自的單元裡擁有平均而充分的發揮空間。在吳明月的那兩集裡,她就是實際上的主角。二次合作陳正道團隊,也讓孔雁感到很安心,尤其負責吳明月單元的編劇她也熟悉,正是《秘密訪客》的編劇殳俏。
雖然這次《摩天大樓》拍攝現場有陳正道、吳中天和許肇任三位導演在場,但作為演員的孔雁并沒有是以感到困惑。在孔雁看來,三位導演彼此之間合作很有默契,每個人提的點不一樣,但都能聽取對方的意見。“我去拍了20天的戲,每天都是早上五六點出工,下午四五點收工。就是那麼快、那麼有效率,很專業。”
女性題材是吸引孔雁出演的另一個點。作為男性導演的陳正道,在劇中對女性困境有如此深刻的觀察和呈現,讓不少觀衆感到意外。孔雁對此很佩服,她覺得好的導演都是雌雄同體的,譬如李安、許鞍華。“他們身體裡頭住着另一個性别的自己,這樣才能有大愛,才真正稱得上是藝術家。”
受訪者供圖
挑戰一:将“心理病人”普通化
《摩天大樓》裡每個人都藏着秘密,觀衆借助劇中警察的眼光看過去,覺得他們都有些古怪,而吳明月是其中最古怪的一位。她足不出戶,偏偏寫的玄幻小說《祥雲幻影錄》十分暢銷。她常年披頭赤腳、蠟黃着臉,穿着波西米亞風的衣服在家裡遊蕩,仿佛下一刻就要拿出水晶球來占蔔。這樣一個古怪孤僻的人,卻跟鐘美寶成了好朋友,她們隔着門互相伸出手的那一幕,是全劇最動人的畫面之一。
吳明月與鐘美寶隔着門互相伸出手的一幕。
孔雁看過劇本之後,就很喜歡吳明月這個人物,認為她沒有那麼白(指單一、蒼白)。吳明月不出門,并不是因為宅在精心布置的家裡更能産生寫作的靈感,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導緻她不能出門。孔雁覺得自己能演吳明月,一來她生活中也比較敏感細膩,這一點跟吳明月很像,二來她的年齡段(34歲)也跟吳明月(32歲)符合,生活閱曆剛剛好。“我的月亮星座在雙魚,容易想得多,會有不高興或焦慮的時候。我能找到她(吳明月)在我心裡的那種感覺。”
從醫學意義上論,吳明月是一位心理疾病患者(恐曠症),日常通過不停按自動筆緩解緊張情緒,發病時會出現兩眼翻白呼吸困難的症狀,需要專業人員救治。接演這部劇,孔雁也是第一次聽說“恐曠症”,但她并不打算把吳明月塑造成典型性的心理病人,而是想從普通人的角度去靠近吳明月。“心理上的病,有時候就是情緒沒有疏通。她看到男友突然死去,陷入了死胡同,越想越覺得内疚。我不想處理得她得了很可怕的病這樣子,隻是想去柔化它(恐曠症),去擁抱這樣一種心理上的不舒服。”
挑戰二:和“男友”的甜蜜戲最難演
吳明月大多數時候都沉湎于對過往的自責。
《摩天大樓》吳明月的單元裡,她大多數時候都沉湎于對過往的自責,糾纏于心理疾病的痛苦,唯有與鐘美寶之間的友誼會讓她感到真的開心和溫暖。因為鐘美寶的疏解和鼓勵,她邁出了自己的家門;為了指證殺害鐘美寶的兇手,她克服“恐曠症”帶來的痛苦,沖出單元樓攔下警車。但孔雁告訴新京報記者,演吳明月最難也是印象最深的戲,都跟這些表現“痛苦”的戲無關,而是關于“甜”的。
“印象最深的是演吳明月記憶閃回中,她跟男朋友的甜蜜戲。這場戲NG非常多,比我演情緒失控那些戲多多了。如果說這場戲是演兩個人争執,那我肯定不用醞釀,三二一,說來就來。但是要演甜膩的感覺,那種小眼神、小暧昧的感覺,我的天啊,不會了……”陳正道現場指出甜蜜戲演得不夠自然,孔雁最後隻能咬着牙上,死命回想自己談戀愛的時候那種感覺。
陳正道感慨說,國内的演員演傷心和痛苦都挺在行,怎麼一演甜蜜戲就不會了。孔雁是以也有所反思:大家都是學表演的,角色在深淵裡怎麼苦怎麼難受,都能表現得很好,但為什麼一演甜膩就容易覺得不自然呢?“可能是因為我們從小的教育和生長環境吧。對這種’小确幸’,就是日常小小的甜,不管是友情、親情還是愛情的美好感受,我們忘了把它儲存下來。隻記得天啊,我這個月房貸要還多少、業績要完成多少!好像平時大家真的不太懂得去享受生活。”
挑戰三:區分舞台及影視的表演方式
孔雁以往甚少在影視劇中露臉,但實際上她是非常成熟的舞台劇演員,出演過多部孟京輝執導的劇作,如《空中花園謀殺案》《初戀》《琥珀》,還演過《呼吸》《如夢之夢》等戲劇作品。孔雁2008年中戲畢業,正好是北京乃至全國小劇場欣欣向榮發展起來的時候,當時“北漂”各方面的壓力都不算很大。再加上中戲的前輩有先到舞台上磨煉再去演影視劇的傳統,比如章子怡、袁泉都是這樣的,孔雁看師兄師姐們都這樣過來的,加上自己确實喜歡舞台,就專注于此。
從專注舞台劇到現在接演影視劇,孔雁坦言一則跟收入報酬有關系,其次是恰好有這樣的機會,是比較順水推舟的選擇。在孔雁心目中,舞台始終是滋養她的地方,在舞台上表演跟在鏡頭前表演不同,沒有後期輔助,也沒有演很多條剪最合适的一條,而是完全看現場這個演員到底有多少東西,“會有一種被扒光了的感覺”。被問起未來會更側重于舞台劇還是影視劇,她很坦誠地回答:“我有足夠能力解決溫飽的情況下,一定會重回舞台再回回爐的。溫飽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自己還揭不開鍋的情況下,就有點沒必要了。”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