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戈壁地貌
冬日黑戈壁
黑戈壁位置圖
地處草原絲綢之路要沖的黑戈壁
黑戈壁是中國一片神秘的土地。指的是甘肅省、内蒙古自治區與新疆自治區之間東起額濟納河,北抵中蒙界山,南臨河西走廊西段,西依天山東段的一個大約20餘萬平方公裡的區域。在黑戈壁腹地的馬鬃山地區,有兩座建于二十世紀初期的堡壘要塞,一個黑喇嘛城堡,一個是楊增新要塞。
馬鬃山鎮北山羊雕塑
手持鋼槍的黑喇嘛
右二為黑喇嘛
中間為黑喇嘛
“黑喇嘛”本名“丹畢堅贊”,也稱“丹賓堅贊”。“丹賓堅贊”是對宗教上層人物的敬稱,還有人叫他“丹畢諾顔”。“諾顔”是蒙古語王爺的意思。因他長相魁梧,頭顱碩大,當地牧民又叫他“大頭喇嘛”,但他最常見的名字是“假喇嘛”和“黑喇嘛”。他是“卡爾梅克”人,是乾隆年間吐爾扈特東歸後留在俄國的“衛拉特”蒙古人,出生在俄國西蒙古阿斯特拉罕州杜爾伯特部,曾在北京嘉呼克圖衙門服務過,1910年來到新疆,1911到1912年率軍襲擊駐科布多的中國軍隊,并對漢、回民族集體屠殺。1914年被俄國政府關進監獄,1917年獲得自由,1919年在外蒙古與中國軍隊作戰,1920年的冬天,黑喇嘛帶着自己的部下走出中蒙界山來到黑戈壁,在今天馬鬃山鎮南的丘陵中修建著名的要塞——“丹賓喇嘛”城堡,扼守黑戈壁最大的水源“公婆泉”,并圍繞要塞搭建起五百多頂帳篷,靠打劫過往商隊為生,氣勢非凡,好不威武,過往客商無不談之色變。
鳥瞰碉堡山軍事要塞
深深的塹壕
“黑喇嘛”城堡頗為壯觀,馬鬃山的牧民把它叫作“碉堡山”,方圓五平方公裡範圍内的山頭上密集地分布着碉堡、戰壕、營房等工事。每一個小山包上都有一個崗樓。且與中央建築群之間用戰壕相連,層層疊疊的掩體和射擊孔構成密不透風的火力網。堡壘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沒有相當專業的軍事眼光,不可能設計得出來;沒有相當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不可能完成這項巨大的工程。曾經叱咤大西北黑戈壁的“黑喇嘛”,一度讓新疆、甘肅、内蒙古的老百姓視為洪水猛獸。
黑喇嘛巢穴
山頂碉堡
外圍工事
人們将其比喻為“絲路羅賓漢”、“魔鬼黑喇嘛”。當地人吓唬孩子,不說狼來了,而是說“黑喇嘛”和“尕司令”來了(尕司令指馬仲英,“尕”是小的意思,因其20歲就當上司令,故稱“尕司令”),在20世紀初葉,“黑喇嘛”的一舉一動甚至牽動着整個亞洲的神經。1924年,蒙古将領巴勒丹道爾率領紅色蘇聯和外蒙古組成的一支遠征軍将黑喇嘛斬首。
被蘇蒙遠征軍斬首的黑喇嘛
在遠征軍的一把火中,丹賓喇嘛的城堡化作一片廢墟,外蒙古軍警把黑喇嘛的頭顱插到了一枝長槍上,在外蒙古各地遊街示衆,告訴所有的蒙古人黑喇嘛已經死了。20世紀20年代,蘇聯永久儲存了兩個人的遺體,一個是列甯,另一個是黑喇嘛的頭顱。至今,黑喇嘛的頭顱完好地儲存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座彼得大帝時期的建築物裡,是編号為3394的珍藏品。
楊增新戎裝像
說到碉堡山“黑喇嘛”要塞,就不得不說明水的“楊增新要塞”。楊增新字鼎臣,雲南蒙自人,1864年3月6日(清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八)生。1888年中舉,次年聯捷進士。曾任甘肅中衛知縣、河州知府,1900年任甘肅提學使兼武備學堂總辦,1907年入疆任新疆陸軍國小堂總辦,兼督練公所參議官。1911年升任鎮迪道兼提法使。中華民國成立後,被任命為新疆都督兼民政長官。
清末民初,内憂外患,群雄四起,中國正處在“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之際,從未有過這種極大的危機,國勢命若一線懸絲,中華民族處在亡國滅種和自我解救的掙紮過程中,而此時日本觊觎東北;沙俄侵占科布多,吞并唐努烏梁海、兵出外蒙古;英國侵略西藏,世界列強正在生吞活剝蠶食中華邊土,欲置中國于死地,欲殖民中國掠取資源,這不平等條約,那屈辱的條款簽了個沒完,割地賠款不止,人民深陷水深火熱之中。此時的新疆已成“鬼蜮險地”,危在旦夕。被明哲保身的中央大僚們視為“身敗名裂”的危險之地。而深明大義,胸懷大局的楊增新則臨危不懼,衆望所歸,勇敢地站在了曆史的風口浪尖。成功保全并使行政分離中的新疆得以完整統一,靠自身微薄之力看護萬裡邊疆,讓中國六分之一的版圖安然無恙,其功勞毫不亞于左宗棠。
楊增新要塞1
楊增新要塞2
楊增新要塞3
楊增新要塞4
楊增新要塞位于明水古城西北方向的山頭上,看上去像是一個巨大的雞冠子。指揮中心、瞭望台、哨所、戰壕、掩體、火力分布點……錯落有緻,甚至包括餐廳、清真寺。在如此堅硬的山體中,不但有人工雕琢的台階,甚至有隐秘安全的秘道。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在向陽的山坡上,利用一個巨大“石碗”,構成一組照明裝置。這“石碗”原本是雙人床大小的天生的凹型卵石,可以盛下半噸燃油。當年每到夜晚,人們就将它點燃,它足可以代替探照燈,不但為要塞提供了照明,也将路經者、來犯者置于嚴密監視之下。
楊增新要塞5
楊增新要塞6
楊增新要塞7
楊增新要塞8
1918年,亂世枭雄黑喇嘛在俄羅斯與外蒙古無法存身,要求來新疆避難,遭到新疆督軍楊增新斷然拒絕。聽聞黑喇嘛,楊增新是如臨大敵,将提防一個隻有幾百人的敗軍之将,擺在最優先的地位。然後立即給東疆邊防(哈密)下達了一道“雞毛信”——《訓令哈密營、縣,修複塔爾納沁城垣文》其慎之又慎,思之又思,隻因為他認為事關重大。哈密是新疆與黑戈壁之間唯一的城防,是面對整個東北廣袤無人區的大門。楊增新及時關閉了這扇門,隻出不進,也關閉了亂世枭雄“黑喇嘛”将不安定因素引入新疆的路徑。楊增新堅信棄絕戰亂是新疆人民的共識,新疆古老的綠洲、牧場不是野心家的試驗站,隻要有一點火星,就會釀成森林大火,對新疆本來脆弱的平衡無疑是滅頂之災。楊增新斷然拒絕了黑喇嘛,并非出自私人恩怨。他們隻不過分别站在了一道準繩的兩邊而已。黑喇嘛力圖在地緣政治重組期間據有自己的空間,楊增新則要帶領全疆各族百姓渡過險惡的驚濤駭浪,到達彼岸安全的世界。黑喇嘛與楊增新的兩個要塞都給人以過度防衛的印象,不同的是,黑喇嘛保護的是他自己的安危,楊增新則是為了中國六分之一土地上的文明得以延續。
楊增新
楊增新之墓
楊增新在新疆開渠墾荒,獎罰分明,解決民生問題。新疆開始了有史以來轟轟烈烈的大建設,獎勵農耕、畜牧,在其主政期間新增耕地3749525畝,是清從康熙年間至今200多年中新疆所增墾地的1.656倍,流民也得以自養,無事生非者絕迹。楊增新倡導興辦實業,采取靈活的融資方式,新穎多變招攬人才;發行紙币,維持社會市場“血液流通”,他以“振興教育,關系國家根本大計”為宗旨,針對民族雜亂、語言不通的情況,進行以收取實效為目的的教育整頓與改造,設立“新疆法政學校”後被人們稱之為“新疆之父”。1928年他通電擁護南京國民政府,宣布易幟歸附,7月1日就任新疆省政府主席之職。同年7月7日被政敵樊耀南刺殺,一代英雄就此謝幕,讓人實在惋惜。
黑戈壁有許多未解之謎,黑喇嘛城堡、楊增新要塞、以及明水古城之迷,有待我們進一步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