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弓

女史箴圖(隋唐官本)局部
公元384年,在與新安公主結婚十年後,41歲的王獻之喜得千金。
父親王羲之給這個孩子取名“神愛”,寓意神都疼愛她,希望女孩一生都能受到神的庇佑。
在王獻之眼裡,妻子高齡産子,唯一的女兒自然是珍寶中的珍寶。
可是神采飄逸的大才子不會想到,自己想要一生呵護的心肝寶貝,會在将來經曆怎樣的人生磨難。
01
表面的風光
含着金鑰匙出生的王神愛,生得聰慧伶俐,樣貌非凡。
也許是遺傳了書香世家祖輩們的才華,她從小就喜歡書法,并且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她勤讀王家書法碑帖,廣采諸家之長,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從朝廷到民間,都在贊美這位女書法家的一手好字。
才貌雙全的少女,在家族的蔭庇下長大。
當她長到可以嫁人的年紀,很快便成為各大家族争相求親的對象。
一時間,踏破門檻的求親者排起了長龍。
這其中,就有給自己求兒媳婦的晉孝武帝司馬曜。
司馬曜和新安公主是姐弟,司馬曜繼位後,立了嫡長子司馬德宗為皇太子。
如今,為了親上加親,司馬曜想讓外甥女嫁給自己的這個兒子。
時值東晉末年,王獻之與新安公主已離世多年,琅琊王氏早就沒落。
王家聽說可以和皇帝結為姻親,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般。
他們開始憧憬家族重振後的美好景象,一口答應了這樁婚事。
太元二十一年(396),在京城任職的六伯父把王神愛送走了。
自此,13歲的女孩嫁給了15歲的皇太子,成為了皇太子妃,俨然一個美好的瑪麗蘇開頭。
不谙世事的小姑娘,高高興興邁進了太子府,本以為迎來了人生契機,哪曉得王家的這番攀龍附鳳操作,把自己推向了一條坎坷路。
02
新婚之瘍
看似尊貴的王神愛,面臨着無比的尴尬,因為她的丈夫雖身處太子的尊位,卻生來就有智力障礙。
司馬德宗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完整的話,寒暑冷熱不能分辨,飲食起居不能自理,甚至連自行走路都不會。
一舉一動,全靠下人服侍。
新婚之夜,呆呆的太子,呆呆的望着表妹,竟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嫁與太子的同年,司馬曜被張貴人用大被子捂死。
按“有嫡立嫡”的規矩,司馬德宗被人簇擁着當了皇帝,是為晉安帝。
短短一年時間,王神愛以火箭速度,成為了帝國最尊貴的皇後。
她卻更加高興不起來,傻丈夫被别有用心的人,當做傀儡來掌控權力,自己隻能跟随丈夫,掌管起了後宮。
一個傻丈夫,自然是無法和她有情感交流的,這其中的煎熬和痛苦,又有誰知曉。
面對這麼一具沒有回應的軀體,王神愛到底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她不得不實際負責起東宮全部的日常事務,而對丈夫,則不理不睬,狠心甩給了晉安帝的兄弟們照顧。
03
皇宮陰雲
東晉王朝的實際權力,落在了王神愛的舅父、稽王司馬道子父子手上。
司馬道子當權之後,各方勢力還有許多将軍,紛紛出來,争奪地盤,擁兵自立。
戰争、殺戮、聚衆暴動,隔三差五發生兵變。那個所謂的晉安帝,徹底淪為了擺設。
雖然每天過着錦衣玉食的日子,但是丈夫随時可能被人拉下馬,王神愛隻覺得,自己成了一個惶惶不可終日的皇後。
元興二年(403),司馬道子父子被手握兵權的桓玄所殺,後者輕輕松松就篡了位。
桓玄要自立為帝,于是導演了晉安帝禅讓的一出戲。
他讓人事先寫好禅讓诏書,逼迫司馬德宗親自抄寫。
全篇310個字,司馬德宗用了整整三天,才艱難的抄寫完。
随後,他被立即廢掉,改封平固王。
第二年,王神愛和她的傻丈夫,被桓玄遷出了建康台城的宮殿,發配到浔陽郡。
從小養尊處優的女人,陷入了颠沛流離之中。
這年六月,一群來自“北府兵”的軍人颠覆了桓玄政權,桓玄戰敗被刺身亡。
軍人頭領劉裕,把夫妻二人接回了建康,晉安帝得以複位。
可惜僅僅過去7天,桓振又攻陷江陵,再次俘虜了晉安帝,王神愛又被軟禁起來。
别人家的皇後是母儀天下,到自己則是自身難保。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生存,自然是不能安心的。
但手無寸鐵,王神愛這個弱女子唯一能做的,隻有熬。
一直到406年,王神愛終于熬出了頭。
這一年,晉安帝夫婦再次被解救,重歸建康。
04
最後的倔強
皇宮的處境,并不比軟禁時期安穩多少。
東晉的皇權已由劉裕掌控,幾乎所有兵權都在他的陣營當中。
丈夫無法依靠,王神愛想憑着一己之力去扭轉局勢,可是她哪懂朝中的算計和心機。
掌權的軍人之間在醞釀風暴,對劉裕滿懷嫉恨的劉毅,形成了朝中新的一極。
始終陪伴司馬德宗的皇弟司馬德文,也漸漸向這個群體靠攏。
他們多次向劉裕公開發難,最後,劉裕怒了。
義熙八年(412),劉裕開始迫害大臣,直接诏令外地刺史。
劉毅終下決心,對劉裕作最後一搏。
同年八月,曆經宮廷政變、幾次搬出搬進皇宮的王神愛,終于憂郁而終,寂寞地病逝在徽音殿,谥安僖皇後,時年29歲,一生無子。
王神愛也許是幸運的,因為後來發生的那些骨肉相殘、國破家亡,她并沒有看到。
當年九月,剛剛埋葬完王神愛,劉裕就發出針對劉籓、謝混的逮捕令,并于同年發兵讨伐劉毅。
來年四月,劉裕發出指令:“罷皇後脂澤田四十頃”。對王神愛充滿怨恨的他,要剝奪将來東晉皇後的小金庫。
六年後,王神愛的傻丈夫被中書侍郎王韶之,活活繳死在建康東堂。
說來諷刺,這個王韶之也出自琅琊王氏,與王神愛同宗。
晉安帝死時37歲,來年正月,他與已離開六年之久的王神愛,一起葬在了休平陵。
王神愛這一生,也曾有過少女夢,希望覓一知己共度。
陰差陽錯間,卻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也許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的悲劇,隻是可惜了,那滿身的好才華。
明 唐寅《王獻之休郗道茂續娶新安公主圖》
05
再回頭看下。
郗道茂是王獻之的表姐,兩人青梅竹馬、兩情相悅,婚後醉心于書法,遊山玩水,可說琴瑟相諧。
不過,有了家室的王獻之,被新安公主看上了。
也許是新安公主愛慕王獻之,也許是孝武帝要提拔王獻之,總之皇帝決定将新安公主嫁給王獻之,是以下旨逼迫王獻之與郗道茂離婚。
王獻之為逃避旨意拒婚,不惜用艾草燒傷自己的雙腳,導緻後半生足疾上身,常年行動不便。
可是即便如此仍舊無濟于事,皇命難違,王獻之隻有忍痛休了郗道茂。
王獻之終身活在悔恨當中。
病危的時候,家人為他請來道士。
晉書有載: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雲:“不覺有餘事,唯憶與郗家離婚。”
“不覺有餘事,唯憶與郗家離婚。”這一句實在令人心酸。
本是一對神仙眷侶,活活被拆散。
一個郁郁而終,另一個頑疾纏身終生活于悔恨當中。
不勝唏噓。
在想,司馬道福在地下見到女兒時,她會不會有種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