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一座城市的美味,往往要到最角落的地方才能發現;一個小小的店面,往往最能傳來吸引人的香味。在薄霧未消的清晨來一籠熱氣騰騰的包子,格子間忙碌半天後去樓下小店吃一碗澆頭滿滿的手工面條,下班約兩三好友在煙火氣十足的燒烤店撸個串……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在曆下區的街頭巷尾,就散落着不少這樣的小店:店面不大、品種單一,經營多年卻一直人氣爆棚。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讓他們成為了一種最具煙火氣的街巷飲食文化符号。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泉水流淌着家鄉的美,濟南的油旋回家的味兒”。一口酥香的濟南油旋配上一碗甜沫兒,構成了無數老濟南人記憶中的早餐味道。位于寬厚裡街區的“弘春美齋”油旋店,則是濟南油旋的不二選擇。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蔥香透鼻,色澤金黃;酥脆外皮,柔嫩内瓤。”這是濟南油旋的特色,更是“弘春美齋”油旋的特色。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油旋的制作有12道工序,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差錯。像和面是有講究的,春夏秋冬都有不同要求。另外,做油旋的面要疊很多遍,程度得到捏起來像綢緞一樣的光滑,這樣和面的話一次得40分鐘左右。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擀面、抹料、卷面完成後,油旋就要進行烙制。經過高溫的加工,蔥油的顔色浸染白面,呈現出誘人的金黃。烙好之後的油旋還需經過烤制,烤好之後,蔥香濃郁,片片成旋,令人難以相信這僅僅是由油、蔥、細鹽和面粉構成的美味。油旋的“正确打開方式”一定是趁熱吃,金黃色的油旋咬一口,滿嘴酥香,回味悠長,再配一碗雞絲馄饨或是一碗甜沫兒,可謂物美價廉,妙不可言。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相傳油旋是清朝時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齊河縣)去南方闖蕩時在南京學來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來濟南後依據北方人的飲食特點将油旋的口味改成鹹香味,一直傳承至今。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代顧仲編著的《養小錄》中這樣記載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劑,擀開。再入油成劑,擀開。再入油成劑,再擀如此七次。竈烙之,甚美。”據說道光年間濟南城裡的鳳集樓是較早經營油旋的店家,民國初年時,濟南有十幾家經營油旋的店鋪,油旋成了當時名揚全國的小吃。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濟南人鐘愛油旋,從口味制作到出爐,融合了濃濃的泉城特色。和面、上油、制面胚、烙制、烤制、做旋……要經曆 12 道制作工序才能吃到的美味,自是有着獨特的風味。濟南油旋的做法在清朝時便有記載,其中最講究的當屬和面。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用古法的技藝“搋、疊、打”進行上百次的重複,最後使面團光滑,不粘手,又不粘擀面軸時才可繼續下面的步驟。将近60層的面皮酥脆至,内裡夾雜着的章丘大蔥香氣彌漫,經過濟南泉水浸潤的内裡更是柔軟如絮,一碗雞絲馄饨加熱騰騰的油旋,開啟了濟南人一天的忙碌,各種滋味, 妙不可言。

1.面粉水和酵母混合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2.揉至光滑等待1個小時發酵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3.油酥混合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4.油面粉糖做油酥,分成10份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5.發酵好的面粉分成10份,每份80克左右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6.面團擀開油酥塗上卷起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7.分成10分分别包上油酥卷起備用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8.從中間對切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9.捏一下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10.卷起,用擀面杖擀平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11.等待發酵制1.5倍大,表面刷油,180度烤30分鐘

外酥裡軟又多層,大人孩子都愛吃的山東非遺特産——油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