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泉城寶藏我來說 | 濟南油旋

油旋,是濟南傳統風味小吃。色呈金黃,形如旋渦層多松散,外酥脆,内軟嫩,香味濃。它營養豐富,油脂含量适中,口感軟嫩香酥,既可做餐桌上的主食,也可做随意小吃,老幼鹹宜,是餅類食品中的精品。

名吃油旋在濟南已有百多年的曆史。油旋最早出現于濟南是在清代。相傳油旋是清朝的徐氏三兄弟去南方闖蕩時在南京學來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來濟南後依據北方人的飲食特點,将油旋的口味改成鹹香味,一直傳承至今。清道光年間,濟南城裡的鳳集樓就有油旋經營。光緒二十年(1894年)開業的文升園飯莊制作的油旋,急香濃郁,層次分明,外酥内嫩,很受歡迎。1956年後,聚豐德飯店制作的油旋生産曆史最長、最受泉城人的喜愛,成為濟南名吃。1958年,毛澤東主席到濟南就品嘗過聚豐德做的油旋。濟南油旋獲濟南名優面點、濟南名優(風味)小吃、中華名小吃等榮譽。

小小的油旋看上去雖不起眼,制作工藝卻不簡單,薄薄的小餅竟由六十餘層薄如報紙的面皮疊壓而成,清代顧仲編著的《養小錄》中這樣記載了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劑,擀開;再人油成劑,擀開:再入油成劑,再擀;如此七次。竈烙之,甚美。”制作傳統油旋的原料為油、面、蔥、鹽,但制作方法卻相當講究:将面粉加适量水、少許精鹽,醒兩小時後,下劑,擀皮:将擀好的皮抹豬大油、精鹽、撒蔥米,卷好(卷60層)制成生坯:将生坯放吊爐裡烤至定型,取出:放在爐上層淋花生油烙制10分鐘至金黃色。這樣香、酥,外焦裡嫩的油旋就出爐了。

油旋是濟南傳統飲食文化中的一個優秀代表,是濟南飲食曆史的見證。保護和傳承優秀的傳統飲食文化,是傳承延續中華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不斷提高的文化生活和物質生活的需要。從這一角度講,保護油旋這一傳統小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