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泉城宝藏我来说 | 济南油旋

油旋,是济南传统风味小吃。色呈金黄,形如旋涡层多松散,外酥脆,内软嫩,香味浓。它营养丰富,油脂含量适中,口感软嫩香酥,既可做餐桌上的主食,也可做随意小吃,老幼咸宜,是饼类食品中的精品。

名吃油旋在济南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油旋最早出现于济南是在清代。相传油旋是清朝的徐氏三兄弟去南方闯荡时在南京学来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来济南后依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将油旋的口味改成咸香味,一直传承至今。清道光年间,济南城里的凤集楼就有油旋经营。光绪二十年(1894年)开业的文升园饭庄制作的油旋,急香浓郁,层次分明,外酥内嫩,很受欢迎。1956年后,聚丰德饭店制作的油旋生产历史最长、最受泉城人的喜爱,成为济南名吃。1958年,毛泽东主席到济南就品尝过聚丰德做的油旋。济南油旋获济南名优面点、济南名优(风味)小吃、中华名小吃等荣誉。

小小的油旋看上去虽不起眼,制作工艺却不简单,薄薄的小饼竟由六十余层薄如报纸的面皮叠压而成,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了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人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制作传统油旋的原料为油、面、葱、盐,但制作方法却相当讲究:将面粉加适量水、少许精盐,醒两小时后,下剂,擀皮:将擀好的皮抹猪大油、精盐、撒葱米,卷好(卷60层)制成生坯:将生坯放吊炉里烤至定型,取出:放在炉上层淋花生油烙制10分钟至金黄色。这样香、酥,外焦里嫩的油旋就出炉了。

油旋是济南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优秀代表,是济南饮食历史的见证。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饮食文化,是传承延续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不断提高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从这一角度讲,保护油旋这一传统小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