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廷戰場獲勝,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圖謀,為何談判反遭予取予求?

尼克松有句非常經典的話:“

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永遠不要期望在談判桌上得到。你可以讓步,你還可以讓,你讓到底,對方都不會了解

。” 這句話用來形容晚清時和列強打交道的中國,是再貼切不過了。面對多如牛毛的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想必當時的清廷統治者都麻木了:誰叫咱們打不過人家,人家肯跟你談就不錯了,咱們還有讨價還價的餘地嗎?自然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列強說什麼就是什麼,隻要政權不垮台,哪怕明知簽了不平等條約相當于割肉飼虎,隻能換來暫時的和平,也隻好認慫了。

但如果把這句名言換個角度來看,是不是隻要在戰場上能得到的東西,談判桌上也就一定能得到,至少不會太吃虧呢?對于當時的清廷來說,還真不是。就拿和沙俄談判歸還伊犁這事來說,着實令人大跌眼鏡。明明老天賜給了大清一位不世出的名将

劉錦棠,

克服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創造了一個接一個的戰争奇迹,打得襲擾新疆的叛軍屁滾尿流,

粉碎了沙俄搞亂新疆的圖謀,大大增加了談判桌上的砝碼,可是等到談判的時候,卻像是自己打了敗仗似的,任憑沙俄予取予求,

這是這麼回事呢?

清廷戰場獲勝,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圖謀,為何談判反遭予取予求?

原來清廷派出的使者崇厚,面對沙俄提出的苛刻條件,不僅全盤照收,而且不等朝廷首肯就簽訂了喪權辱國的

《裡瓦幾亞條約》(如上圖)

,仿佛自己是戰敗國派來乞和的,完全無視劉錦棠之前曆盡艱辛在戰場上取得的勝利成果。按理說清廷本來可以一鼓作氣,借戰場勝利之機,趁機在談判桌上逼北極熊兌現承諾歸還伊犁,結果卻鬧了個國際笑話。

1.《裡瓦幾亞條約》有多喪權辱國?

咱們首先來看看這個《裡瓦幾亞條約》有多離譜。

第一,

割地

。根據條約規定,清朝政府所收回的僅是伊犁部分地區,作為伊犁屏障而且經濟上最富饒的霍爾果斯河以西以及特克斯河河谷一帶地區,概由俄國所占有

。結果形成了沙俄“有歸地之名”,而清朝政府“無得地之實”的情況。

打個比方,相當于錢包被搶了找強盜要,結果強盜取走了錢,隻拿回一個空錢包。

清廷戰場獲勝,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圖謀,為何談判反遭予取予求?

同時,條約并規定将

喀什噶爾和塔爾巴哈台兩地所屬疆界,按照俄方要求重新加以調整。這意味着在這兩個地區,中國又将喪失大片領土。

第二,

賠款

。清朝政府賠款五百萬盧布(約合庫平銀二百八十餘萬兩),作為俄方“代管伊犁所需兵費”的賠償。

第三,

通商貿易特權

。此外還有三個附件:《陸路通商章程》規定沙俄可以在中國邊界百裡以内免稅貿易;《中俄瑷珲專條》規定沙俄可在松花江行船至伯都納,并可以在沿江一帶進行貿易;《兵費及恤費專條》規定賠款五百萬盧布,在一年内還清。

沙俄通過《裡瓦幾亞條約》獲得了蓄謀已久要奪取的各項特權和利益。有關通商貿易的所有條款,全是駐華公使布策在北京期間“

向總理衙門求之多年而不可得者

”,這一次崇厚“

甘受其绐,求無不應

”,竟同意了這些喪權辱國的勒索。《裡瓦幾亞條約》簽訂的消息一傳入國内,引起極大的震動,朝野上下對崇厚的賣國行徑,表示了強烈的譴責。

大家或許會覺得,偌大個大清,怎麼就偏偏派崇厚這麼個不靠譜的家夥去談?那麼崇厚是何許人也,大好形勢下和沙俄談判,是怎樣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

2.崇厚的背景和經曆

崇厚,姓完顔,

金朝皇族後裔

,先祖乃金世宗完顔雍。滿州鑲黃旗人,父為河道總督,兄為刑部尚書,妥妥的一個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名門望族子弟加官二代。事實上,

崇厚并非對外國一無所知的井底之蛙,他也是洋務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之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清廷戰場獲勝,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圖謀,為何談判反遭予取予求?

崇厚的一路亨通與恭親王奕䜣對他的賞識具有重要關系。第二次鴉片戰争戰敗後,清政府被迫設立南北口岸通商大臣。1860年至1870年,崇厚在奕䜣舉薦下擔任華北三口通商大臣長達十年。在擔任三口通商大臣期間,

崇厚與西方人士接觸較多

,并親眼見識到了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這使得崇厚認識到中外軍事力量上的差距,

他沒有像倭仁等保守官員那樣抵制西方科技,而是開展洋務運動。

其次,崇厚在天津設立機器制造局與煉鐵廠等近代工廠。崇厚奉奕䜣之命在天津籌劃設立機器制造局。1867年,天津機器制造局成立,分東西兩局,主要制造火藥、火炮、輪船等。

天津機器制造局(如下圖)也是當時華北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工廠。

清廷戰場獲勝,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圖謀,為何談判反遭予取予求?

直到1870年,為處理天津教案的善後事宜,崇厚卸任了三口通商大臣,被清政府任命為欽差大臣赴法國謝罪,開啟了他的外交官生涯。按理說這是吃力不讨好的任務,既要争取法國諒解,又不能過于損害朝廷的臉面。但崇厚還是不辱使命,比較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保全了清廷的體面,給慈禧留下勇于任事的良好印象。因而崇厚回國後馬上受到朝廷重用,随即升任盛京将軍。

這時恰逢左宗棠和劉錦棠進軍新疆大獲全勝,大部領土重回清廷版圖,隻剩伊犁一隅有待和沙俄談判以竟全功。但朝廷裡的滿洲貴族不願讓漢族官僚獨攬收複新疆全功,畢竟此刻清廷在軍事上已幾乎完全依賴漢族民團,造成滿人在政治上逐漸式微,各省督撫漢族官僚過半,令清廷有尾大不掉之感。如果收複伊犁還是漢人的功勞,那麼清廷上層是不能接受的,是以必須由滿人來赢得這個榮譽。

但是朝廷裡的八旗子弟除了提籠架鳥,啥也不能幹,好不容易出了這個個崇厚,不僅辦過洋務,還出過國跟洋人打過交道,口碑還不錯,看着挺能幹,于是慈禧就任命崇厚為全權代表,遠赴俄國談判要求歸還伊犁事宜。

3.賣國條約是如何簽訂的?

由于沙俄之前趁大清内憂外患,趁火打劫攫取了不少領土,本來是極其瞧不起大清的,但由于劉錦棠在新疆打得太漂亮,崇厚便受到了進階别外交禮遇。

話說崇厚到達聖彼得堡,俄國人在确定了全權代表身份後,立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坐皇家馬車,檢閱儀仗隊,又舉辦了盛大的皇家舞會,完全按照迎接西方強國使節的标準接待了崇厚。看來左宗棠大軍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使得大清的國際地位有了明顯提高,有了談判的底氣。

應該說崇厚這個時候拿了一手好牌,運氣爆棚。為何這麼說呢?因為當時

俄國在第十次俄土戰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國庫空虛,無力在新疆和清廷開戰。

而且此刻俄國在國際上空前孤立,英國人處處在找它的麻煩,談判失敗,戰争所得幾乎損失殆盡,導緻國内也陷入了危機。因為失敗的恥辱,讓

沙皇亞曆山大二世

的統治權威受到了動搖,針對他的暗殺層出不窮。

清廷戰場獲勝,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圖謀,為何談判反遭予取予求?

大好局面下,崇厚硬生生的腦子短路了,竟然把這副牌給打輸了。本來俄國的底牌是可以全部歸還伊犁,但要求清廷出血250萬盧布,至于其他的好處,能争取就争取,争取不到就算了。但談着談着變成了部分歸還伊犁,賠償500萬盧布,沿伊犁到嘉峪關一線,全面開通商路,設立領事館,這差距是不是太大了一點?

此時俄國人也莫名其妙,最初隻是漫天開價,可是很快發現崇厚不會還價!俄國人說歸還伊犁可以,要把以前在新疆北部針對俄國商團的首犯

徐學功

問罪,崇厚聽後馬上要求國内照辦,結果收複新疆的民團首領,已經被收編為清軍将領的功臣

被立即免職。

這一下把俄國人給驚呆了,忽然發現對方的這個使節,居然是外交白癡。這個意外發現令他們喜出望外,于是立即變臉重新修改了談判内容,随即更多更加不合理的要求被提了出來,而崇厚幾乎全盤笑納了。最重要的是著名的

考夫曼線

,俄國突厥斯坦總督考夫曼提出的

伊犁城周圍北西南三面,幾乎全都劃給沙俄,隻留了一個孤獨的伊犁城,和一個僅有的向東的通道給大清

清廷戰場獲勝,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圖謀,為何談判反遭予取予求?

按理說崇厚畢竟是個洋務派官員,多少見過大世面,招募過洋槍隊,開辦天津機械局,也不是第一次出國了,怎麼會突然變得這麼蠢?

4.崇厚的性格缺陷

咱們不妨試着從這個官二代以前的經曆加以分析。當年崇厚處理

天津教案

法國領事豐大業

曾像罵孫子一樣把崇厚罵得狗血淋頭,甚至在要求不被滿足的情況下,拔出手槍對着崇厚背後的花瓶開了一槍!花瓶碎了一地,彈出的碎片劃傷了崇厚,可是崇厚居然一點沒有爆發,仍然一臉木然的呆立不動,仿佛受傷的不是他。要知道,崇厚的先祖可是當年剽悍無敵、縱橫漠北、滅亡北宋的

金兀術

呀!崇厚的身上怎麼一點血性都沒有?!金兀術若地下有知,恐怕會從墳墓裡爬出來,猛捶崇厚這個不争氣的後代!

清廷戰場獲勝,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圖謀,為何談判反遭予取予求?

結合崇厚名門望族的背景和一路青雲直上的履曆,我們似乎可以從中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人的人生太順了,含着金湯匙出世不說,在險惡的官場還一路順風順水。是以這樣的人在強權和壓力面前,大機率是會手足無措,腦筋短路的。同樣是洋務派官僚,

崇厚和左宗棠卻有着本質上的不同。

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和先進技術,

左宗棠承認洋人有許多地方值得學習,但自己的國家也并非一無是處,沒必要妄自菲薄。而崇厚不然,之前辦過洋務的經曆,恰恰令他産生一種心理上的畏懼感,覺得大清處處不如人,面對洋人還沒開口就自覺矮了一截。

偏偏他面對的還是以貪婪霸道著稱的北極熊,本來還以為是去摘桃子的崇厚,頓時變得像可憐蟲一樣,任人宰割了!

5.朝廷的反應

剛開始的時候,朝裡的滿族官員們,收到崇厚的來電,聽說俄國願意交還伊犁,全都興高采烈,而且為了避免被漢臣争功,還打算跳過左宗棠,派滿族官員的錫綸去接收伊犁。可是沒多久,綽号“鬼子六”的恭親王就發現事情不對了,看到崇厚發回來報告,幾乎都是俄國人要什麼,崇厚就給什麼,憑借多年的外交經驗,老辣的官場直覺,恭親王知道,這樣下去,恐怕是要出事的。趕緊和崇厚切割,就成了他的當務之急。

清廷戰場獲勝,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圖謀,為何談判反遭予取予求?

随着崇厚發回來的電報(如上圖)越多,恭親王的内心也越來越怕。苦思冥想之後,他忽然想到了一個妙招,集體決策,風險共擔,借機金蟬脫殼。于是開始把崇厚發回來的每一份電報,都抄送給左宗棠,讓他拿決定,免得将來自己擔責任。可是這樣一來,電報來往需時間呀,傳朝廷再傳左帥,多長時間?黃花菜都涼了!

遲遲沒有得到北京明确訓示的崇厚,已經前往克裡米亞的

裡瓦幾亞宮(如下圖)

,在沙皇的見證下,簽署了兩國條約。這個條約太過屈辱了,簡直就是戰敗協定,甚至連俄國外交部長格爾斯在簽約以後,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當條約傳回北京,朝野頓時輿論大嘩,反對的奏折從四面八方,像雪片一樣彙集到了老佛爺的案頭。

清廷戰場獲勝,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圖謀,為何談判反遭予取予求?

清廷面臨着空前的壓力,一方面這顯然是一個賣國條約,絕對不能認可。另一方面崇厚是清廷委派全權大臣,難道說話不算數?這在國際上站不住腳,萬一俄國惱羞成怒,全面開戰,那也不是鬧着玩的。但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東面又出事了!此刻日本又跳出來了,琉球國要被吞并!

大清駐日大使何如璋發來急電,事态嚴重,請朝廷快拿主意。此時一批琉球的官員在福建登陸,來大清告禦狀了,琉球國官員

毛精長、蔡大鼎、林世功

三人随後被福建官員,送到了北京的總理衙門,遞上狀子,說國主和世子已經被日本人抓走了,請大清政府主持正義,出兵琉球。

這樣一來,當縮頭烏龜都做不到了,必須給個說法。大清國朝堂上主戰與不出兵又吵架了。從戰略上講,琉球是台灣的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幾年前,日本人出兵台灣的事情還曆曆在目。最關鍵的是會讓同為大清藩屬國的北韓和越南心寒,讓朝廷直接管轄的蒙古和西藏産生妄想,這事的後果很嚴重,大清國不能不做出應對!

屋漏偏逢連陰雨,管琉球的事那就不能和俄國人翻臉,但是這個苦果,大清實在是咽不下去。可是要翻臉不認條約的話,實力有限無法兩頭兼顧,那就管不了琉球了。這樣一來,清廷無疑就失去了作為宗主國的威嚴,寒了諸多藩屬國的心,而且讓日本得寸進尺,将來後患無窮。老佛爺一時間也舉棋不定!那麼面對這種兩難的困局,清廷最終會如何決策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如您覺得文章可讀,煩請關注體元的文史沙龍。您有何看法,歡迎下方暢所欲言,期待您的指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