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廷战场获胜,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图谋,为何谈判反遭予取予求?

尼克松有句非常经典的话:“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永远不要期望在谈判桌上得到。你可以让步,你还可以让,你让到底,对方都不会理解

。” 这句话用来形容晚清时和列强打交道的中国,是再贴切不过了。面对多如牛毛的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想必当时的清廷统治者都麻木了:谁叫咱们打不过人家,人家肯跟你谈就不错了,咱们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吗?自然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列强说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政权不垮台,哪怕明知签了不平等条约相当于割肉饲虎,只能换来暂时的和平,也只好认怂了。

但如果把这句名言换个角度来看,是不是只要在战场上能得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就一定能得到,至少不会太吃亏呢?对于当时的清廷来说,还真不是。就拿和沙俄谈判归还伊犁这事来说,着实令人大跌眼镜。明明老天赐给了大清一位不世出的名将

刘锦棠,

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战争奇迹,打得袭扰新疆的叛军屁滚尿流,

粉碎了沙俄搞乱新疆的图谋,大大增加了谈判桌上的砝码,可是等到谈判的时候,却像是自己打了败仗似的,任凭沙俄予取予求,

这是这么回事呢?

清廷战场获胜,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图谋,为何谈判反遭予取予求?

原来清廷派出的使者崇厚,面对沙俄提出的苛刻条件,不仅全盘照收,而且不等朝廷首肯就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里瓦几亚条约》(如上图)

,仿佛自己是战败国派来乞和的,完全无视刘锦棠之前历尽艰辛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成果。按理说清廷本来可以一鼓作气,借战场胜利之机,趁机在谈判桌上逼北极熊兑现承诺归还伊犁,结果却闹了个国际笑话。

1.《里瓦几亚条约》有多丧权辱国?

咱们首先来看看这个《里瓦几亚条约》有多离谱。

第一,

割地

。根据条约规定,清朝政府所收回的仅是伊犁部分地区,作为伊犁屏障而且经济上最富饶的霍尔果斯河以西以及特克斯河河谷一带地区,概由俄国所占有

。结果形成了沙俄“有归地之名”,而清朝政府“无得地之实”的情况。

打个比方,相当于钱包被抢了找强盗要,结果强盗取走了钱,只拿回一个空钱包。

清廷战场获胜,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图谋,为何谈判反遭予取予求?

同时,条约并规定将

喀什噶尔和塔尔巴哈台两地所属疆界,按照俄方要求重新加以调整。这意味着在这两个地区,中国又将丧失大片领土。

第二,

赔款

。清朝政府赔款五百万卢布(约合库平银二百八十余万两),作为俄方“代管伊犁所需兵费”的赔偿。

第三,

通商贸易特权

。此外还有三个附件:《陆路通商章程》规定沙俄可以在中国边界百里以内免税贸易;《中俄瑷珲专条》规定沙俄可在松花江行船至伯都纳,并可以在沿江一带进行贸易;《兵费及恤费专条》规定赔款五百万卢布,在一年内还清。

沙俄通过《里瓦几亚条约》获得了蓄谋已久要夺取的各项特权和利益。有关通商贸易的所有条款,全是驻华公使布策在北京期间“

向总理衙门求之多年而不可得者

”,这一次崇厚“

甘受其绐,求无不应

”,竟同意了这些丧权辱国的勒索。《里瓦几亚条约》签订的消息一传入国内,引起极大的震动,朝野上下对崇厚的卖国行径,表示了强烈的谴责。

大家或许会觉得,偌大个大清,怎么就偏偏派崇厚这么个不靠谱的家伙去谈?那么崇厚是何许人也,大好形势下和沙俄谈判,是怎样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2.崇厚的背景和经历

崇厚,姓完颜,

金朝皇族后裔

,先祖乃金世宗完颜雍。满州镶黄旗人,父为河道总督,兄为刑部尚书,妥妥的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名门望族子弟加官二代。事实上,

崇厚并非对外国一无所知的井底之蛙,他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之前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清廷战场获胜,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图谋,为何谈判反遭予取予求?

崇厚的一路亨通与恭亲王奕䜣对他的赏识具有重要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设立南北口岸通商大臣。1860年至1870年,崇厚在奕䜣举荐下担任华北三口通商大臣长达十年。在担任三口通商大臣期间,

崇厚与西方人士接触较多

,并亲眼见识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这使得崇厚认识到中外军事力量上的差距,

他没有像倭仁等保守官员那样抵制西方科技,而是开展洋务运动。

其次,崇厚在天津设立机器制造局与炼铁厂等近代工厂。崇厚奉奕䜣之命在天津筹划设立机器制造局。1867年,天津机器制造局成立,分东西两局,主要制造火药、火炮、轮船等。

天津机器制造局(如下图)也是当时华北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工厂。

清廷战场获胜,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图谋,为何谈判反遭予取予求?

直到1870年,为处理天津教案的善后事宜,崇厚卸任了三口通商大臣,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法国谢罪,开启了他的外交官生涯。按理说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任务,既要争取法国谅解,又不能过于损害朝廷的脸面。但崇厚还是不辱使命,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保全了清廷的体面,给慈禧留下勇于任事的良好印象。因而崇厚回国后马上受到朝廷重用,随即升任盛京将军。

这时恰逢左宗棠和刘锦棠进军新疆大获全胜,大部领土重回清廷版图,只剩伊犁一隅有待和沙俄谈判以竟全功。但朝廷里的满洲贵族不愿让汉族官僚独揽收复新疆全功,毕竟此刻清廷在军事上已几乎完全依赖汉族民团,造成满人在政治上逐渐式微,各省督抚汉族官僚过半,令清廷有尾大不掉之感。如果收复伊犁还是汉人的功劳,那么清廷上层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必须由满人来赢得这个荣誉。

但是朝廷里的八旗子弟除了提笼架鸟,啥也不能干,好不容易出了这个个崇厚,不仅办过洋务,还出过国跟洋人打过交道,口碑还不错,看着挺能干,于是慈禧就任命崇厚为全权代表,远赴俄国谈判要求归还伊犁事宜。

3.卖国条约是如何签订的?

由于沙俄之前趁大清内忧外患,趁火打劫攫取了不少领土,本来是极其瞧不起大清的,但由于刘锦棠在新疆打得太漂亮,崇厚便受到了高级别外交礼遇。

话说崇厚到达圣彼得堡,俄国人在确定了全权代表身份后,立刻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坐皇家马车,检阅仪仗队,又举办了盛大的皇家舞会,完全按照迎接西方强国使节的标准接待了崇厚。看来左宗棠大军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使得大清的国际地位有了明显提高,有了谈判的底气。

应该说崇厚这个时候拿了一手好牌,运气爆棚。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当时

俄国在第十次俄土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国库空虚,无力在新疆和清廷开战。

而且此刻俄国在国际上空前孤立,英国人处处在找它的麻烦,谈判失败,战争所得几乎损失殆尽,导致国内也陷入了危机。因为失败的耻辱,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的统治权威受到了动摇,针对他的暗杀层出不穷。

清廷战场获胜,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图谋,为何谈判反遭予取予求?

大好局面下,崇厚硬生生的脑子短路了,竟然把这副牌给打输了。本来俄国的底牌是可以全部归还伊犁,但要求清廷出血250万卢布,至于其他的好处,能争取就争取,争取不到就算了。但谈着谈着变成了部分归还伊犁,赔偿500万卢布,沿伊犁到嘉峪关一线,全面开通商路,设立领事馆,这差距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此时俄国人也莫名其妙,最初只是漫天开价,可是很快发现崇厚不会还价!俄国人说归还伊犁可以,要把以前在新疆北部针对俄国商团的首犯

徐学功

问罪,崇厚听后马上要求国内照办,结果收复新疆的民团首领,已经被收编为清军将领的功臣

被立即免职。

这一下把俄国人给惊呆了,忽然发现对方的这个使节,居然是外交白痴。这个意外发现令他们喜出望外,于是立即变脸重新修改了谈判内容,随即更多更加不合理的要求被提了出来,而崇厚几乎全盘笑纳了。最重要的是著名的

考夫曼线

,俄国突厥斯坦总督考夫曼提出的

伊犁城周围北西南三面,几乎全都划给沙俄,只留了一个孤独的伊犁城,和一个仅有的向东的通道给大清

清廷战场获胜,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图谋,为何谈判反遭予取予求?

按理说崇厚毕竟是个洋务派官员,多少见过大世面,招募过洋枪队,开办天津机械局,也不是第一次出国了,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蠢?

4.崇厚的性格缺陷

咱们不妨试着从这个官二代以前的经历加以分析。当年崇厚处理

天津教案

法国领事丰大业

曾像骂孙子一样把崇厚骂得狗血淋头,甚至在要求不被满足的情况下,拔出手枪对着崇厚背后的花瓶开了一枪!花瓶碎了一地,弹出的碎片划伤了崇厚,可是崇厚居然一点没有爆发,仍然一脸木然的呆立不动,仿佛受伤的不是他。要知道,崇厚的先祖可是当年剽悍无敌、纵横漠北、灭亡北宋的

金兀术

呀!崇厚的身上怎么一点血性都没有?!金兀术若地下有知,恐怕会从坟墓里爬出来,猛捶崇厚这个不争气的后代!

清廷战场获胜,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图谋,为何谈判反遭予取予求?

结合崇厚名门望族的背景和一路青云直上的履历,我们似乎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人的人生太顺了,含着金汤匙出世不说,在险恶的官场还一路顺风顺水。所以这样的人在强权和压力面前,大概率是会手足无措,脑筋短路的。同样是洋务派官僚,

崇厚和左宗棠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先进技术,

左宗棠承认洋人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但自己的国家也并非一无是处,没必要妄自菲薄。而崇厚不然,之前办过洋务的经历,恰恰令他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畏惧感,觉得大清处处不如人,面对洋人还没开口就自觉矮了一截。

偏偏他面对的还是以贪婪霸道著称的北极熊,本来还以为是去摘桃子的崇厚,顿时变得像可怜虫一样,任人宰割了!

5.朝廷的反应

刚开始的时候,朝里的满族官员们,收到崇厚的来电,听说俄国愿意交还伊犁,全都兴高采烈,而且为了避免被汉臣争功,还打算跳过左宗棠,派满族官员的锡纶去接收伊犁。可是没多久,绰号“鬼子六”的恭亲王就发现事情不对了,看到崇厚发回来报告,几乎都是俄国人要什么,崇厚就给什么,凭借多年的外交经验,老辣的官场直觉,恭亲王知道,这样下去,恐怕是要出事的。赶紧和崇厚切割,就成了他的当务之急。

清廷战场获胜,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图谋,为何谈判反遭予取予求?

随着崇厚发回来的电报(如上图)越多,恭亲王的内心也越来越怕。苦思冥想之后,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妙招,集体决策,风险共担,借机金蝉脱壳。于是开始把崇厚发回来的每一份电报,都抄送给左宗棠,让他拿决定,免得将来自己担责任。可是这样一来,电报来往需时间呀,传朝廷再传左帅,多长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迟迟没有得到北京明确指示的崇厚,已经前往克里米亚的

里瓦几亚宫(如下图)

,在沙皇的见证下,签署了两国条约。这个条约太过屈辱了,简直就是战败协议,甚至连俄国外交部长格尔斯在签约以后,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条约传回北京,朝野顿时舆论大哗,反对的奏折从四面八方,像雪片一样汇集到了老佛爷的案头。

清廷战场获胜,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图谋,为何谈判反遭予取予求?

清廷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一方面这显然是一个卖国条约,绝对不能认可。另一方面崇厚是清廷委派全权大臣,难道说话不算数?这在国际上站不住脚,万一俄国恼羞成怒,全面开战,那也不是闹着玩的。但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东面又出事了!此刻日本又跳出来了,琉球国要被吞并!

大清驻日大使何如璋发来急电,事态严重,请朝廷快拿主意。此时一批琉球的官员在福建登陆,来大清告御状了,琉球国官员

毛精长、蔡大鼎、林世功

三人随后被福建官员,送到了北京的总理衙门,递上状子,说国主和世子已经被日本人抓走了,请大清政府主持正义,出兵琉球。

这样一来,当缩头乌龟都做不到了,必须给个说法。大清国朝堂上主战与不出兵又吵架了。从战略上讲,琉球是台湾的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几年前,日本人出兵台湾的事情还历历在目。最关键的是会让同为大清藩属国的朝鲜和越南心寒,让朝廷直接管辖的蒙古和西藏产生妄想,这事的后果很严重,大清国不能不做出应对!

屋漏偏逢连阴雨,管琉球的事那就不能和俄国人翻脸,但是这个苦果,大清实在是咽不下去。可是要翻脸不认条约的话,实力有限无法两头兼顾,那就管不了琉球了。这样一来,清廷无疑就失去了作为宗主国的威严,寒了诸多藩属国的心,而且让日本得寸进尺,将来后患无穷。老佛爷一时间也举棋不定!那么面对这种两难的困局,清廷最终会如何决策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如您觉得文章可读,烦请关注体元的文史沙龙。您有何看法,欢迎下方畅所欲言,期待您的指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