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名臣丁寶桢這樣擺平權貴

作者:往事文摘

同治二年,丁寶桢由長沙知府擢升山東按察使,甫上任,即遇到了一個權貴,誰呢?鐵帽子王僧格林沁。當時僧格林沁打了幾個勝仗,突然倨傲起來,召見副省級以下官員,一概不設座。丁寶桢是按察使,有緝盜之責,履任前必須去僧王那兒報到。他簡單梳理了僧格林沁的性格特點及目前平叛态勢,想出了一個既能找回尊嚴又不至罹禍的辦法。

晚清名臣丁寶桢這樣擺平權貴

他到了行轅,将名片交給門衛,并再三強調,你去跟僧王說,如果讓我坐着說話,那就見,否則這個程式就免了。沒想到僧格林沁聽到通報,卻絲毫沒生氣:嗯,姓丁的比我強。然後帶着一副笑臉,隆重接見了丁寶桢。

同治八年,慈禧身邊的大紅人安德海萌萌哒出場了——欽差江南,采辦皇帝大婚的用品。這是一位不是權貴勝似權貴的家夥,有着巨大的保護傘,據說平時連小皇帝載淳、恭親王奕忻也不放在眼裡,更别說一般王公大臣了。顯然,擺平了他,就等于擺平了慈禧。

雖說大清朝自順治開始就有制度,四品以下太監,“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有太後罩着,六品藍領的小安子還是優哉遊哉地出了皇城,坐着豪華樓船,擁着女優名伶,懸着龍鳳旗幟,沿大運河一路招搖南下,“所過招納權賄,無敢發者”。大夥兒都知道,這家夥不好惹,主要是他背後的那個人不好惹,丢了烏紗事小,丢了腦袋事大。

丁寶桢焉不知安德海的背景?當他收到德州知州趙新的詳細報告後,一邊六百裡加急給軍機處上了密折,緊扣“違制”與“不法”兩條罪名,請軍機處裁決;一邊下令當地衙門抓捕安德海,押往濟南,他要親自審訊。那麼,問題出現了:他為何不直接給慈禧太後呈送密折?難道不知道當時的軍機處也要向兩宮太後彙報嗎?在未得到許可之前,就鎖拿欽差,審查欽差,如果朝廷追究下來,他該怎辦?這就要說到丁寶桢的洞察力與智慧了。

首先掌握證據,他從趙新的報告中發現了兩個問題。按例,欽差外出,朝廷需“明降谕旨”,其他相關公文也要提前下達給沿途各衙門,以便迎送。但小安子出京,啥檔案沒有,這是其一;其二,欽差外出,兵部應給予“傳牌勘合”,也就是合法的身份證件,欽差憑證件可在沿途擷取相應的資源幫助,而小安子一路上隻是勒索,并未出示“傳牌勘合”。有這兩個問題在,可以治安德海一個“假冒欽差”的罪,殺了也白殺。而自己身為地方官,“不得不截拿審辦,以昭慎重”,盡職盡責,總不會是錯了吧。

其次轉移風險。給慈禧上密折,等于是告訴她,“我知道小安子是您派遣的”。那麼好了,太歲頭上動土,慈禧的老臉往哪兒擱?風險太大。把球踢給軍機處,太後的臉上也好看。允許懲治最好,将來有事,軍機處先扛着;若不許,那就将錯就錯,先斬後奏,反正有“假冒”的證據。

随着安德海人頭落地,丁寶桢徹底擺平了當時最大的權貴——慈禧太後。光緒二年九月,57歲的他受到慈禧和光緒皇帝的接見,授頭品頂戴,升四川總督。慈禧似乎完全忘記了小安子是怎麼死的,還特地為“兇手”寫了一幅字:“國之寶桢”。

(作者:趙炎)  

(山高摘自《北方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