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6歲老人被逼自盡,喪禮上兒女大跳豔舞,《喜喪》刺痛了多少國人結語:

作者:小籠包RR

#「閃光時刻」主題征文 二期#

山東棗莊的一個偏僻小村莊,住着一位86歲的老人林郭氏。她老伴去世得早,老人獨自拉扯大6個孩子,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如今兒女們都已成家立業,獨留她一個人守在鄉下。

老人信佛,每天都會祈禱菩薩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子女們的生活是越過越好了,老人卻倒在了自家門口,她得了腦血栓,身體狀況逐漸惡化,生活已無法自理。

子女們得知後,匆忙趕回家,商量老母親的去向。大哥和大姐去了城裡,已很多年沒有回來過,每次家裡出點什麼事,他們總是用錢打發了事。

老四媳婦早些年跟人跑了,他也躲到外面不回來,還留下個10來歲的兒子小道,給老母親撫養。一番談論後,大家商量的結果是,把老母親送進養老院。

86歲老人被逼自盡,喪禮上兒女大跳豔舞,《喜喪》刺痛了多少國人結語:

老二說:“娘,你還是去吧,在家誰伺候你?家家忙得要命。”

老三說:“你這一摔倒,我們啥都幹不了。”

老人不禁歎了口氣,她不太想去,畢竟自己有兒有女,怕别人說閑言碎語。

見她猶豫,老五不悅地說;“隔壁村王大娘死在家裡沒人知道,身上都長蛆了。反正養老院的定金已經交了,你就看着辦吧”。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老人沒再吱聲。雖然決定去養老院,但想搬進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養老院的床位特别緊張,隻有等養老院有老人去世。盡管大家都不樂意,但還是按照老人的意願,開始了各家輪流住的時光。

86歲老人被逼自盡,喪禮上兒女大跳豔舞,《喜喪》刺痛了多少國人結語:

老人帶着小道最先去了老二家。剛一進門,老二媳婦熱情地給她端茶遞水,其實她是打起了老人老宅子的主意。

老二家的幾個孩子都結婚了,他們想把自己的屋騰給小兒子,然後老兩口搬到老母親的房子裡去。老人沒有立即答應他,怕老四回來沒地方住,而且小道也需要個落腳窩。

說實話,老二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兒女們都進城打工了,丢下一群孫子孫女給老兩口帶。如今小兒子的孩子剛會走路,媳婦就想丢下孩子進城打工,老二媳婦反駁到,”家裡已經一堆孩子了,床上還有個老的等我伺候。這麼多年,我給你們成家立業,給你們張羅房子,可幫你們都弄好之後,我們自己都不知道上哪裡去住?

老二媳婦說的是事實,但也意有所指,老人則坐在床上一言不發。

沒過幾天,小道因為偷電瓶車被派出所抓了,兒媳婦又開始不停的抱怨,老的還沒伺候完,小的又在外面做惡。老人說;“把小道送到小女家去吧,讓她給孩子找個活幹,在你家也不是長久之”。

老二家的日子滿了,接下來是去老三家。臨走時,老人把老宅子的鑰匙遞給了兒媳婦,嘴裡說着:“别累着了,我的兒。”

86歲老人被逼自盡,喪禮上兒女大跳豔舞,《喜喪》刺痛了多少國人結語:

老三家住在縣城,條件比老二要好點。一進門,老三媳婦沒跟老人打招呼,直接丢過來一雙拖鞋,并用毯子給老人弄了個專屬座位,老人的行李也被她扔進了儲藏室。

與此同時,老三媳婦還叮囑丈夫往敬老院跑,天天盼着誰家的老人能快一點死掉。在老三家裡,真心對老人的,隻有孫女兒,她一邊幫奶奶洗頭一邊跟她閑聊,她問奶奶:”當年,怎麼會同意他爸離開村子?“奶奶歎口氣,“兒大不由娘,他去外面走走也好”。聽了奶奶的話,孫女有所心動。

果然第二天,孫女就偷偷跑去浙江了,老三媳婦怪罪是老人唆使。老人跪在地上求菩薩保佑。老三媳婦沖着老人大吵大鬧,“她是小孩子不懂事,你那麼大年紀了也不懂事嗎?”兒子一邊說母親老糊塗了,一邊把媳婦兒往外拽。

老三家是待不下去了,母親想搬到女兒那兒,媳婦麻利地把老人的碗筷扔進垃圾桶,兒子嘴上問:”娘,你這麼着急走幹嗎?話還沒有說完,手上已經把母親的鞋抵過來。老人前腳剛踏出屋,媳婦兒後腳就把老母親用的被褥和毯子全部扔了。

86歲老人被逼自盡,喪禮上兒女大跳豔舞,《喜喪》刺痛了多少國人結語:

小女兒家的日子過着緊巴巴的,女婿每天守着家裡的小雜貨,女兒蹬跟三輪去外面賣煎餅果子,但相較于幾個兒子,她還算貼心,起碼她知道問母親冷不冷,餓不餓?

之前女兒說家裡窄,的确不是托詞,她們一家幾口全睡在小鋪子裡。原本她兒子家有房子的,可為了買車跑貨運把房子賣了,一家三口都住進了鋪子裡,現在又多了老人和小道,擁擠程度可想而知。

老人在女兒家總算是過了幾天安生日子。一天,重外孫女想要買個芭比娃娃,老人從兜裡掏出舊布包,一層一層的打開布包,從裡面拿出錢遞給孩子。

隻可惜,老人的安生日子沒能持續下去,貧窮的家庭總有這樣或那樣的沖突隐患。這天,女婿告訴妻子,母親偷了家裡50塊錢,那張錢是顧客給的,上面寫了好多字,家裡除了母親就沒别人了,女兒聽完丈夫的話,讓他别瞎說。

夜裡,丈夫給妻子算了一筆賬,自從母親來後,每天家裡得虧三四十,女兒聽完,怒道,你滿腦子除了錢還有别的嗎?女婿感慨老人不如去養老院,起碼比在家裡強。

86歲老人被逼自盡,喪禮上兒女大跳豔舞,《喜喪》刺痛了多少國人結語:

正沉默時,孫女兒突然跑過來喊老太太的嘴歪了。她得了笑病,哭也是笑。這下,老人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都需要人伺候。女兒望着老母親深深的歎了口氣,你說你有兒有女的,得病後誰來看過,活着還有什麼意思?老人聽完控制不住的笑了起來。

隔天,女兒還忍不住問老母親,前幾天,家裡少了50塊錢是你拿的嗎?老人聽完,臉上先是意外,随後她承認拿去給小孫女兒買本子了,最後她從包裡掏出50塊錢還給女兒。女兒推辭兩下,接住了。

母親的面癱還沒起色,小女兒家随後又發生件天塌下來的大事,她兒子跑運輸時,因為酒駕出了車禍,人當場就沒了,隻得到少數的賠償。

這下,小女兒家也待不下去了,老人提議要回到村子裡去。小女兒還想留母親幾天,說帶她上城裡轉轉,但母親态度很是堅決。離開前,孫媳婦給老人帶上圍巾,老人把圍巾轉送給小女孩,還把自己的手镯子留給了孫媳婦兒,并勸孫媳婦兒,趁着年輕再去找一個吧。

老人比誰都清楚,女人獨自帶孩子的心酸。老人當年守寡時才35歲,6個孩子,大的孩子13歲,最小的才9個月,至今想起,還滿是心酸。

86歲老人被逼自盡,喪禮上兒女大跳豔舞,《喜喪》刺痛了多少國人結語:

老人回到村裡,老二夫妻越來越煩她,尤其是聽到她恐怖刺激的笑聲後,更是忍無可忍,直接把老人塞進了牛棚中。媳婦每天喂牛時,就順便就給她一碗粗糧。

過了幾天,老人聽到村裡響起鑼鼓聲,他知道那一定是誰家有人過世了。兒子過來問老母親,我小的時候什麼樣?老人說,你剛滿月那會,特别愛哭,鬧得我一夜一夜的睡不着覺。

兒子接着問,娘,那你恨我嗎?母親低着頭輕聲說道,說什麼傻話,我的兒啊。她從懷裡掏出一沓鞋墊,讓兒子給兄妹幾家分分,這是她這段時間抽空繡出來的。媳婦兒過來給牛喂草,老母親把自己僅有的玉镯子摘下來給媳婦兒。

深夜,老人從床上慢慢爬起來,掙紮着洗了把臉,梳理下滿頭白發,用一塊破鏡子照照自己,望了望破舊的全家福照片,又對着早已破碎的佛像開始祈福,保佑孩子們都平平安安。最後,她忍不住笑了起來,從懷裡掏出一小包老鼠藥,倒在手心,仰頭而盡。

86歲老人被逼自盡,喪禮上兒女大跳豔舞,《喜喪》刺痛了多少國人結語:

第二天,養老院的車子如期而至,可老人卻已去世多時。老人的遺體很快被火化,葬禮也在一片熱鬧中舉行。大哥大姐依然沒有回來,他們像往常一樣寄錢。

按照傳統說法,84歲的老人算是喜喪,晚輩們想的比較周到,老人生前喜愛聽歌看戲,于是他們把老人的遺诏請到葬禮的正中央來,讓老人最後看一場意義非凡的豔舞大會。舞會上,兒女們特别賣力,盡情搖滾。

老人走後,子女家都恢複了平靜。這天,小女兒無意間在角落裡發現50塊錢,這就是之前丈夫說的,被偷的那張錢,她才明白母親說的“我要錢有什麼用”。

小道還是決定去上海找媽媽,走之前,他悄悄回到奶奶臨終前住過的牛棚,像是在和奶奶告别,他在地上看到了老人珍藏多年的全家福,小道将全家福和媽媽的相片擺在一起,他在一片風聲中走向夢想的城市。

86歲老人被逼自盡,喪禮上兒女大跳豔舞,《喜喪》刺痛了多少國人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結語:</h1>

“喜喪”是指高齡老人福壽雙全,壽終正寝。可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子女們生前對老人既不順也不孝,等到雙親死後,偏要把喪禮辦得熱熱鬧鬧,有什麼意義呢?看來喜喪的喜,不是對老人來說的,而是對後輩來說的。“喜喪”,就表示後輩丢掉了老人這個“包袱”,是以,才“喜”。

當傳統的百善孝為先變成了老來無所依,當老人的絕望赴死變成了衆望所歸,是什麼導緻了老年化困境,我覺得根本的原因是一個“窮”字。我們的祖輩生長于經濟貧窮的年代,人越窮思想越落後,反倒願意多生孩子。他們覺得隻要吃飽穿暖就是好的,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教育問題。

饑餓貧困的年代,單親母親能把六個孩子拉扯大,但是年老了,六個孩子卻沒能給老人一絲容身之地。多麼諷刺,多麼可笑。父母在年輕的時候,把自己的最好都給了子女。父母生我、養我、育我,等他們老了,我們也應當愛之、憐之,惜之。孝敬父母,尊敬長輩,也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今日話題:對于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你們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