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作者:青石電影

這幾天,南韓的一部電影《老婦人》可謂是近期最熱的一部電影了。

無論是電影題材本身,還是關于這部電影自身的故事,都很值得讓人好好讨論一番。

《老婦人》這部電影老孟之前也聊過,講的是一個69歲老人被29歲的助理理療師侵犯後的故事。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電影從老人受到侵犯後想要維權講起,通過97分鐘的時長,從多個角度來展現了老人想要維權的艱難和無奈,甚至到了影片最後,也沒有對這個侵犯案的結果給出一個定論。

《老婦人》裡對“老人”這個議題有多層次的渲染,它的出現,也讓我們再次對南韓電影的大膽和勇敢感到欽佩。

事實上,近幾年的國産電影在對現實問題的讨論上也相當犀利,尤其是青年導演在議題上的選擇,更是讓人覺得驚喜。

就比如本文要說的這部:

《喜喪》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喜喪》是青年導演張濤自編自導的小成本獨立電影,也是他的長篇處女作。

影片中的全部演員均為非專業演員,卻一舉拿下了第10屆FIRST青年電影節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和《老婦人》一樣,《喜喪》聚焦的也是老人這個議題,但和《老婦人》關注的是更為隐秘的老人遭受侵犯的話題不同,《喜喪》講的幾乎是每個人身邊的故事,真實到讓人無地自容,就像不穿衣服照鏡子。

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老婦人》道出的是“人之常情”下難以啟齒的隐秘,那《喜喪》則是揭開了人性裡最自私最“醜陋”的一面。

86歲老人林郭氏,住在魯南張莊的一棟老宅子裡。

她身體還算硬朗,家中的日常生活都可以一個人應付得過來。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老人一生有6個子女,可沒想到丈夫早早去世,最大的13歲,最小的才9個月。

出于對孩子的疼愛和不舍,她沒有改嫁,靠着要飯乞讨,一個人拉扯大了6個孩子。

如今6個孩子都已經長大各自成家,有的成家立業過不用再窩在這小山村裡,有的出去看世界一去便再也沒回來。真正能和老人時不時見上一面的,隻有二兒子、三兒子和小女兒。

而和老人一起在這老宅生活的,還有孫子小道。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小道是老人小兒子的孩子,小道的媽媽生下他就跑了,老人的小兒子也從此沒了消息,扔下了小道給老人撫養。

老人喜歡聽曲兒、聽書,一個人吃飯時會打開收音機。老人還信佛,每天必須對着觀音像拜上一拜。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可意外來得就是這麼突然。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這天,老人一如既往的起床,洗臉,擦拭老照片、送小道出門,然後準備拿些稻草出門。

不料才走出門口沒幾步,老人就摔了一跤。

這一摔,身體是沒什麼大事,不過老人的三個子女倒是都趕回來了。

為了防止老人再出這種意外,子女們商量着要送老人去敬老院,你一言我一語倒是把“道理”說明白了。

“娘,你還是去吧,在家誰伺候你啊”、“你還記得瘋子大娘嗎?自己死在家裡,過了好幾天才被發現,滿身都是蛆”、“敬老院定金也交了表也填了,娘,你就看着辦吧”......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但老人習慣了老宅的生活,而且一時間敬老院床位緊張,也沒有多位的空位給老人,事情就這麼耽擱下來。

沒幾天,老人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這回還沒出房門就倒下了。

就這樣,三個子女再次聚在一起,商量着老人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小女兒體恤老人,提出再帶老人去醫院看看,可二兒媳卻心疼看病的錢,嘴上直說:

“病是老病,看了也沒用。”

但是不去醫院,一邊三個子女又都各自有家庭要顧,不願意留在老宅照顧老人,另一邊敬老院的床位還沒空出來,該怎麼辦?

這時老人提出,在等床位的這些日子,輪流去三個孩子家住,一來可以多和孩子孫子相處,二來也不用擔心無人照顧。

無奈之下,老人的挨家輪住的生活開始了。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老人最先到的是二兒子家,才剛到家坐下,二兒媳就打起了老人老宅的主意。

老二一家的日子也不容易,雖然老二本身是老師,但鄉下地方,薪水很少,兒子說着是外出打工,可自從出去後就再也沒往家裡寄過一分錢,反而留下了兒子女兒給老二兩口子照顧。

而且老二一家準備給兒子蓋新房,可家裡沒錢,于是就想用老房翻新給孩子,自己老兩口則搬到老人的老宅去住。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但老人擔心老四回家沒地兒去,也擔心孫子小道無家可歸。

于是老兒媳婦就開始了大倒苦水,這邊埋怨兒子女兒把孩子扔給她帶,那邊又抱怨要照顧老人騰不開手。

明裡暗裡,全是說給老人聽的話。

老人聽在耳裡,記在心裡,臨走去往老三家之前,她把老宅的鑰匙交給了老兒媳婦,臨行前叮囑的最後一句話,還是“我兒,蓋屋要小心,别累着了。”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老三家在城裡,住着樓房,開着小車,新媳婦還是個年輕的“城裡人”。

可這新兒媳對老人,可一點都不客氣。

老人随身帶的行李被她直接丢到樓下儲藏間,家裡的沙發上,有劃出來給老人的“專屬座位”,老人吃飯有專門的碗筷,就連擺放的位置也都極其“講究”。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日常相處甩臉色都是常事,還把老人洗幹淨晾在沙發座上的手帕用夾子夾了丢到老人房間的窗台上。

嫌惡之情,溢于言表。

之後更是在家裡女兒逃跑去浙江打工後,指着老人一通罵,大喊着要找老人算賬。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日子實在熬不下去,老人提前離開老三家,去到了小女兒家。

小女兒一家日子過得也很緊巴,丈夫在家守着一個小賣鋪,自己起早摸黑的在外攤煎餅,兒子在外跑長途,兒媳帶着孫女在家。

老人來了,隻能擠掉原本兒媳孫女的房間,将就住在小賣鋪裡。

小女兒其實是孝順的,她為了照顧老人,每天早一小時收攤,回來給老人煮飯,也會想着給老人買點肉加加餐。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但安生日子沒幾天,又生變故。

先是老人因為神經錯亂得了笑病,總會不受控制的哈哈大笑,一旦情緒有波動,情況就更明顯。

然後是女婿在清點小賣鋪貨款時,發現少了50,小女兒雖然嘴上說着不會是老人,但還是找了個機會問了出口。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老人沒有争辯,立刻應下是自己拿了50塊,說完之後,之前還說沒關系的小女兒換上了埋怨的口吻。

到這,小女兒家的糟心事還沒完,女婿在送老人看病的路上,被騙子訛了錢。

可當她向哥哥們提出再籌錢給老人治病,卻沒想到三家人不僅都不願意再出錢,還為此大打出手。

緊接着,小女兒在外跑長途的兒子出了車禍,人沒了。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而老人的病情日益惡化,大小便失禁,加上“不合時宜”的笑病,老人的日子更加難過了。

兒女們的辛酸老人都看在眼裡,她提出不再挨家住了,要回老宅。

臨走前,老人把圍巾給了重孫女,手上的桌子給了剛失去丈夫的孫媳婦。

兜兜轉轉,老人又回到了老宅,但老宅卻不再是從前的老宅了。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因為老二一家搬了進來,原本屬于老人的房間沒有了,老二一家清理了堆放柴火的房間給老人居住。老人不合時宜的笑聲讓他們感到厭煩,也不再讓老人和他們同桌吃飯。

到最後,老人被趕到了牛棚居住,一塊木闆,一盞油燈所有,老兒媳婦在喂牛的時候,順帶給老人帶飯。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但這次回來,老人好像變了。

之前她很抵觸去敬老院,如今卻是每天都問:“敬老院來信了嗎?我兒。”

問得多了,老二一家被問煩了,盛怒之下還打碎了老人日日拜祭的觀音像。

終于,敬老院的“命硬”的老婆婆去世了,老人一家終于等來了床位。

可要住進敬老院的淩晨,86歲的林郭氏吞下了一把老鼠藥,就此結束了她悲慘的一生。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老人去世後,因為年歲已高且兒孫衆多,子女們給老人舉辦了“喜喪”。

“喜喪”指的是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

“喜喪”辦得好不熱鬧,台上穿着暴露的女人大跳豔舞,和村裡的老漢上演不堪入目的場面。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台下,老人的遺照擺在中間,周圍一圈穿着喪服的孝子賢孫們興奮地鼓着掌,似是完成了老人的心願。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故事從老人等床位開始,一直到人去世都還沒結束,盡管片中在老人去世之後也是唱歌唱戲,好不熱鬧,可縱觀老人生前最後一段日子,卻怎麼也和“喜”字挨不上邊。

老二一家見錢眼開唯利是圖,老二家的媳婦每次出場,都幾乎可以說是“潑婦”“怨婦”的形象,片中她唯一一次對老人露出笑臉,是在老人把傳家寶玉镯給她的時候。

接下玉镯,她笑盈盈的再問老人:“還有什麼好的嗎?再給我點。”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老二看起來唯唯諾諾,大氣不出,卻在影片接近結尾時問出了所有孩子想問而不敢問的話:“娘,你恨我不?”

老三媳婦的刻薄和老三的懦弱也是顯而易見的,而小女兒則是完完全全的有心無力,自家的生活都一團亂,又哪來多餘的精力照顧老母?

一直以來都把老人當包袱的子女,隻想着怎麼丢掉老母親這個累贅,卻沒想過為了養大他們,老人受了多少罪。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而子女們就算做的再差,做的再錯,身為母親,卻也從來沒想過埋怨孩子。

老人在影片裡的話并不多,除了求菩薩保佑的話,片中僅有的幾次談話倒是把她這一生都說盡了。

老二一家想要她的老宅,口出惡言:“老的還沒伺候好呢,小的又在外面作惡!”

老人說:“我兒,蓋屋要小心,别累着了。”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老三兒子家的女兒想要出去看看,她問老人,當初為什麼要讓老三離開張莊。

老人說:“兒大了不由娘,心野了,讓他去外邊瞅瞅這個世界吧。”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小女兒看着老人病重受罪,問她:“娘,你想死吧,你說你活着還有什麼意思?”

老人說:“唉,不想死也得死。”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小女兒的兒子意外離世,留下孫媳和年幼的曾孫。

老人說:“一個人的日子不容易,你還年輕,再找一個吧,日子比你想象的還長呢。”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送老人去敬老院前一晚,老二蹲在地上哭了,他問:“娘,你恨我不?”

老人說:“我兒,别老說些傻話,把這些給你們姊妹幾個分了吧。”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老人吃下老鼠藥倒地之前,還在向已經破碎的觀音像許願:“菩薩保佑孩子們都平平安安”,倒地時,手上也還是攥着多年前的一張全家福。

雖然電影全部是由非專業演員演繹,但是卻真實到令人頭皮發麻。

影片的結尾,小女兒和女婿在小賣鋪地上的角落,找到了丢失的50塊錢。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二兒媳摘下了一直戴在頭上的頭巾,原來老二媳婦也已經是一個老人了,她在操持着家務的時候靜默無聲地摔了一跤,和影片開頭的林郭氏一模一樣。

同一個房間,一個倒在了門外,一個倒在了門裡。

這是不是意味着,老二媳婦的将來也會像影片一開始的老人一樣呢,印證了那句“誰都會老”,新的循環又開始了。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影片的故事說簡單也簡單,說豐滿也豐滿,108分鐘塞得滿滿當當。最妙的是開頭和結尾的呼應,有點《大紅燈籠高高挂》的味道。

《喜喪》被王家衛稱為殘酷版的《東京物語》,電影在豆瓣上收獲了8.5的高分,是國産電影近10年裡排名前十的劇情佳作。

可惜的是,豆瓣上看過的人不多,僅有1萬多人,評價的人數也不過8000多人。

但《喜喪》,真的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青石電影編輯部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内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