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6岁老人被逼自尽,丧礼上儿女大跳艳舞,《喜丧》刺痛了多少国人结语:

作者:小笼包RR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山东枣庄的一个偏僻小村庄,住着一位86岁的老人林郭氏。她老伴去世得早,老人独自拉扯大6个孩子,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如今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独留她一个人守在乡下。

老人信佛,每天都会祈祷菩萨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子女们的生活是越过越好了,老人却倒在了自家门口,她得了脑血栓,身体状况逐渐恶化,生活已无法自理。

子女们得知后,匆忙赶回家,商量老母亲的去向。大哥和大姐去了城里,已很多年没有回来过,每次家里出点什么事,他们总是用钱打发了事。

老四媳妇早些年跟人跑了,他也躲到外面不回来,还留下个10来岁的儿子小道,给老母亲抚养。一番谈论后,大家商量的结果是,把老母亲送进养老院。

86岁老人被逼自尽,丧礼上儿女大跳艳舞,《喜丧》刺痛了多少国人结语:

老二说:“娘,你还是去吧,在家谁伺候你?家家忙得要命。”

老三说:“你这一摔倒,我们啥都干不了。”

老人不禁叹了口气,她不太想去,毕竟自己有儿有女,怕别人说闲言碎语。

见她犹豫,老五不悦地说;“隔壁村王大娘死在家里没人知道,身上都长蛆了。反正养老院的定金已经交了,你就看着办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老人没再吱声。虽然决定去养老院,但想搬进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养老院的床位特别紧张,只有等养老院有老人去世。尽管大家都不乐意,但还是按照老人的意愿,开始了各家轮流住的时光。

86岁老人被逼自尽,丧礼上儿女大跳艳舞,《喜丧》刺痛了多少国人结语:

老人带着小道最先去了老二家。刚一进门,老二媳妇热情地给她端茶递水,其实她是打起了老人老宅子的主意。

老二家的几个孩子都结婚了,他们想把自己的屋腾给小儿子,然后老两口搬到老母亲的房子里去。老人没有立即答应他,怕老四回来没地方住,而且小道也需要个落脚窝。

说实话,老二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儿女们都进城打工了,丢下一群孙子孙女给老两口带。如今小儿子的孩子刚会走路,媳妇就想丢下孩子进城打工,老二媳妇反驳到,”家里已经一堆孩子了,床上还有个老的等我伺候。这么多年,我给你们成家立业,给你们张罗房子,可帮你们都弄好之后,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上哪里去住?

老二媳妇说的是事实,但也意有所指,老人则坐在床上一言不发。

没过几天,小道因为偷电瓶车被派出所抓了,儿媳妇又开始不停的抱怨,老的还没伺候完,小的又在外面做恶。老人说;“把小道送到小女家去吧,让她给孩子找个活干,在你家也不是长久之”。

老二家的日子满了,接下来是去老三家。临走时,老人把老宅子的钥匙递给了儿媳妇,嘴里说着:“别累着了,我的儿。”

86岁老人被逼自尽,丧礼上儿女大跳艳舞,《喜丧》刺痛了多少国人结语:

老三家住在县城,条件比老二要好点。一进门,老三媳妇没跟老人打招呼,直接丢过来一双拖鞋,并用毯子给老人弄了个专属座位,老人的行李也被她扔进了储藏室。

与此同时,老三媳妇还叮嘱丈夫往敬老院跑,天天盼着谁家的老人能快一点死掉。在老三家里,真心对老人的,只有孙女儿,她一边帮奶奶洗头一边跟她闲聊,她问奶奶:”当年,怎么会同意他爸离开村子?“奶奶叹口气,“儿大不由娘,他去外面走走也好”。听了奶奶的话,孙女有所心动。

果然第二天,孙女就偷偷跑去浙江了,老三媳妇怪罪是老人唆使。老人跪在地上求菩萨保佑。老三媳妇冲着老人大吵大闹,“她是小孩子不懂事,你那么大年纪了也不懂事吗?”儿子一边说母亲老糊涂了,一边把媳妇儿往外拽。

老三家是待不下去了,母亲想搬到女儿那儿,媳妇麻利地把老人的碗筷扔进垃圾桶,儿子嘴上问:”娘,你这么着急走干吗?话还没有说完,手上已经把母亲的鞋抵过来。老人前脚刚踏出屋,媳妇儿后脚就把老母亲用的被褥和毯子全部扔了。

86岁老人被逼自尽,丧礼上儿女大跳艳舞,《喜丧》刺痛了多少国人结语:

小女儿家的日子过着紧巴巴的,女婿每天守着家里的小杂货,女儿蹬跟三轮去外面卖煎饼果子,但相较于几个儿子,她还算贴心,起码她知道问母亲冷不冷,饿不饿?

之前女儿说家里窄,的确不是托词,她们一家几口全睡在小铺子里。原本她儿子家有房子的,可为了买车跑货运把房子卖了,一家三口都住进了铺子里,现在又多了老人和小道,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老人在女儿家总算是过了几天安生日子。一天,重外孙女想要买个芭比娃娃,老人从兜里掏出旧布包,一层一层的打开布包,从里面拿出钱递给孩子。

只可惜,老人的安生日子没能持续下去,贫穷的家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隐患。这天,女婿告诉妻子,母亲偷了家里50块钱,那张钱是顾客给的,上面写了好多字,家里除了母亲就没别人了,女儿听完丈夫的话,让他别瞎说。

夜里,丈夫给妻子算了一笔账,自从母亲来后,每天家里得亏三四十,女儿听完,怒道,你满脑子除了钱还有别的吗?女婿感慨老人不如去养老院,起码比在家里强。

86岁老人被逼自尽,丧礼上儿女大跳艳舞,《喜丧》刺痛了多少国人结语:

正沉默时,孙女儿突然跑过来喊老太太的嘴歪了。她得了笑病,哭也是笑。这下,老人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都需要人伺候。女儿望着老母亲深深的叹了口气,你说你有儿有女的,得病后谁来看过,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老人听完控制不住的笑了起来。

隔天,女儿还忍不住问老母亲,前几天,家里少了50块钱是你拿的吗?老人听完,脸上先是意外,随后她承认拿去给小孙女儿买本子了,最后她从包里掏出50块钱还给女儿。女儿推辞两下,接住了。

母亲的面瘫还没起色,小女儿家随后又发生件天塌下来的大事,她儿子跑运输时,因为酒驾出了车祸,人当场就没了,只得到少数的赔偿。

这下,小女儿家也待不下去了,老人提议要回到村子里去。小女儿还想留母亲几天,说带她上城里转转,但母亲态度很是坚决。离开前,孙媳妇给老人带上围巾,老人把围巾转送给小女孩,还把自己的手镯子留给了孙媳妇儿,并劝孙媳妇儿,趁着年轻再去找一个吧。

老人比谁都清楚,女人独自带孩子的心酸。老人当年守寡时才35岁,6个孩子,大的孩子13岁,最小的才9个月,至今想起,还满是心酸。

86岁老人被逼自尽,丧礼上儿女大跳艳舞,《喜丧》刺痛了多少国人结语:

老人回到村里,老二夫妻越来越烦她,尤其是听到她恐怖刺激的笑声后,更是忍无可忍,直接把老人塞进了牛棚中。媳妇每天喂牛时,就顺便就给她一碗粗粮。

过了几天,老人听到村里响起锣鼓声,他知道那一定是谁家有人过世了。儿子过来问老母亲,我小的时候什么样?老人说,你刚满月那会,特别爱哭,闹得我一夜一夜的睡不着觉。

儿子接着问,娘,那你恨我吗?母亲低着头轻声说道,说什么傻话,我的儿啊。她从怀里掏出一沓鞋垫,让儿子给兄妹几家分分,这是她这段时间抽空绣出来的。媳妇儿过来给牛喂草,老母亲把自己仅有的玉镯子摘下来给媳妇儿。

深夜,老人从床上慢慢爬起来,挣扎着洗了把脸,梳理下满头白发,用一块破镜子照照自己,望了望破旧的全家福照片,又对着早已破碎的佛像开始祈福,保佑孩子们都平平安安。最后,她忍不住笑了起来,从怀里掏出一小包老鼠药,倒在手心,仰头而尽。

86岁老人被逼自尽,丧礼上儿女大跳艳舞,《喜丧》刺痛了多少国人结语:

第二天,养老院的车子如期而至,可老人却已去世多时。老人的遗体很快被火化,葬礼也在一片热闹中举行。大哥大姐依然没有回来,他们像往常一样寄钱。

按照传统说法,84岁的老人算是喜丧,晚辈们想的比较周到,老人生前喜爱听歌看戏,于是他们把老人的遗诏请到葬礼的正中央来,让老人最后看一场意义非凡的艳舞大会。舞会上,儿女们特别卖力,尽情摇滚。

老人走后,子女家都恢复了平静。这天,小女儿无意间在角落里发现50块钱,这就是之前丈夫说的,被偷的那张钱,她才明白母亲说的“我要钱有什么用”。

小道还是决定去上海找妈妈,走之前,他悄悄回到奶奶临终前住过的牛棚,像是在和奶奶告别,他在地上看到了老人珍藏多年的全家福,小道将全家福和妈妈的相片摆在一起,他在一片风声中走向梦想的城市。

86岁老人被逼自尽,丧礼上儿女大跳艳舞,《喜丧》刺痛了多少国人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结语:</h1>

“喜丧”是指高龄老人福寿双全,寿终正寝。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子女们生前对老人既不顺也不孝,等到双亲死后,偏要把丧礼办得热热闹闹,有什么意义呢?看来喜丧的喜,不是对老人来说的,而是对后辈来说的。“喜丧”,就表示后辈丢掉了老人这个“包袱”,所以,才“喜”。

当传统的百善孝为先变成了老来无所依,当老人的绝望赴死变成了众望所归,是什么导致了老年化困境,我觉得根本的原因是一个“穷”字。我们的祖辈生长于经济贫穷的年代,人越穷思想越落后,反倒愿意多生孩子。他们觉得只要吃饱穿暖就是好的,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教育问题。

饥饿贫困的年代,单亲母亲能把六个孩子拉扯大,但是年老了,六个孩子却没能给老人一丝容身之地。多么讽刺,多么可笑。父母在年轻的时候,把自己的最好都给了子女。父母生我、养我、育我,等他们老了,我们也应当爱之、怜之,惜之。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也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今日话题:对于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你们怎么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