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作者:糊涂的小涂涂

在日本NHK特别纪录片《老后破产:所谓“长寿”的噩梦》中,曾这样描述日本老人的真实生活:“钱不够花、积蓄清零、吃不饱饭、坐不起车、不敢生病、无人关照、没有朋友、拼命工作……”

以上,是身为世界强国的日本,如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老人真实生活写照。这些曾经为日本发展付出过半生心血的老人,看着不再年轻的身体,越发意识到自己的衰老,以及这背后会带来的无边的危机与痛苦。

看着身边无数同龄人陷入人生越发黑暗的时刻,很多日本老人甚至在感慨:“人总有一死,那还不如早点死死干净,我根本不想要什么长命百岁。”在这部纪录片的真实描述中,老年人对于人生的消极,是对命运与社会大氛围的无可奈何。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同样是讲述老年人悲惨晚年生活,这部国产剧情片《喜丧》则将触角延伸到了命运、亲情、社会和人性的层面,将一个中国乡村老人的垂暮之年演绎得惊心动魄。

影片以86岁高龄老人林郭氏的晚年家庭生活为主线,导演通过现实主义镜头将她“微不足道”又“不可或缺”的一生娓娓道来。

除此之外,影片还借助女主人公林郭氏的视角来看各种社会底层人物,例如务农为生的二儿子一家、金钱至上的二女儿一家、被儿女嫌弃的妹妹等等,折射出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一个86岁被儿女嫌弃的孤寡妇人,折射出如今老年人生活的“隐痛”

电影的主人公林郭氏是一位86岁高龄的孤寡乡村老妇人。当年,养育六个孩子的她年纪轻轻便守了寡,熬了无数个年头,终于扶持所有的孩子成家立业、开枝散叶,林郭氏也终于得以一个人在老宅过上清净的舒坦日子。

可当林老太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在患过一次脑血栓后,儿女们纷纷强烈要求老娘入住敬老院。在等待敬老院空余床位的时间里,林老太决定到各个孩子家中暂住几天,兜兜转转中,“孝子贤孙”丑态百出。

在林老太即将被儿女送到敬老院前一夜,简单梳洗后,端详了全家福片刻,坦然吞下老鼠药后,悄悄离开人世的她在第二天被儿女们发现。当子子孙孙为林老太办了一场风光的喜丧之时,遗像里的林老太依旧慈祥地笑着,至此,身为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她走完了心酸的一生。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在影片的开头,独居在老房子的林老太每天都过着清净也自在的日子,闲来听书看戏,每晚都会在菩萨像面前虔诚地磕头,祈祷菩萨保佑自己的儿女平平安安。

在儿女眼中,林老太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因为之前患过一次脑血栓,儿女担心老娘再一次病情发作,如果发现不及时后果相当可怕,随即商量着将老娘送到敬老院,无奈敬老院床位紧张需要等待,而林老太的内心也是不愿意的。

为了让老娘同意去住敬老院,几个子女纷纷聚在老房子,简单炒了几个菜,算是儿女陪老娘吃个饭。饭桌上,看起来是为了老娘着想的二儿子在一旁假惺惺地说道:

“娘,你还是去吧,在家谁伺候你啊,疯子大娘当初就是死在了家里,被人发现时,浑身爬满了蛆。”

其他儿女眉眼间的交流,分明写满了对于年迈老娘的嫌弃,更不想因此背负不孝的名声,面对儿女这样说,林老太默不作声。

天人五衰自是谁也躲不过的命数,林老太脑血栓再一次发作,独自一人摔倒在老房子里,儿女不再顾及老娘的感受,执意要将她送到敬老院。这一次,拗不过儿女们的林老太表示,在等敬老院空床位的时间里,自己想要到各位儿女家暂住几天,儿女们大都同意了。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从曾经养家糊口操劳半生到步履艰难的垂暮之年,从被儿女依赖的母亲到被子孙嫌弃的老娘,兜兜转转几十年,林老太纵然儿孙满堂却还真的应了那句话“人不到老,自不会懂得何为子孙嫌”。

在影片中,导演用平静、含蓄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林老太每天雷打不动都要做的事情。在特写镜头面前,林老太无论到哪都要虔诚地拜着菩萨像,无论发生什么,仿佛这一次次的祈祷都能让林老太内心释怀还能体会到难得的安稳。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林老太却成为了儿女眼中别嫌弃的“老不死的”,是儿媳眼中碍眼的“老房子占有者”。毫无疑问,林老太俨然是一个处于乡村社会最底层的边缘人物。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林老太之外,导演还对中国乡村社会中的老人做了现实而精确的刻画,反映了他们有别于林老太,但是本质上同样无助且尴尬的老年困境。

其中,形象最鲜明的就是林老太膝下同样进入老年阶段的儿女们。他们同样要为了孩子不断付出,哪怕心里再是不愿意依旧要全力以赴。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同样面对着如老娘一样的老年窘境,却从不会将心比心善待老娘。甚至二儿媳曾当众讽刺过林老太:

“越老越洋心,没事给孩子添乱”。

但也在这些即将老去的人们身上,同样流淌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哪怕心中再是无助与抱怨,生活再是劳累,他们依旧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顺遂。对于他们来讲,这是人生最大的安慰与寄托,更是心酸与无奈,以及最后的奢望。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初心不改导向的最后归途,是“地狱”也是“天堂”

白居易曾赋诗《咏老赠梦得》:“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正所谓“人性不可信,人也不敢老”。但是《喜丧》的高级之处在于,它不止步于展示“人老”的苍凉,还对“人老”和“人性”之间的耐人寻味做出了意味深长的哲学思考。

影片中,让这样一个“发苍苍、视茫茫、齿牙动摇、体发臭”的老妇人走向最后归途的,恰恰是在她选择到各个孩子家暂住开始。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林老太第一个落脚处便是离老房子最近的二儿子家,离家前,二儿媳还冷嘲热讽一番,可来到二儿子家中,二儿媳一又来了个虚情假意,跟林老太诉苦还想将老房子据为己有。林老太听罢表示不同意,房子要留给自己的四儿子,也是给自己的孙子小道留个落脚地。

看到老娘的拒绝,二儿媳再度冷下脸来,整天只顾着手里的农活,不理会林老太,而林老太不以为然,每天都会拿着板凳在门口坐着,闷着头纳着手里的鞋垫。

一天晚上,孙媳妇嚷着要出去打工,想要让自己的婆婆照看孩子,此时的二儿媳大倒苦水:

“你问问你奶奶她给我看过孩子吗?我说你不信,你就问问你奶奶,我还不是把你们几个姊妹都拉扯大,如今也都让你们成家立业”。

从二儿媳的话里,林老太分明感受到了“人谁不会老,老去有谁怜”的人生无奈,对于也已步入老年的二儿媳来讲,如此指桑骂槐,是弱者对弱者的残忍,也是作茧自缚的开始。而将林老太一步步推向归途的,还要从接下来她暂住在三儿子、二女儿家中的种种无奈说起。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当二儿媳送走了决意外出打工的儿媳妇,老娘也被三儿子接去暂住,临行前,林老太将老房子钥匙交给了二儿媳妇,还叮嘱儿媳妇翻修老房子别太劳累,至此,林老太从有家的老娘变成了无家可归。

住在城市里的三儿子家,房子虽不大还算宽敞明亮,可三儿媳对于婆婆的到来却十分厌弃,吃穿用度都区别对待,举手投足无不让林老太拘束不已。好在孙女善良有孝心,时常还帮林老太洗头,常常听林老太说起往事。

孙女平平一直想要外出打工却遭到母亲阻挠,可林老太却很支持孙女的想法:“在家里种那二亩地,有什么出息头”。最终,平平不告而别去了外地,可三儿媳却因此对林老太震怒,还威胁着林老太:“小孩万一有点什么事,我找你算账”。三儿子拉走媳妇,也只不咸不淡地说了句“娘糊涂了”。

此时的林老太可怜又无助,她能做的也只是跪在菩萨像面前虔诚祈祷:“求菩萨保佑孙女平平,平平安安”。

自知在三儿子家待不下去的林老太,继续前往在城里开小卖铺的二女儿家,可在那里,林老太面对的依旧是满腹的牢骚以及儿女对自己深深的嫌弃。

当女婿的朋友看到林老太时,看似中肯更是无情地提醒对方:

“这么大年纪了,俗话说,70不过夜,80不留宿,这么大年纪,就像熟透的瓜,不知道哪天就到头了,老张你也小心点,到时候别吃不了兜着走,到时候大舅子别得了便宜耍乖”。

屋漏偏逢连夜雨,林老太挤在二女儿家里却再一次脑血栓发作,当二女儿终于失去了最后的那一点为数不多的耐心时,同样对自己的老娘恶语相向:

“你说你临老得这样的病,有儿有孙子的没个来看你的,你说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娘,你想死不?等我老了,不能动了,我不上敬老院,我上吊、喝药,我死,给孩子们省点钱”。

影片中,林老太从头到尾给我们呈现的都是一位不曾抱怨过儿女无情的老母亲形象,以她为中心,围绕在身边的却是一群因为各自的利益而不断残忍伤害、指责这位孱弱老人的子子孙孙。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导演在影片中很巧妙地通过林老太和外孙媳妇的对话中展现了一位母亲的慈悲。外孙军团车祸身亡,准备回到老房子的林老太,临行前把金戒指送给了外孙军团媳妇:“你还年轻,你再找一个吧,日子比你想象的还长呢”。

而当泣不成声的外孙媳妇问道:“外姥爷走得早,你怎么不找”,林老太一席话可谓万箭穿心:“6个孩子,顶大的13,顶小的9个月,孩子要是没娘,多可怜啊!”

无论前路多难,母亲深知必定护孩子周全,可当母亲老去不中用时,辛苦养育的儿女却鲜有将这份恩情铭记在心。

林老太到底生活在地狱还是天堂呢?或许,被儿女嫌弃是地狱,可看着儿女们开枝散叶,心中坦然的林老太已然心在天堂。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对弱势群体的审视和洞察,撕开全社会的“遮羞布”

一路兜兜转转,走路更加蹒跚的林老太最后回到了老房子,可那最后一方净土早已被二儿子一家鸠占鹊巢。林老太被安置在放杂物的小屋里,每天依旧对着菩萨像虔诚祈祷,可面对如此不中用的老娘,二儿子一家甚至认为让老娘住在杂物间都是一种奢侈。

当二儿子将菩萨像狠狠摔得粉碎,林老太因为脑血栓导致无法控制的“笑病”而整日痴笑,老娘终于被狠心的儿子、儿媳送进了牛棚,二儿媳恶性不改,依旧冷嘲热讽道:“拼命笑去吧”。

现实生活中,这些老态龙钟的人们曾和他们的儿女一样,需要照顾孩子、赡养老人、经营生活,却因岁月流逝而不断老去,只能最终选择在无人问津的角落苟延残喘。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武者小路实笃曾说:“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或许,这就是人世间母爱的真相与伟大之处,即便最终会被嫌弃怨恨,依旧初心不改。

某天晚上,当林老太从二儿子口中得知妹妹病逝的消息,低声说道:“这老货还欠我的钱,明儿找她要去”。当二儿子问起林老太自己如此对待母亲,林老太是否怨恨时,身为老娘的林老太回答得一如既往:“哎,净说憨话,我儿”。

电影全程,林老太都会时常问起儿女,敬老院是否空出床位,可当那一晚二儿子告诉她等来了空床位时,老娘没有笑,却在不停抽泣,拿出鞋垫让二儿子分发给各个孩子,还把手镯给了总是埋怨自己的二儿媳妇。

半夜,林老太起身洗脸、梳头、照镜子,仔细端详着全家福,抚摸着每一个儿女的脸颊,内心五味杂陈。最后,她对着被摔得粉碎的菩萨像依旧祈祷菩萨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坐在床边,林老太突然笑了又开始抽泣,思考片刻,吃下老鼠药。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第二天,敬老院的车来接林老太,众人才发现老人已经离世。

电影的最后,是林老太去世后,儿女们为她办的一场热热闹闹的葬礼,86岁高龄被当地人叫做“喜丧”。

古语云:“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孤寡老人林郭氏,一个中国乡村底层的泥淖中人,凭借着母爱,为六个孩子撑起了一片天,心中无时无刻不在向菩萨祈祷子子孙孙平平安安,可垂暮之年时儿女的冰冷相待,片名“喜丧”至此内涵昭然若揭。

喜丧:86岁老人在杂物间吃药自杀,撕开国人人性的“遮羞布”

物欲横流的今天,“钱”承载了如今人们生活的全部重心,动物尚懂孝道,如今的人却失去了感恩父母的心,一个不懂得敬老孝贤的民族,无论多么富有与强大,终将会因为绝本求成的理念,而最终因饮鸩止渴而轰然崩塌。

这块全社会的“遮羞布”,最终在电影无声的演绎中被扯下,撕得粉碎。

不禁想起影片开头,林老太收音机里悠扬的歌声:“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看一看,这世界,并非那么凄凉,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望一望,这世界还是一片的光亮”。

至此,泪无声落下,愿天堂之下的老娘依旧无怨无悔地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