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鲁迅:人间本就艰难,当浑浊成为了常态,那善良,就是一种过错

01

南朝沈约在《宋书》中记录了这么一件事:

从前有一个小国,它有一条河流名为“狂泉”。据说,凡是喝过狂泉之水的人,都会变得疯狂起来。

所有的臣民都喝过了狂泉之水,而所有的臣民都变得疯狂起来。唯有国王没有喝过,所以他特别清醒。可是,他身边的人都觉得他病了,就一直给他针灸吃药。

后来,国王忍不住了,就去喝了狂泉之水。结果就是,国王也变得疯狂起来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讽刺的故事。如果所有人都疯狂,那冷静的人就会被人视为异类。慢慢地,这个冷静的人也会变得疯狂起来。

一只白天鹅,混迹到了一群乌鸦当中,相信它最后也会成为乌鸦。没办法,因为所有的异类,都逃不过被同化的结果。

其实,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长明灯》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当浑浊成为常态,清白就是一种罪。”

小说中的“疯子”,真的就疯了吗?我看不见得。所有的疯子,其实并非是疯子,只是人们觉得他们疯了罢了。可实际上,又有谁知道谁疯了呢?

02

谈到“疯子”,就不禁想到如今的精明人和老实人。

在以前,我们都觉得老实人特别好,做人踏踏实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心思。可是,到了今时今日,我们都把老实人当成是“傻子”。

一提到老实人,我们都会投来鄙夷的目光,觉得他不够出息,没有什么本事,注定一辈子都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坚守道德和善良的老实人,会被人嫌弃,而那些做事不讲原则,不择手段的人,却成为了生活的宠儿呢?

化用鲁迅先生的话,当浑浊成为了常态,那善良,就是一种罪过。

老实人很清白,也很善良,甚至为人处世都谨小慎微,一丝不苟。可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无休止的痛苦和欺负罢了。

就拿职场中的员工来说,他们都把心思放在了“算计”上,而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结果就是,老实的员工在背锅,吃力不讨好,连责任都需要他们来担。

物质社会越是发展,人性之恶的一面,就越是显露了出来。就像是潘多拉魔盒一样,放出了无数的罪恶和不幸。那痛苦的,并非是那些与罪恶同化的人,而是那些清白者。

没办法,在复杂的江湖面前,所有的善良,都会被人视为软弱。

03

当善良被人抛弃,才是这人间的悲哀。

人间,因为有了善良,有了光明,而变得充满了温暖和希望。可是,如果我们都抛弃了善良,那寒冬和黑夜,不就不期而至了吗?

想起了上一年的一个案例,一位有着抑郁症的女孩,想不开,就在网络上直播喝农药。可在直播间围观的人呢?还一直劝她快点喝。

结果,就是这个女孩不幸离开了,下面的人看完戏后,就一哄而散了。

事情发生之后,有人说是这女孩心理素质不好,有人说是这女孩太傻了,有人说是那些围观的人不好,不会善意去劝说......

像这样的事儿,近年来发生得太多了。悲剧,也一直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仿佛成为了一个修罗场,而没有了以往的温暖和人性之善。

有一位名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这是一个魔幻的世界,所有人都披着人皮在做着比野兽还要不如的事儿,可他们依旧欣喜如旧。”

吃人血馒头的事儿,以往出现过,现在也在发生。这,只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杜牧在《过秦论》说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才是真正的悲哀所在。

04

为什么人性之恶在不断地发展,而人性之善,却在慢慢地式微呢?

我想,有这么三个原因。

首先,善良的成本太高了,收益太低了。反之,作恶的成本太低了,而善良的成本太高了。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自然会选择后者,而不会选择前者。

其次,当善良成为贬义词,那人性之善的光辉就会消失不见。如今的善良,就跟奢侈品一样,太珍贵了。而生活充斥的,却是戾气和暴躁。这,才是根源所在。

第三,唯利是图,成为了绝大多数人的追求。在利益面前,有些人会格式化自己的道德,会格式化自己的良心。最后,所有人都在相互伤害,一同痛苦。

东野圭吾在《白夜行》中写道:“人性这东西,不要对任何人抱有任何道德洁癖的希望,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半人半鬼,凑得太近谁也没法看。 ”

人性,太复杂了,也太善变了。这一刻,也许它带有道德一面的光明。下一刻,也许它所沾染的,就是污垢和罪恶。

但还是要说,做人,还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比较好。坚守善,并非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留存这世间仅有的光明,不至于消失殆尽罢了。

希望你我,都别让浑浊,污染了自己的人生。

文/舒山有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