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農村辦喪事,為什麼有的叫《喜喪》?

作者:純正農家養蜂人

作為人的一生要擺三次大型宴席,就是出生時擺一次,結婚時擺一次,到人生臨終以後是喜喪的再擺一次。

可以說人生的這三次宴席,都是好酒,好菜,好煙進行招待所有的親朋好友。

作為人生的降臨,和一生中的婚姻大事,請親朋好友用大擺宴席進行慶賀,我認為完全是應該的。因為是一個鮮活的新生命降臨到了這個世上,确實是應該進行慶賀。舉辦婚姻大事婚宴,證明自己是已經是長大成人,成了這個家庭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又是夫妻團圓的日子,也是人生中的一次大事情,也是應該邀請親朋好友大擺婚宴進行慶祝的。可是作為有的老人的壽終用辦喜喪的方式進行大擺宴席送終,在農村确實是也存在。

在農村辦喪事,為什麼有的叫《喜喪》?

首先作為喜喪人們是很容易了解的,就是年齡大了,熱熱鬧鬧的舉行辦喪事,各個方面辦的都很體面,就象辦喜事宴席一樣。可是作為多大的年齡才算是喜喪呢?就象八十年代以前,能夠壽終七十歲的人就算是壽命大的人了,可是現在七十歲的人還在工地上幹活,要是現在七十歲的人壽終了,算不算喜喪呢?

特别是現在很多的老人,雖然是他們的壽終年齡在七八十以上,可是他們過去的一生完全是在苦難中度過的,就象現在農村很多七八十歲以上的老農民,現在老了雖然是也過上了比較好的晚年生活,他(她)們并沒有真正享受到象城市裡面的退休老人那樣,完全可以享受天倫之樂的晚年生活,雖然是他(她)們有的年齡确實是大了,甚至是八九十歲能算是喜喪嗎?

在農村辦喪事,為什麼有的叫《喜喪》?

作為喜喪從道理上講,必須是要滿足三個條件的情下,才能夠稱得上是喜喪:就是全福,全壽,全終。也就是老人家一生在世的時候,享盡了人生的榮華富貴,無有經曆過任何痛苦災難的生活,一直處于幸福之中,就是壽命臨終的時候也無有任何疾病痛苦,完全是平平安安,安祥的離開了人世間,這才稱得上是喜喪,并且是家庭經濟壯況也是非常的富裕,為老人送終,農村的說法就是大操大辦,讓壽終的老人也帶走點财富,這種情況,我地就叫喜喪。

在農村辦喪事,為什麼有的叫《喜喪》?

作為辦喪事是分為兩種的,絕大多數完全是真正的喪事,隻從老人壽終以後,他們的兒女們都會哭的昏天地暗,痛苦流涕,還不足以完全能夠表達兒孫們的悲傷之情和盡孝之心。

在農村辦喪事,為什麼有的叫《喜喪》?

可是作為喜喪就不一樣了,孝子們往往臉上都無有悲傷的表情,兒孫們隻會去談論逝者有多大年齡的話題,孝子們除了穿戴白色的孝服以外,隻有在所有的禮節上會用哭泣外,前前後後好象人們是高高興興的去送終一位逝者,雖然是人們都會盡量壓抑心中的喜悅,有時偶爾還會流露出來内心根本無有悲傷之處。雖然是自己的親人年齡大了壽終,畢竟那也是自己的親人離開了兒孫們啊。

在農村辦喪事,為什麼有的叫《喜喪》?

我認為自己的父母壽終,無論是多大的年紀,隻有他(她)們的一生隻有生活中無有受過苦難和疾病的折磨,在臨終之前是平平安安在安祥中壽終的,才算是喜喪。就是年齡在大,生前一直是在艱苦的生活中度過的,臨終前又是受着疾病的折磨壽終的,都不能稱上是喜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