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問老上海,
他們記憶中最香的味道是什麼,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說開洋蔥油拌面
喜歡吃面的朋友們都會挑一家覺得好吃的店“一吃到底”,像滄浪亭、逸桂禾、老地方面館...
而以前身處南市區的土生土長老上海們,吃面十有八九會去九曲橋旁,與南翔饅頭店相鄰的這一幢老房子裡。
百年老店“老松盛”,也叫作湖濱美食樓。《南市區志》記載,曾有一位名叫“陳有志”的攤販,靠開洋蔥油拌面在十六鋪創出了名堂。公私合營之後,這碗面就被請進了老松盛。
以前很多人每天早上騎着28寸的自行車,先去店來上一碗“蔥開”,然後再去上班。甚至哪怕搬家了,路程再遠都特地跑回來,經典的味道就是怎麼都忘不了!
但随着時代變遷,南市區變成了黃浦區,公交地鐵線路四通八達。在這寸土寸金的地段人聲鼎沸如初,然而蔥開面的香味卻越來越淡了…
好在,老食客和老松盛的師傅們都沒有忘記這個香味。為了将這碗面繼續傳承下去,老闆親自登門拜訪了已經退休的老師傅,口口相傳的配方和要領,總算又“找”了回來!
他們說:傳承最好的方式,就是分享。
食材準備
/ 主食材 / : 細面,300g蔥,150g菜籽油,醬油,醬油,糖,開洋
/ 配 料 /:黃酒,生姜片,洋蔥,大蒜,京蔥
别小看這一碗小小的蔥油面,做法、用料,那都是很考驗功力的。
蔥油是這碗拌面的靈魂,如果你認為蔥油是用小蔥熬出來的,那就錯了,其實用到的食材很豐富的,熬制出來的蔥油也非常有層次感。那股蔥香,總能給人極大的滿足。
計量機關:
以右圖中的勺子大小為準
1湯匙 = 15ml水
制作過程
01
-熬蔥油-
鍋中放入150g的菜籽油,燒制3成熱左右,把洋蔥(1小把),大蒜(2-3瓣)和京蔥(3-4個蔥段)放入鍋中熬制(15分鐘左右),千萬不要嫌時間久,這樣熬出來的蔥油真的不一樣。
TIPS:
1.3成熱的油溫 筷子插入時會有小氣泡。
2.菜籽油或者豆油熬出來的顔色會更好看,精制油熬制不出這個效果。
3.大蒜一定不要放多,2-3瓣足矣。
等食材的皮皺起時,金黃色後,即可撈出。
熬制蔥油時,一定要用小火來加熱,火力過猛,很容易焦糊,不僅會影響到蔥油的風味,顔色還會發黑。
随後加入蔥白熬制,因為蔥白的水分多,是以先放蔥白熬至變色(大約5分鐘左右),再加入蔥段。
加入蔥綠後一定要不停的攪拌,攪拌至蔥綠變脆(大約15分鐘左右),這時蔥油也熬的差不多了。
熬制蔥油的時候一定要時刻關注,千萬不能離開竈台,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蔥油熬多了也不怕,放進冰箱冷藏2個月也不會壞。
小編的秘訣:将蔥拿出來單獨放涼,更脆!
02
-泡發開洋-
首先拿一些開洋放入碗中,倒入黃酒浸泡30分鐘左右,放2片生姜放在開洋上,放入蒸鍋中蒸15分鐘,可以徹底去除腥味。
黃酒無好壞之分,料酒也可以浸泡。
拿出蒸完的開洋,用水沖洗幹淨,鍋中倒一些油,把開洋的水分煸炒出來即可
煸至如圖所示即可▼
老食客來店裡都會說給我來碗“蔥開面”(“蔥開”是蔥油開洋拌面的簡稱)。一說全稱,就顯得嫩啦。
03
-調制醬料-
取一幹淨的碗加入2勺醬油、1勺醬油、0.5勺糖,1勺蔥油進行調味~
當然也可以按照個人喜好進行調節。
04
-煮面條-
将水燒開後放入面條,等水再次開後在鍋中加入一盤冷水,等水再次開後即可撈出。
開洋蔥油拌面用什麼面才好吃呢?年輕人和老一輩人又有着不同的意見。老一輩覺得小闊面更勝一籌,有骨子,拌了蔥油後就特别爽滑。而年輕人覺得細面柔軟又不失勁道的口感棒極了。那小編覺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後将醬油打底,面條往上一蓋,再将蝦米和蔥一撒即可~
看上去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面條,上面幾根有些焦香的蔥葉。但當蔥油、醬油澆上去後拌開來,吃到嘴裡是香得來不得了~
許多年長的老食客聽說蔥開又回來了,馬上跑到店裡品嘗,吃完後對它的評價是:“這麼多年了,還是老味道。”這是對開洋蔥油拌面最高的評價,這吃的不僅是味道更是一種回憶。這最簡單的海派味道,卻是上海人最難舍棄的心頭好。
/ 餐廳資訊 /
老松盛
位址:豫園老街59号
❤ 感謝沈軍大廚的認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