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水古稱臨安城,曾經的臨安府也算顯赫一時,和騰沖一樣,在遠離中原王朝政治文化中心的西南邊陲,居然會有這麼一座漢族文化浸潤如此之深的小城,如今繁華褪去,隻餘古色古香的韻味殘留在古城大街小巷。
建水人最喜歡的美味小吃—烤豆腐
雖曆史悠久卻并不是很出名,真正讓建水走進大衆視野的是舌尖上的中國拍攝的美食是這裡的烤豆腐,都說在這個時光都慢下來的小城裡,吃吃喝喝才是正經事。
烤豆腐可以讓建水古城裡的市民,從早上起床開始到晚上睡覺之前從容地坐在烤豆腐攤上慢悠悠地烤豆腐,吃豆腐。
除了小豆腐和包漿豆腐,還有其他各種燒烤,和其他地方燒烤最不一樣的是這種圍爐而坐的形式,可以看到食物烤好的過程居然有一種幸福感!
建于明洪武初年-建水西門大闆井
建水建于唐朝,古城保留了很多古建築,也保留下了各式各樣的水井,這些水井遍布古城裡,而且很多還在使用着。其中,名氣最大、一定要去看看的就是西門大闆井。
西門大闆井就在巷子裡,走進去約30米,就是一口古井。這個西門大闆井建于明洪武初年,是建水乃至雲南最富盛名的一口井。走下階梯,走進大闆井,它的“大”果然是名不虛傳,直徑很大,有3米多寬,井邊的圍欄由六塊石闆鑲嵌6根石柱而成。
這口水井的水質到現在都還很好,看起來很清澈,現場就看到很多人來打水回家,他們都拿着大的水桶,打水上來再裝到桶裡去。據說這個井水冬暖夏涼,甘甜潤口。
曾記闆井豆腐坊第5代、第6代傳承人
建水縣曾記闆井豆腐坊
正對着大闆井的是一家老字号的豆腐店,叫曾記闆井豆腐坊,門口還有個牌子标明了這家店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這家店用的就是大闆井的井水做的豆腐。圖為曾記闆井豆腐坊第5代傳承人曾紅彬和他的兒子第6代傳承人曾福康。
用井水做豆腐是當地的特色,因為西門大闆井的水質好,做出來的豆腐特别好吃,是以這家的豆腐非常有名,供應給市裡各處門店和小攤的。走進曾記闆井豆腐坊,一排排的小四方形的豆腐有序地擺放在架子上,這裡是工坊和餐館一起的,工坊裡,勞工們在現場做豆腐,就是把煮碎的豆腐渣用布包成一個一個四方形的豆腐。
這裡的勞工都是熟手,操作的過程是每塊豆腐在他們手上拿捏包起來不過是1秒鐘的時間。一盤盤豆腐制品制作好之後用磚頭壓緊。
豆腐高營養、低脂肪,它所富含的大豆蛋白有助于增強飽腹感,有利于瘦身哦。店裡賣的豆腐制品很多,像可以帶回家的有腐竹、豆瓣醬、炸豆腐皮,在這裡吃的有豆腐花、豆腐渣、豆漿、炸豆腐皮等,統一收費是5元,可以随便吃,真是好便宜!
我每一樣都吃了,豆腐味特别濃,尤其是用豆瓣醬撈豆腐渣,很不錯,吃了兩碗,豆漿也喝了兩碗。
曾家第6代傳承人曾福康說:曾家的闆井豆腐坊,從清朝光緒年間開始做豆腐,已經130多年了,目前豆腐坊的生意主要由他和媳婦打理,現在發展電商快遞,經營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