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圖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本人立場,杠精勿擾。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修燈歸來,今天便與大家分享一篇辭賦,陶淵明著名的《歸去來兮辭》。文末附有搜集整理的蘇轼《歸去來兮辭》卷高清版,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直接下載下傳。

<col>

關于作者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自稱五柳先生,私谥“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浔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著名詩人。據傳陶淵明曾祖為東晉名臣陶侃,後家道中落。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入仕,擔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職歸田。元興三年(404年)曾入劉裕幕為鎮軍參軍,義熙元年(405年)為彭澤縣令,因不滿官場黑暗,辭官歸隐。從此躬耕自資,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逝。

  陶淵明的作品今存詩歌120多首,辭賦、散文十二篇。陶淵明是我國最早大量創作田園詩的詩人,後世稱他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隐逸之宗”。詩歌多描寫田園風光和農村的日常生活,抒發自己安貧樂道、厭惡官場黑暗的情懷,詩風質樸自然,沖淡平和,對唐以後的詩歌影響很大。部分作品表達憤世嫉俗之情,呈現出“金剛怒目”的一面。有《陶淵明集》。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張逢隆《五柳先生》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溥儒《登高舒嘯》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袁耀《五柳歸莊》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徐绶臣《歸去來兮》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錢杜《田園風光》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吳湖帆《撫孤松而盤桓》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王原祁《春雲出岫》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溥儒《歸去來兮辭》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溥儒《陶淵明詩意圖》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溥儒《雲無心以出岫》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佚名《歸去來兮》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趙孟頫《歸去來辭》卷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蘇轼《歸去來兮辭》卷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沈度《歸去來辭》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趙孟頫《歸去來辭》(局部)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王寵《歸去來辭》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文徵明小楷《歸去來兮辭》

詩歌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怅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谏,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顔。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将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複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岖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複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兮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臯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乎天命複奚疑!

譯文

  回去吧!田園都将要荒蕪了,為什麼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被軀殼所役使,那為什麼悲愁失意?我明悟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發生的事尚可補救。我确實入了迷途,但不算太遠,已覺悟如今的選擇是正确的,而曾經的行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輕輕地飄蕩着前進,輕快前行,風輕飄飛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詢問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終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過去。家僮歡快地迎接我,幼兒們守候在門庭等待。院子裡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裡。我帶着幼兒們進入屋室,早有清釀溢滿了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看看院子裡的樹木,覺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裡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裡走走,自成一種樂趣,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時随地休息,時時擡頭望着遠方。雲氣自然而然的從山裡冒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陽光黯淡,太陽快落下去了,手撫孤松徘徊。

  回來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斷絕交遊。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還能努力探求什麼呢?以親人間的知心話為愉悅,以彈琴讀書為樂來消除憂愁。農夫告訴我春天到了,西邊田野裡要開始耕種了。有時叫上一輛有帷的小車,有時劃過一艘小船。有時經過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時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細微。羨慕自然界的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歎自己的一生行将結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還能有多久,為什麼不放下心來任其自然地生死?為什麼心神不定,想要到哪裡去?富貴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沒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有時放下手杖,拿起農具除草培土;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呼嘯,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誦詩篇。姑且順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樂安天命的主意,還有什麼可猶疑的呢!

賞析

  今天分享的這篇《歸去來兮辭》是辭賦。辭賦這種文體有些複雜,今天簡單說幾句。一看到題目裡有個“兮”字這個楚地方言詞,我們肯定會條件反射地想起屈原,想到楚辭。其實辭賦的來源跟漢人編撰起來的屈原、宋玉等人的楚辭有關。

  辭賦它跟辭、賦、骈文好像都有那麼點關系。它像詩又不是詩,像文又不是文。比詩松散,但又比散文華麗,有節奏感。但比起堆砌華麗詞藻,飄飄欲仙的漢賦,它好像又平易近人,清新自然。

  再從題目說起。“兮”是個語氣詞,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就跟我們今天唱歌歌詞裡的“啊”一樣。“辭”是文體名,這兩個字都沒問題。但什麼叫“歸去來”?去來?這兩個詞意義完全相反啊,怎麼會直接放一塊兒呢?究竟是“歸去”還是“歸來”?

  這就涉及陶淵明寫這篇辭賦時他想象自己的空間立場問題。他是以“在朝”的身份寫的還是以“在野”的身份寫的?他是身處官場在下決心歸隐并且想象躬耕;還是身處家鄉在回憶歸隐前後的往事?

  我為這個問題困擾了很久。後來我發現,這篇文章其實既有“歸去”,也有“歸來”,它有一個很完整的空間轉換問題。我們回到文本,全文總共出現了兩次“歸去來兮”。

第一次在第一段,“歸去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這裡可以了解成“歸去兮,田園将蕪胡不歸”。他身在官場塵世,在下歸隐的決心。于是一次次對自己說:趕緊回去吧,家裡的田都快荒蕪了,自己在這裡以内心的快樂為代價去求身體的安樂是不對的。于是他踏上了歸途:“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晝夜兼程,終于看到了自己的屋宇:“僮仆歡迎,稚子候門”。然後在自家小院子裡過上了與世隔絕,與天地相往來的日子。

  然後,在接下來的第三段第二次出現:“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複駕言兮焉求?”這時他已經身處家鄉了,但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可能是經濟問題,也可能是名利之欲,再次起了出仕的念頭。或者出現了某種勸其出仕的聲音?他為了說服自己徹底斷絕仕途之路,肯定自己之前歸隐的選擇,對自己說“歸來兮,請息交以絕遊”。既然歸來了,就要隐得徹底。

  在古代,“隐”很多時候都是一種沽名釣譽的行為,是一種為了增加自己對君主誘惑力的行為藝術。這種“以隐求仕”的行為在後來的唐朝發展到極緻,出現了“終南捷徑”一詞。去終南山隐居求道往往會讓學子聲名鵲起,進而增加自己中舉的機率,甚至能夠不通過辛苦的科舉而被皇帝直接召見任用。于是終南山隐士太多,簡直比塵世還熱鬧。在歸隐的小圈子裡,其實依然有着複雜的人際往來,彼此在山間宴飲往還、誇贊擡舉,拉關系,吹名聲。是以為了堅定自己“真隐”的決心,陶淵明要求歸隐的自己斷絕一切人情往來,避免讓歸隐的夢想落空。

  說了這麼多,我們發現“歸去來”的“去來”在前後不同的語境中的意義是有偏向的,前者偏“去”,後者偏“來”。這在古漢語中叫“偏義複詞”, 指一個複音詞由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語素構成,但整個複音詞的意思隻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而另一個語素隻是作為陪襯,隻有一個形式沒有意義。如曹操著名的那句“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契”是投合,“闊”是疏遠,在曹詩中偏用“契”的意義。就是說知己賓主兩情契合,在一處談心宴飲。還有我們常說的“窗戶”,其實包含的是門和窗兩個東西,但現代漢語已經偏用“窗”義而完全忽視了“戶”的存在了。

  從“去來”這樣一個貫穿題目和行文卻帶着沖突的詞中,其實也能看出《歸去來兮辭》中作者思想的沖突,以及陶淵明一生仕隐的沖突。仕之時,他想着隐;但隐之時,他依然會冒出仕的欲望。這或許也是他體内基因、血統的沖突吧,或者說命運的沖突。

  陶淵明的曾祖是東晉名将陶侃,出身貧寒,憑借軍功當上了荊州刺史。他的外祖父則是當時的名士孟嘉,陶淵明為他寫的傳記上說“行不苟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于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是以我一直覺得,陶淵明的幾度仕隐與他的這兩位有名的祖先是有着千絲萬縷聯系的。“仕”的那一面滲透着曾祖陶侃指點江山的理想,而“隐”的那一面則活脫脫是外祖父孟嘉名士風流的再現。兩個靈魂合起來,他才是完整的陶淵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