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節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節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古代也是值得慶祝的節日,宋代孟元老《武林舊事》:

“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為了慶祝冬至,古人冬至前有釀冬酒的習俗。唐庚《雪意》:“綠嘗冬至酒,紅擁夜深爐”,這兩句詩以拆詞之法書寫,當作為“冬至嘗綠酒,夜深擁紅爐”,“綠酒”即新釀的酒,白居易《問劉十九》也提到過“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節

冬至時飲用的酒,多是芳香柔和的香酒。釀制時會加入香果、香花香料等等,蘇轼有《新釀桂酒》一詩,詳細的記錄了“桂酒”的釀造方法:

搗香篩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帶雨渾。收拾小山藏社甕,招呼明月到芳樽。酒材已遣門生緻,菜把仍叨地主恩。爛煮葵羹斟桂醑,風流可惜在蠻村。

蘇轼釀制的桂酒非桂花酒,而是用菌桂(油桂)、木桂之類香料與生姜汁釀制而成。蘇轼對桂酒贊賞有加,其《桂酒頌》序中說桂酒:“香味超然,非人間物也”。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節

蘇轼好飲酒,認為适量飲酒可以養生,他常親自釀酒, 調節心情、治病養生, 除了桂酒,蘇轼還釀制過真一酒、蜜酒等。其《東坡志林》中有釀制蜜酒的方法:

予作蜜酒,格與真水亂。每米一鬥用蒸餅面二兩半,餅子一兩半,如常法。取醅液再入蒸餅面一兩釀之,三日嘗看,味當極辣且硬,則以一鬥米炊飯投之,若甜軟則每投更入曲與餅各半兩。又三日,再投而熟。全在釀者斟酌增損也,入水少為佳。

蘇轼的學生秦觀,曾喝過蘇轼釀制的蜜酒誇贊道“蜂蜜而今釀玉液,金丹何如此酒強”。古人都很擅長制作各種香酒,南宋楊萬裡有《嘗荼蘼酒》一詩,描寫荼蘼花熏制香酒:

月中露下摘荼蘼,瀉酒銀餅花倒垂。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濕瓊肌。一杯随我無何有,百罰知君亦不辭。敕賜深之能幾許,野人時複一中之。

鄒铉《壽親養老新書》中記載了一種荼蘼酒,與楊萬裡用香花熏制的方法不同,是将“木香”的香料研磨成細末,投入酒瓶中,然後将酒瓶加以密封。飲用時,在酒面上灑滿荼蘼花瓣,鄒铉說“此酒色、香、味三絕,宜奉老人清興”。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節

冬至飲宴活動中不但有“香酒”,更少不了焚香助興。宋人孔武仲《冬至夜飲》:“翠帟排銀燭,金爐飄篆香”冬至夜宴,光影輝煌的宴席上金爐飄香,燭光香霧雜作。

宴飲中薰香能給人嗅覺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古時還專門有宴席上玩樂的“巡筵香”,周嘉胄《香乘》巡筵香:

龍腦一錢、乳香半錢、荷葉半兩、浮萍半兩、旱蓮半兩、瓦松半兩、水衣半兩、松蒳 半兩、右為細末,煉蜜和勻,丸如彈子大,慢火燒之。從主人起,以淨水一盞引煙入水盞内,巡筵旋轉,香煙接了去水盞,其香終而方斷。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節

古人焚香講究季節的美感,龔璛《冬至》:“今年物色得春早,一夜梅花如雪開。”梅花香味的熏香與冬天最配。與香酒一樣,梅花香也是由各種香藥配制,董說《非煙香法》衆香變載:

梅花冷射而清澀,故餘以辛夷司清,茴香司澀,白檀司寒冷,零陵司激射,發之以甘松,和之以蜜,其香如梅,而名之曰梅影。

梅花香,是用各種香藥組合 摹拟出梅花的香味,其味道是神似大于形似。梅花香幽淡清雅,深受宋人所喜。黃庭堅說熏焚梅花香,讓他有“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的感覺。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節

梅花是一年中最早開放的花,是春天将至的信号,梅花幽涼清淨的香氣中,暗藏有一絲生機,古人也把摹拟梅花香韻的香,命名為“雪中春信”、“春消息”、“雪中春泛”,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春消息歌括雲:

人人盡道是江梅,半兩丁香一兩茴,更用甘松苓半兩,麝香一分是良媒。右為細末,煉蜜和令得中,甆盒盛,埋地中半月可燒。

這首名為春消息的香方,摹拟的是江梅香味,江梅是一種野生梅花,又稱野梅,在宋人眼中,江梅有一種放任不拘,潇灑自在的品格,李邴《漢宮春》:“潇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

江梅花香味的“春消息”,舍棄了名貴的沉、檀香料,而是以丁香、茴香、甘松、零陵香等樸素的材料制作,與沉檀合制的梅花香比,春消息多了些灑脫的山林之氣。

冬至過後,白晝會越來越長,陽氣回升,在陰陽交替的日子裡最宜焚香養神,陳必複《山中冬至》:“讀易燒香自閉門,懶于世故苦紛紛。曉來靜處參生意,春到梅花有幾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