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节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节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也是值得庆祝的节日,宋代孟元老《武林旧事》: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为了庆祝冬至,古人冬至前有酿冬酒的习俗。唐庚《雪意》:“绿尝冬至酒,红拥夜深炉”,这两句诗以拆词之法书写,当作为“冬至尝绿酒,夜深拥红炉”,“绿酒”即新酿的酒,白居易《问刘十九》也提到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节

冬至时饮用的酒,多是芳香柔和的香酒。酿制时会加入香果、香花香料等等,苏轼有《新酿桂酒》一诗,详细的记录了“桂酒”的酿造方法:

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苏轼酿制的桂酒非桂花酒,而是用菌桂(油桂)、木桂之类香料与生姜汁酿制而成。苏轼对桂酒赞赏有加,其《桂酒颂》序中说桂酒:“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节

苏轼好饮酒,认为适量饮酒可以养生,他常亲自酿酒, 调节心情、治病养生, 除了桂酒,苏轼还酿制过真一酒、蜜酒等。其《东坡志林》中有酿制蜜酒的方法:

予作蜜酒,格与真水乱。每米一斗用蒸饼面二两半,饼子一两半,如常法。取醅液再入蒸饼面一两酿之,三日尝看,味当极辣且硬,则以一斗米炊饭投之,若甜软则每投更入曲与饼各半两。又三日,再投而熟。全在酿者斟酌增损也,入水少为佳。

苏轼的学生秦观,曾喝过苏轼酿制的蜜酒夸赞道“蜂蜜而今酿玉液,金丹何如此酒强”。古人都很擅长制作各种香酒,南宋杨万里有《尝荼蘼酒》一诗,描写荼蘼花熏制香酒:

月中露下摘荼蘼,泻酒银饼花倒垂。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湿琼肌。一杯随我无何有,百罚知君亦不辞。敕赐深之能几许,野人时复一中之。

邹铉《寿亲养老新书》中记载了一种荼蘼酒,与杨万里用香花熏制的方法不同,是将“木香”的香料研磨成细末,投入酒瓶中,然后将酒瓶加以密封。饮用时,在酒面上洒满荼蘼花瓣,邹铉说“此酒色、香、味三绝,宜奉老人清兴”。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节

冬至饮宴活动中不但有“香酒”,更少不了焚香助兴。宋人孔武仲《冬至夜饮》:“翠帟排银烛,金炉飘篆香”冬至夜宴,光影辉煌的宴席上金炉飘香,烛光香雾杂作。

宴饮中薰香能给人嗅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古时还专门有宴席上玩乐的“巡筵香”,周嘉胄《香乘》巡筵香:

龙脑一钱、乳香半钱、荷叶半两、浮萍半两、旱莲半两、瓦松半两、水衣半两、松蒳 半两、右为细末,炼蜜和匀,丸如弹子大,慢火烧之。从主人起,以净水一盏引烟入水盏内,巡筵旋转,香烟接了去水盏,其香终而方断。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节

古人焚香讲究季节的美感,龚璛《冬至》:“今年物色得春早,一夜梅花如雪开。”梅花香味的熏香与冬天最配。与香酒一样,梅花香也是由各种香药配制,董说《非烟香法》众香变载:

梅花冷射而清涩,故余以辛夷司清,茴香司涩,白檀司寒冷,零陵司激射,发之以甘松,和之以蜜,其香如梅,而名之曰梅影。

梅花香,是用各种香药组合 摹拟出梅花的香味,其味道是神似大于形似。梅花香幽淡清雅,深受宋人所喜。黄庭坚说熏焚梅花香,让他有“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的感觉。

冬至,古人活色生香的冬节

梅花是一年中最早开放的花,是春天将至的信号,梅花幽凉清净的香气中,暗藏有一丝生机,古人也把摹拟梅花香韵的香,命名为“雪中春信”、“春消息”、“雪中春泛”,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春消息歌括云:

人人尽道是江梅,半两丁香一两茴,更用甘松苓半两,麝香一分是良媒。右为细末,炼蜜和令得中,甆盒盛,埋地中半月可烧。

这首名为春消息的香方,摹拟的是江梅香味,江梅是一种野生梅花,又称野梅,在宋人眼中,江梅有一种放任不拘,潇洒自在的品格,李邴《汉宫春》:“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江梅花香味的“春消息”,舍弃了名贵的沉、檀香料,而是以丁香、茴香、甘松、零陵香等朴素的材料制作,与沉檀合制的梅花香比,春消息多了些洒脱的山林之气。

冬至过后,白昼会越来越长,阳气回升,在阴阳交替的日子里最宜焚香养神,陈必复《山中冬至》:“读易烧香自闭门,懒于世故苦纷纷。晓来静处参生意,春到梅花有几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