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要不是範鎮和司馬光兩位大臣,宋英宗還未必能坐上皇位?

作者:國家人文曆史

一般來說,後宮嫔妃與前朝大臣之間很少會産生什麼交集。

不過恰恰就在宋仁宗統治末期與宋英宗的統治初期發生了這麼兩件大事,讓反變法派幹将們在仁宗的皇後曹氏與英宗的皇後高氏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不是範鎮和司馬光兩位大臣,宋英宗還未必能坐上皇位?

/《元祐更化》,國曆原創插圖。

這兩件事一是仁宗立儲,二是英宗濮議,既互相獨立,又有所關聯:仁宗一生好色,耕耘不辍,留下了十幾個兒女,皇子卻隻有三位,竟然還都早夭了!是以他晚年時身體每況愈下,宰執大臣們都想讓他在宗室中找個人來過繼大統。而仁宗卻認為自己還有機會,朕還能生!于是從至和年間開始,仁宗便與大臣們就此展開了激烈争論,大家卻始終無法說服仁宗。最後嘉祐六年,首相韓琦将司馬光調入中央,讓他知谏院,帶着整個台谏系統對仁宗皇帝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強力勸谏,硬是說服了仁宗皇帝,讓他點頭将濮王趙允讓的兒子趙宗實——也就是高氏的丈夫——過繼了過來,也就是後來的宋英宗。後來朝中讨論立儲功勞時,大家的結論是至和末“範鎮首功”、而嘉祐年間宰執們“止用谏官司馬光章疏”,算是主要功勞。換而言之,如果不是範鎮和司馬光,英宗能不能坐上帝位、高氏能不能當上這個皇後,都是未知數。而範鎮與司馬光,恰恰都是堅定的反變法派。

這事不算完,英宗皇帝繼位之後心思活動,開啟“濮議”,讓大夥讨論要如何稱呼自己生父濮王趙允讓。司馬光和範鎮等人此時又極為堅決地站到了皇帝的對立面:他們認為英宗您既然已經過繼給了仁宗,那濮王雖然是您生父,可也與您沒什麼關系了,是以不可尊稱其為“皇考”,隻能稱其為“皇伯”,強力維護了仁宗的利益,是以在仁宗的皇後曹氏心中又留下了一個絕佳的印象!

是以後來曹氏與高氏始終對司馬光這些反變法派的官員關愛有加,多有維護之意。而神宗皇帝死後,高氏垂簾聽政,更是馬上就想起來了對司馬光、範鎮這些人,下诏将其提拔重用,讓反變法派官員在朝中迅速卷土重來。元豐八年五月底,司馬光被任命為門下侍郎,也就是副宰相,而支援變法的首相蔡确則被任命為仁宗的山陵使,暫時離開了中央。六月十四日,司馬光上疏要求廣開言路,二十六日,又上疏舉薦蘇轼、蘇轍兩兄弟。同月,範純仁、呂公著、呂大防、王存等人也紛紛舉薦這兩兄弟,蘇轼則乘着這股東風,直入雲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