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天國時期,天王洪秀全刻了多種印玺作為行政發令、調兵遣将之用,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方金玺、玉玺與木玺。1864年,天京(南京在太平天國時期的名稱,為太平天國的首都)被曾國藩帶領的湘軍攻破後,三玺經曆了不同的命運曆程。
藏于天王宮殿中的金玺、玉玺很快被清軍搜出,作為戰利品送往北京,後來存放在紫禁城軍機處。一年後,金玺一夜之間不翼而飛。好在玉玺最終完好地儲存下來,現藏于北京中國革命博物館。至于那方木玺,長時間下落不明。直到1975年,一位教師從家裡的天花闆天窗旁,發現了這枚久未現世的木玺。
20 世紀50 年代,教師張大仁随母親一同住進了南京瞻園路173号第三進東廂房。這是一個粉牆小瓦木質結構的清代建築,原本為私宅,解放後被收為國有。
據張大仁說,這所房子頗為蹊跷,經常有異常響聲,家中的物品也經常丢失。1975年初夏,張大仁決定打掃一下天花闆,免得天花闆縫隙中經常往下落灰落臭蟲。在打掃過程中,張大仁突然從天窗木鬥旁發現了一個方形的木疙瘩,積灰至少有半寸厚,朝下的一面似乎還刻有字迹。
天王洪秀全木玺
他取下木疙瘩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枚大印,11.7 厘米見方,2.4 厘米厚,上刻雙鳳朝陽,邊飾五爪立龍,下為福山壽海,正方形雙框中正書“旨準”兩字。張大仁推測,這個木疙瘩或許和皇帝有關。然而當時正值文革,他便将木疙瘩長期放置于工具箱中。
1982年8月,南京全面開展文物古迹普查工作,雨花區文物普查辦公室因缺乏人手,拟從文教系統中抽調一名教師協助工作。作為教師的張大仁,有幸被文物局抽調。在文物普查過程中,張大仁無意中向同僚們透露,自己家裡藏有一個木制的疙瘩,看起來很像古代印章,還刻有“旨準”二字。同僚們一聽,都驚訝地跳了起來,他們紛紛說:“這可是皇帝的印章啊!趕緊拿來看看!”
天王洪秀全玉玺
經專家分析,這枚木玺為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專用,已經失傳了100多年。太平天國史權威羅爾綱前輩聽說此事後,立即從北京趕往南京,當他看到這枚被洗刷過的印玺時先吃了一驚,以為是赝品。但仔細一看,看見了沒有洗刷掉的紅色印泥,才會心一笑。正是憑着殘留在角落的印泥,羅爾綱才鑒定出這枚印玺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曆史。
經考證,這枚印章由太平天國“删書局”專用。太平天國時,洪秀全頒布了嚴格的文化出版審查制度,自上古以來的古籍,無不按照洪秀全的意志予以了篡改。四書五經乃至于二十三史,都遭到了删改。根據“删書局”的規定,所有書籍必須蓋上木印玺方可出版,否則一律以妖書論處。現存的太平天國文獻《天條書》《太平禮儀》《天朝田畝制度》等數10 種天國國印書的首頁都蓋有天王洪秀全的木印玺。
天王洪秀全玉玺上的文字
這枚木玺之是以會出現在南京瞻園路173号,是因為這裡之前是“删書局”的所在地。天京陷落時,“删書局”的官員為防止木玺落入清軍手中,于是将它藏在天花闆上,直到100多年後被發現。
木玺被驗明正身後,張大仁在專家的建議下,将木玺無償捐給了國家。如今,木玺已被妥善儲存于南京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
壽山石 | 九五之尊·印章
在古代,無論是王侯将相,或者是文人墨客,都會有一枚印章。
印章,作為一種物質文化,在中國曆史上從先秦時期衍化至今,是一種小型的傳統文化實體,同時它與中國書法藝術不可分割。印章的功能和性質,廣泛地展現和流行于日常的社會實用領域;甚至可以說已升華到精神文化領域。
乾隆喜愛印章可謂是家喻戶曉,據《乾隆寶薮》和現藏的實物統計,得出乾隆一生收藏玺印1800多方。這個數字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乾隆印迹圖</h1>
毛澤東也非常喜愛中國篆刻藝術。他一生使用過不少印章,大多系名家所刻,流派紛呈,風貌各異,殊為珍貴。有些還蘊藏着他與藝術家們交往的種種轶事。
鄧散木治印“毛澤東”
印章中國獨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就是一枚印章,之是以選擇印章,就是想創造奧運史上的獨一性。
當時,那枚印章放在雕有長城和天壇圖案的紫檀寶盝裡,當吳邦國委員長和國際奧委會協調委員會維爾布魯根主席共同打開時,全世界都看到了這方晶瑩剔透,堂皇大氣的“徽寶”。這方印章釆用一整塊15公斤的新疆和田玉,這方印章也是中國整個印章史上精緻精美的大器。
中國的印章文化與書法、繪畫、詩歌等均為傳統藝術的瑰寶,從古至今,印章一直為文人心靈和思想的載體,陸遊有詩雲“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印章以其特有的色、紋、韻、剛、柔、形,無言地傳文達意,以無聲勝有聲。
“不著聲色,寂然淵然,不可涯涘,此印章之有禅理者也;形若飛動,色若照耀,忽龍忽蛇,望之可掬,即之無物,此印章之有鬼神者也;嘗之無味,至味出焉,聽之無音,元音存焉,此印章之有詩者也。”——清 沈野 《印談》
壽山石印章 | 祥龍吐瑞
小小印章,深藏了不凡的藝術,潛力無限。
它絕不隻是鑒别書畫真僞的一個工具,真正懂欣賞的人,就會明白,一個有價值的印章,是飽含深邃曆史、精湛工藝、親和人文精神的民族傳統文化瑰寶。
寮國五彩朱砂 | 九龍戲珠印章
印章的造型有方形、長方形、圓形、雙連形等,鈕的式樣則更加豐富多樣。
印章種類繁多,風格各異,有官印和私印之分;有玉印章、琥珀印章、瑪瑙印章、木質印章等之分;有姓名字号印、書簡印、收藏鑒賞印等之分;有名章和閑章之分;
有壽山石印章、田黃石印章、金凍石印章和昌化石印章等之分等等,色彩多樣,小巧精緻,成為了許多收藏家們樂此不疲的選擇。
鹿角 | 麟吐玉書·印章
最初常雕刻有各種各樣的吉祥圖案和吉祥獸,而随着時代的發展,雕刻師融入時代理念,巧思精作,在雕刻圖案上多有創新,使印章藝術成為雕刻工藝中的另一奇觀。
壽山石 | 唐獅印章
印章之美,不止方寸之間。它不僅是一種憑信工具,更是一種将文學、繪畫、篆刻相結合的藝術。從早期的工匠治印到後期的文人參與,從開始的單一用途到後來的豐富多彩,一枚小小的印章承載着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曆史文化,優雅而又沉靜地走過了數千年的漫漫長路。
每一個印章的背後,都刻着不一樣的故事。作為文房之雅物,印章一直寄托着篆刻者的一份心思,擁有者的一顆靈魂,以無聲訴有聲。閑暇時分,端坐鬥室之中,沏一壺清茗,焚一爐幽香。把玩手中的一方好印,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壽山石 | 龍戲珠印章
糖白玉 | 貔貅印章
小葉紫檀嵌銀絲 | 流蘇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