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

作者:醫療空間

《畫人傳》~第186篇

<h1 class="pgc-h-arrow-right">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h1>

文/盧秀輝

杜瓊(1396~1474年),字用嘉,号東原,鹿冠道人,五塢山人,延綠亭主人,私谥淵孝先生,人稱東原先生,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明朝文學家,書畫家、藏書家,史學家。

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

杜瓊的父親杜玉,号草堂,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而且非常富足。洪武三年(1370年),為了報複蘇、松、嘉、湖、杭等地紳民對張士誠的擁戴,同時也為了開發淮河流域,避免豪強地主和國家争奪賦稅來源,朱元璋強行将如上所述的蘇州及周邊等地的江南四十餘萬人丁驅趕到蘇北,這就是著名的洪武趕散。朱元璋則将江浙富民三千戶遷徙到京城(今南京),以削弱财富的高度集中。杜玉以富豪身份被遷至京城南京,以充實南京的人口。洪武三十年(1397年)正月,杜玉卒于大中橋之邸第。時杜瓊剛出生不久,他的父親就死于京師,客死異鄉。杜瓊在詩中說道:“先君起富室,束裝上京師。”

父親不幸病故,對于襁褓中的杜瓊是個悲劇,杜瓊在母親顧氏的撫育下長大成人,他們母子倆經常得到舅父顧德華的照顧。顧德華也是一個文人,對杜瓊有着教育、扶持之恩。

杜瓊自幼勤奮好學,天資聰敏,加之母親訓子有方,日夜教其仁義、忠孝之禮,造就了杜瓊一生敦厚的秉性,并以孝名聞于鄉裡。十二歲時,杜瓊從學于鄉學教師劉孟初,通《孝經》、《論語》。十四歲時,又從學于陳繼,博通古今,詩文也古雅有風緻。陳繼對杜瓊一生起到了絕對性的作用。陳繼之父陳汝言,是著名的山水畫家,畫宗趙孟頫;陳繼的老師王行也是善畫山水的畫家,時人号“王潑墨”;陳繼本人工畫竹,杜瓊山水畫創作的啟蒙階段受到了陳繼的教導。

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

陳繼後來任翰林博士,就選拔杜瓊承其業,于是杜瓊就當起了教師,并且“授徒化及鄉闾”。永樂十八年(1420年),年僅 26 歲的杜瓊被召到北京講讀《大诰》。《大诰》一書乃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寫定的刑典,整理了審判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國釋出,告誡官吏們,不要重蹈覆轍。包括《大诰》《大诰續編》《大诰三編》《大诰武臣》四部分,統稱《禦制大诰》。明成祖重講《大诰》,是為了诰戒臣民,朝廷有治世用重典的思想。

這是杜瓊第一次走出去參加重大的社會活動,對年輕人來說,鍛煉了自己,增長了見識。兩年後,杜瓊完成了第一部文稿《學言》。杜瓊也成功地成為了鄉裡名賢和學人的表率。洪熙元年(1425 年),杜瓊被蘇州府延舉修纂太宗 (朱棣)實錄。宣德十年(1435 年),又被薦為修纂宣宗章皇帝實錄的七縣總裁。正統六年(1441 年),吳郡系定籍色,他被定為儒籍,與吳郡先賢俞貞木、陳繼齊名。景泰五年 (1454年〉,朝廷纂修《輿地志》,郡守汪浒請他修輯郡中事,直到去世的那年(I474 年),他還積極參與校定《蘇郡志》。

杜瓊的一生,倍受官府的禮遇,深受鄉紳官宦的尊寵仰慕,但他對待仕途卻極為淡漠,而是醉心于隐居生活,隻談詩論畫。杜瓊的隐居思想與朱元璋有很大的關系,朱元璋對江南地區犯下了種種罪惡,對這一地區不停地報複性的懲罰。人民的賦稅被肆意加重,文臣武将被妄加殺戮,就連畫家也難免罹難。趙原、盛著、徐贲、陳汝言、王蒙等人都慘遭迫害,其中不少人還曾與杜瓊的父輩有過交往。至于“吳中四傑”高啟、楊基、張羽、徐贲及“北郭十友”也被屠戮殆盡。而他的父親早亡也是緣于朱元璋的移民政策,這些血淋淋的事實更是在他心中刻下了陰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不願出仕的思想。

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

宣德、正統時期,政權相對穩定,宣宗、憲宗對書畫也非常重視,不過,杜瓊的思想已經成熟,吸取前輩文人的經驗教訓,不熱衷仕途,也不願得罪官府,保持與他們的合作,從事一些文化和教化活動。杜瓊與蘇州郡守周忱、況鐘交往甚密,感情很深。他的詩文畫友中,周鼎、劉珏、徐有貞等人也都是作過官的。實際上,杜瓊既保持了極高的社會聲望,又避免了仕途的險惡。他的學生沈周一家三世,也是如此。從沈周的祖父沈澄開始,便以高隐為樂,建築“西莊”,過着隐居讀書、遊山玩水的生活,沈周父子與杜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杜瓊在《與陳永之書》中描述了這種隐居生活的情形:“予于暇日簪鹿冠,披鶴氅,蹑琴面之鞋,曳百節之杖,循曲溪上,斯亭喧嚣不聞,一塵不到,焚香以觀造化生意,傍人謂予為圖畫中人,又男予為神仙中人,則予之獨樂也。殆夫名公貴卿過從者,舍驺從于門外,與予揭手徒步于蒼雪翠霧之中,其橫金衣紫又能照耀林園,或騷人墨客攜酒與肴觞詠其上,主賓歡然無不沾醉,此則與人同樂也。”

杜瓊一生享譽遐迩,特别是晚年,多次被請鄉飲,七十四歲那年,被請“鄉飲大賓”。鄉飲為嘉禮之一,為“更明古今,重遵鄉飲,敦進郡學,精課經業”的一種重要儀式。王鏊在《東原集》序中談到杜瓊在當時吳地的影響:杜瓊“所至,人望之若绮皓,郡将縣大夫延禮賓緻恐後,缙紳之行,過吳下者必造請其廬,而販夫樵子皆知。”一時之人望,達到鼎峰。他有《蘇台别意送沈原複還琴川》一首,詩雲:

相逢未幾即思歸,

忍聽朝來歌式微。

綠酒數杯遊子去,

青山百裡故人稀。

杏花微雨飄離席,

楊柳東風拂釣矶。

明日到家春正暖,

祓除時節試春衣。

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

杜瓊自幼生活在文人圈裡,他與鄉裡諸儒徐用理、陸唐民、王敏道、陳寬、王孟南、鄭德輝、賀美之等 7 人結為文社,是當時吳縣很有影響的團體。繪畫方面,他中年時的畫作常被朋友争相收藏,杜瓊《設色山水圖》中自題道:“餘素好寫畫,寫畢即為好之者持去,以是無一筆自留者。客至求觀,無以為玩,迩來寫就此幅,以為得意,即命兒子嗣裝之成軸,永為草堂過客之賞,諒非他人之奪也。正統改元丙辰歲二月九曰,東原道人書。”這是“吳門畫派”萌芽的前期。他的畫友有徐有貞、劉珏、周鼎、姚绶、陳寬、陳遭,學生有趙同魯、沈貞吉、沈恒吉、沈周等,他們最終稱雄畫壇,光大了“吳門畫派”。杜瓊作詩道:

紛紛畫債未能償,

日日揮毫不下堂。

郭外有山間自在,

也應憐我為人忙。

晚年的杜瓊精神矍釘,畫事更方頻繁。存世的著名佳作,如《南湖草些圖》、《報德英華圖》等都成于此時,劉珏在 《酬杜東原寄》一詩中贊歎道:

杜郎高義薄雲天,

慚我交來最有緣。

花廷藥欄三晦宅,

筆床茶竈五湖圓,

寫山不讓王摩诘,

釋難曾輕魯仲連。

昨日開緘見珠玉,

老年才思益飄然。

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

杜瓊 79 歲(成化十年,1474年)去世,當時吳門前輩、門生、名流等會葬者達數千人。沈周特意畫了《東原圖》卷,并撰寫了杜瓊年譜和祭文,以表示對老師的敬仰和懷念。

杜瓊的創作以山水為主,創作題材多為文人的隐居生活和江南的山水風景。

他畫了大量以清靜優雅的庭園景物為背景,表現文人隐居、雅集生活的庭園小景畫。

陶宗儀是隐逸文人,杜瓊少年時代到過他的别墅,當時陶氏已是高齡老者,杜瓊從遊甚久。陶宗儀對他有陶冶之恩。《南村别墅圖》冊即為陶氏之園,選取了園中十個典型景點,表現主人在亭園、水軒、岩祠、江村及台樓等處憩息、遊賞、垂釣、訪友等活動,表現了主人在簡樸的房間、幽靜的環境中讀書養性,忘情山水的生活情趣。在表現手法上,則學習衆家之長而直追董巨,有淺绛設色也有全用水墨。構圖多取平遠。

《南村别墅圖》冊引首有當時名家周鼎的篆書題名,後面又有杜瓊所錄原詩,陶氏之子紀南及名家吳寬跋尾,可謂集明初書畫之精萃,并對後世吳派畫家有很大影響。吳門畫家劉珏的《仿盧鴻草堂圖》、沈周的《東莊圖》(南京博物院藏)、文徵明的《山水圖冊》(故宮博物院藏)、陸治的《幽居樂事圖》(故宮博物院藏)等大量的庭園小景冊頁,在創作題材和形式上都繼承了杜瓊的這種畫風。并進一步作了發揮和完善。

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

《南村别墅圖》冊的每一頁都題有庭園内景點的名稱,這也是因循了傳為唐盧鴻《草堂十志圖》、王維《辋川圖》、宋李公麟《山莊圖》(以上三圖均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一類畫的傳統。景點的名稱以隐居文人的心境而定,更為直覺地展現了每件作品的主題。這種形式較之獨立的手卷和立軸,又有不一樣的味道。

盧秀輝有《贊杜瓊》一首,詩雲:

隐居鄉裡惹禽嗚,

不願塵世飛俗幠。

此生詩畫開吳門,

拂照斜晖遞金爐。

浮雲一為掃笙歌,

心安湖上歸語和。

筆下惟有雲煙畔,

酒香古來瀉銀河。

迩來寫就客求觀,

老年才思令人寒。

梅花争發醉夜霜,

庭院瓊蕊薦蔬盤。

暇日鹿冠披鶴氅,

百節之杖曲溪延。

一塵不到喧嚣無,

觀造化生圖畫前。

衣紫日照林園檐,

主賓歡然新月瞻。

騷人墨客攜觞詠,

遺澤華衣妝彩簾。

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杜瓊是沈周的老師,吳門畫派從他開始了最初的發轫,直至鼎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