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寅恪為何在雙目失明的晚年,曆十年艱辛為柳如是考據立傳

作者 | 索菲亞石闆上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态

最大的貢獻在于,提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中國的民族傳統。遺憾的是,他本人卻對此沒有詳細解釋。

是以,對“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句話,造成很多誤解。最普遍的誤解是,認為僅僅是陳寅恪本人的思想和操守。還有一種更嚴重的誤解,認為這是陳寅恪留學中從歐美學來的,因為獨立、自由的概念首發自西方。

陳寅恪應該是一個不善表達和交流的人,是以,死後給我們留下太多難解之謎。

最大的一個迷,陳先生為何在雙目失明的晚年,曆十年之艱辛,為區區一個煙花女子柳如是考據立傳,且皇皇80萬言。

正是在《柳如是别傳》這部書中,陳先生也提到“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問題。是以,一開始我就認為,陳寅恪寫柳如是,就是想闡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中國的民族傳統。但當仔細閱讀了此書,我否定了這一判斷,因為确實無法從書中直接推出這一層。

但是,前幾天看豫劇《陳三兩爬堂》,流着熱淚,我又想到了柳如是,想到了陳寅恪。陳三兩也是一個妓女,但是卻擁有完美的獨立人格,“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陳三兩身上也有完美展現。

誰能代表中國文化,誰的身上更能展現中國的民族傳統、民族精神,不是孔孟,不是上層的少數精英和讀書人,而是下層的普通大衆,普通百姓。是以,孔子說,禮失求諸野。柳如是、陳三兩都是當時的下層人,甚至下下層人,是野人。

是以,陳寅恪為何寫柳如是,答案隻能是想讴歌中國的普通百姓,讴歌中國的野人,讴歌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柳如是别傳》帶來了很多誤解,也帶來了很多非議。錢穆就說陳寅恪小題大做,故弄高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裝”。

一度我認為錢穆是對的,隻是有失尖酸尖刻。

但是,現在我認為錢穆錯了。他沒有讀懂陳寅恪。為什麼沒有讀懂陳寅恪,因為沒有讀懂中國曆史、中國文化。是以,作為一個以研究中國曆史為生的人,錢穆是不及格的。

是以,陳寅恪的貢獻是,指出和确認,“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中國的民族傳統。但問題的關鍵是,他自己是指出和确認了,但是大家都不信,大家更願意相信的是,中國的傳統是封建的、落後的、專制的、壓迫的、還有魯迅的吃人的。

換句話說,陳先生說了,但等于白說,沒人信他,沒人理他。

要讓大家相信“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東西,就必須還原這個曆史過程。陳寅恪是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

說陳先生沒有能力,不是指主觀能力,而是指客觀條件。客觀條件是什麼?就是曆史材料不足。孔子想恢複夏禮、殷禮,但卻慨歎文獻不足征,就是這個意思。

從陳寅恪的時代,到今天,世界和中國在曆史材料的積累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表現在幾個學科方面:考古學、人類學、埃及學、亞述學、印度學,還有各民族的曆史。

通過這些新獲得的曆史資料,就可以恢複中國的、世界的文明曆史。

一旦恢複了中國的文明史,世界的文明史,也就能清晰地看到,“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如何在中國出現和維持的,是如何在中國之外傳播和發展的。

這樣,就能消除對陳寅恪的誤解,就能明白《柳如是别傳》之良苦用心。

陳寅恪為何在雙目失明的晚年,曆十年艱辛為柳如是考據立傳
陳寅恪為何在雙目失明的晚年,曆十年艱辛為柳如是考據立傳
陳寅恪為何在雙目失明的晚年,曆十年艱辛為柳如是考據立傳
陳寅恪為何在雙目失明的晚年,曆十年艱辛為柳如是考據立傳
陳寅恪為何在雙目失明的晚年,曆十年艱辛為柳如是考據立傳
陳寅恪為何在雙目失明的晚年,曆十年艱辛為柳如是考據立傳
陳寅恪為何在雙目失明的晚年,曆十年艱辛為柳如是考據立傳
陳寅恪為何在雙目失明的晚年,曆十年艱辛為柳如是考據立傳
陳寅恪為何在雙目失明的晚年,曆十年艱辛為柳如是考據立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