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寅恪詩歌鑒賞:經史

陳寅恪詩歌鑒賞:經史

原詩:經史

虛經腐史意何如,谿刻陰森慘不舒。

競作魯論開卷語,說瓜千古笑秦儒。

(1949年末或1950年1月。此絕另一律稿第三句作“且說魯論開卷語”。)

陳寅恪詩歌鑒賞:經史

曆史背景:

1949年1月應廣州嶺南大學校長陳序經之邀,由上海到廣州,在嶺南大學任教;1月24日,楊樹達趕往嶺南大學拜訪寅恪;杭立武勸其出國、傅斯年催到台灣、香港,俞大維勸其到美國,唐筼主張離開大陸,但遭到陳寅恪堅決拒絕;10月14日廣州解放後選為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史館副館長、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等職,未到任,推薦陳垣代己擔任。1950年,嶺南大學與中山大學合并,繼任中山大學教授。

1949年5月17日解放軍解放武漢,5月27日攻占上海,7月至10月下旬解放福建,10月14日廣州解放。

陳寅恪詩歌鑒賞:經史

1949年初,馬寅初倡導北京高校部分教授的政治學習運動開啟,最初是一場學習運動,讓教師們聚在一起,領會馬列主義,後來逐漸變為人人檢讨、互相揭發的“洗澡”運動。公開交代自己的反動曆史、醜陋思想,用最不堪的語言數落自己、作踐自己,還要揭發批判别人,比誰的調子高、語言毒、态度狠。馮友蘭、金嶽霖等教授經過多次檢讨才通過組織認可。

陳寅恪詩歌鑒賞:經史

賞析:

“虛經腐史意何如”句中“虛經”出自《黃帝内經素問·調經論》,指氣血虛弱的經脈;此處指《列子》,又名《沖虛真經》,相傳戰國列禦寇所著 ,其學說被古人譽為常勝之道。“腐史”指《史記》,西漢司馬遷曾受腐刑,後人稱其所著《史記》為“腐史”。“何如”是如何或怎麼樣的意思。全句直譯為你對《沖虛真經》和《史記》的意見如何,或者是《沖虛真經》和《史記》表達的意思怎麼樣。此句應用藏頭詩的特殊技法,将馬(司馬遷)列(列子)主義藏于詩中,表達作者自1911年10月從圖書館借來《資本論》閱讀(中國人閱讀德文原版馬克思著作的第一人),至今對其理論所持的态度。

“谿刻陰森慘不舒”句中“谿刻”為“溪刻”,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豪爽》:“桓公 ( 桓溫 )讀《高士傳》,至於陵仲子,便擲去,曰:‘誰能作此溪刻自處!”。釋義為刻薄、苛刻的意思。“陰森”指幽暗而可怕的樣子,多形容環境、臉色、氣氛等。全句直譯為苛刻而可怕的氣氛令人傷心、不舒服。此句暗喻馬列著作中隐含某些文字的東西。

陳寅恪詩歌鑒賞:經史

“競作魯論開卷語”句中“競”指争着做某事。“魯論”即《魯論語》,《論語》的漢代傳本之一,相傳為魯人所傳,是今本《論語》的來源之一。“開卷語”裡的“開卷”本來出自南朝·宋鮑照 《芙蓉賦》中“雜衆姿於開卷,閱群貌於昏明”詩句,多數情況下指考試方法,在此指 打開書閱讀的意思;三字連起來就是打開書的首篇,《論語》的首篇為《學而篇》。全句直譯為争先做(讀)《論語》的首篇《學而篇》。聯系第一句的藏頭詩所隐含的内容,應該是大家争先學習馬列主義著作,在政治學習運動中争先過關。

“說瓜千古笑秦儒”句出自東漢衛宏《诏定古文尚書序》:“秦既焚書,恐天下不從所改更秦法,而诏諸生,到者拜為郎,前後七百人,乃密種瓜于骊山陵谷中溫處,瓜實成,诏博士諸生說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視,為伏機。諸生賢儒皆至焉,方相難不決,因發機,從上填之以土,皆壓,終乃無聲。”叙述秦始皇以官職引誘儒生,再以種瓜之計诳騙儒生,最後将儒生坑殺的陰謀。“千古”可以了解為時間久遠的千百年來,也可以了解為對死的婉辭。全句直譯為秦始皇的種瓜之計令千百年來的人笑那些儒生不知道是陰謀。此句隐含政治學習運動中的某些過激行為。

陳寅恪詩歌鑒賞:經史

全詩表面上借《沖虛真經》、《史記》、《世說新語·豪爽》、《論語》及《學而篇》的典故,歸結到秦始皇以種瓜之計诳騙儒生,最後将儒生坑殺的陰謀,但深入其中就隻能結合當時的曆史背景,各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陳寅恪詩歌鑒賞:經史

此絕句為藏頭詩的經典,在短小的四句中隐含豐富的内容。結合當時政治學習運動的曆史資料,以及作者的同僚、好友和學生争先學習、争取過關的表現,乃至後來演變成為“洗澡”運動,不得不佩服作者隐喻中表達的先見之明。

陳寅恪詩歌鑒賞:經史

關于此詩的寫作時間有兩說,存于此供愛好者參考。一為清華版《陳寅恪詩集》系于1949年至1950年之間,二是三聯版《陳寅恪集·詩集》系于1951年至1952年之間。周一良、朱新華斷為1950年或本年暑假稍後;謝泳認為寫于1951年5月20日以後,因為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應該重視關于電影〈武訓傳〉的讨論》,詩即對此的感慨。個人認為應該作于1949年至1950年之間,詩歌是對政治學習運動和後來演變成“洗澡”運動的暗喻。

陳寅恪詩歌鑒賞:經史

(所有照片均為網絡下載下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