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寅恪诗歌鉴赏:经史

陈寅恪诗歌鉴赏:经史

原诗:经史

虚经腐史意何如,谿刻阴森惨不舒。

竞作鲁论开卷语,说瓜千古笑秦儒。

(1949年末或1950年1月。此绝另一律稿第三句作“且说鲁论开卷语”。)

陈寅恪诗歌鉴赏:经史

历史背景:

1949年1月应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之邀,由上海到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1月24日,杨树达赶往岭南大学拜访寅恪;杭立武劝其出国、傅斯年催到台湾、香港,俞大维劝其到美国,唐筼主张离开大陆,但遭到陈寅恪坚决拒绝;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选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未到任,推荐陈垣代己担任。1950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继任中山大学教授。

1949年5月17日解放军解放武汉,5月27日攻占上海,7月至10月下旬解放福建,10月14日广州解放。

陈寅恪诗歌鉴赏:经史

1949年初,马寅初倡导北京高校部分教授的政治学习运动开启,最初是一场学习运动,让教师们聚在一起,领会马列主义,后来逐步变为人人检讨、相互揭发的“洗澡”运动。公开交代自己的反动历史、丑陋思想,用最不堪的语言数落自己、作践自己,还要揭发批判别人,比谁的调子高、语言毒、态度狠。冯友兰、金岳霖等教授经过多次检讨才通过组织认可。

陈寅恪诗歌鉴赏:经史

赏析:

“虚经腐史意何如”句中“虚经”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指气血虚弱的经脉;此处指《列子》,又名《冲虚真经》,相传战国列御寇所著 ,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腐史”指《史记》,西汉司马迁曾受腐刑,后人称其所著《史记》为“腐史”。“何如”是如何或怎么样的意思。全句直译为你对《冲虚真经》和《史记》的意见如何,或者是《冲虚真经》和《史记》表达的意思怎么样。此句应用藏头诗的特殊技法,将马(司马迁)列(列子)主义藏于诗中,表达作者自1911年10月从图书馆借来《资本论》阅读(中国人阅读德文原版马克思著作的第一人),至今对其理论所持的态度。

“谿刻阴森惨不舒”句中“谿刻”为“溪刻”,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豪爽》:“桓公 ( 桓温 )读《高士传》,至於陵仲子,便掷去,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释义为刻薄、苛刻的意思。“阴森”指幽暗而可怕的样子,多形容环境、脸色、气氛等。全句直译为苛刻而可怕的气氛令人伤心、不舒服。此句暗喻马列著作中隐含某些文字的东西。

陈寅恪诗歌鉴赏:经史

“竞作鲁论开卷语”句中“竞”指争着做某事。“鲁论”即《鲁论语》,《论语》的汉代传本之一,相传为鲁人所传,是今本《论语》的来源之一。“开卷语”里的“开卷”本来出自南朝·宋鲍照 《芙蓉赋》中“杂众姿於开卷,阅群貌於昏明”诗句,多数情况下指考试方法,在此指 打开书阅读的意思;三字连起来就是打开书的首篇,《论语》的首篇为《学而篇》。全句直译为争先做(读)《论语》的首篇《学而篇》。联系第一句的藏头诗所隐含的内容,应该是大家争先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在政治学习运动中争先过关。

“说瓜千古笑秦儒”句出自东汉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秦法,而诏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叙述秦始皇以官职引诱儒生,再以种瓜之计诳骗儒生,最后将儒生坑杀的阴谋。“千古”可以理解为时间久远的千百年来,也可以理解为对死的婉辞。全句直译为秦始皇的种瓜之计令千百年来的人笑那些儒生不知道是阴谋。此句隐含政治学习运动中的某些过激行为。

陈寅恪诗歌鉴赏:经史

全诗表面上借《冲虚真经》、《史记》、《世说新语·豪爽》、《论语》及《学而篇》的典故,归结到秦始皇以种瓜之计诳骗儒生,最后将儒生坑杀的阴谋,但深入其中就只能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各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陈寅恪诗歌鉴赏:经史

此绝句为藏头诗的经典,在短小的四句中隐含丰富的内容。结合当时政治学习运动的历史资料,以及作者的同事、好友和学生争先学习、争取过关的表现,乃至后来演变成为“洗澡”运动,不得不佩服作者隐喻中表达的先见之明。

陈寅恪诗歌鉴赏:经史

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有两说,存于此供爱好者参考。一为清华版《陈寅恪诗集》系于1949年至1950年之间,二是三联版《陈寅恪集·诗集》系于1951年至1952年之间。周一良、朱新华断为1950年或本年暑假稍后;谢泳认为写于1951年5月20日以后,因为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该重视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诗即对此的感慨。个人认为应该作于1949年至1950年之间,诗歌是对政治学习运动和后来演变成“洗澡”运动的暗喻。

陈寅恪诗歌鉴赏:经史

(所有照片均为网络下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