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舌尖上的中國》中的美食,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

在安徽南部也就是俗稱皖南地區的地方,有一種神奇的豆腐,因為長滿白毛被稱為毛豆腐。它是屬于安徽古徽州一帶最獨特的豆腐,也是地标性的食物,因為長滿白毛和入口即化的口感,讓它也步入了《舌尖上的中國》第3集 轉化的靈感。毛豆腐是一道徽州名菜,徽菜系的代表之一。通過傳統工藝人工發酵,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氨基酸,或煎或烤,上桌時輔以佐料。鮮醇爽口,芳香誘人,并且有開胃作用,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舌尖上的中國》中的美食,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

說到毛豆腐的來曆,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朱元璋一次兵敗徽州,逃至休甯一帶,腹中饑餓難熬,命随從四處尋找食物,一随從從草堆中搜尋出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但已發酵長毛,因别無它物,随從隻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興。轉敗為勝後,下令随軍廚師制作毛豆腐犒賞三軍,毛豆腐遂在徽州流傳下來。

長滿毛的豆腐到底能不能吃,這是讓很從人疑惑的問題,毛豆腐上面的菌絲是經過時間的轉化,物質經過發酵過過程變成鮮美的味覺體驗。毛豆腐得益于一種絲狀真菌毛黴菌的作用,毛黴菌種用途很多,毛黴菌可以用來做毛豆腐、腐乳、紅豆腐、黴千張、黴豆渣等。毛黴也常出現在酒藥中,能糖化澱粉并能生成少量乙醇,産生蛋白酶,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我們常見的豆腐乳、豆豉也是因為毛黴菌的作用。

《舌尖上的中國》中的美食,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

制作毛豆腐的過程需要小心謹慎,有一點的疏忽,毛豆腐就會變質,控制時間、控制溫度和濕度是毛豆腐的關鍵所在,毛豆腐的制作過程分為六步: 原料、點鹵、凝固、出模、切塊、長毛。

《舌尖上的中國》中的美食,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

毛豆腐在民間堪稱是“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 2012年,休甯縣“方鑫玉”藍田毛豆腐,以鮮醇爽口、芳香誘人躍上“舌尖上的中國”,讓這道普通卻又獨特的舌尖美味名噪一時,美名遠揚。因為是純手工制作,且制作工藝繁瑣複雜,制作時間周期較長,而且為了保證品質,每天最多隻能出六千塊豆腐。手工限量版的毛豆腐,好食材和用心才能促成美食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國》中的美食,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

繼續閱讀